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方剂的分类之课程思政内涵

(一)思政元素

方剂分类逐渐发展,日益完善。

(二)思政素材

儒仁博学通医,著书简明实用,为民普及医药——汪昂对医学的贡献

汪昂(1615-1695年),明末清初安徽休宁人,自幼苦读经书,长于文学,洞悉诗词,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又屡屡落榜。汪昂30岁时,明亡入清,后有感于国家民族的兴衰,不愿入仕,由一名忠明义士逐渐转向钻研本草方书,潜心于医药研究。虽然缺乏名师指导,但其儒学底蕴深厚,天资聪敏,刻苦自励,苦攻医著。新安(徽州)自古就是文化之邦,学术流派纷呈,人才辈出,医学界亦名医荟萃,著作宏富,新安医学就发源于此地,汪昂之叔父是声闻乡里的名医。汪昂正是在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医学氛围的熏陶下,结合临床实践,不过数年便声名鹊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医药学家。

汪昂不仅以医为本,重视医疗技术,而且为了使广大社会民众也能从中受益,特别注重普及推广医药知识。他著书立足于基础,着眼于普及实用,文字流畅,通俗易懂,因此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欢迎。汪昂积40余年之心力,博采众长,以非凡的综述才能和明晰的写作风格,撰成医药著作十余种60卷之多。

汪昂有感于历代医籍浩如烟海,初学之人多有畏难之感,因此主张著书立说必须简明实用、语言通畅,以便于医学的普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他发现自《伤寒明理药方论》后,为医方注释之书极少,初学医者难以理解,于是在68岁时写成《医方集解》。此书按照功效创新分类,以法统方,创制体裁,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方剂学体系,被誉为清代方剂学方面影响最大的著作。一年后,汪昂感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药达1892种,难以尽读,不便于初学者入门,决心编写一部常用药书,于其69岁时刊行《本草备要》,这本书被认为是清代流传最广的普及性本草学著作。历代医家对《黄帝内经》的整理注释大多内容繁杂,重点不明,不便于掌握内容要领。汪昂75岁时又编写、刊行《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将《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分类注释,简明适用,一目了然,是优秀的《黄帝内经》入门读本。汪昂在80岁时还编写了一部《汤头歌诀》,选常用方剂300余首,编成流畅易读的七言歌诀200余首,灵活用韵,通俗易懂,众口成诵,百世流芳。

以上四部著作被后世称为“汪氏四书”,具有普及性及实用性的特色,时至今日仍然是当今中医入门的必读之作。

汪昂广博的儒学知识使他对古医学文献具有充分的理解力,最终能够编写出深入浅出的作品。他凭借雄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深的学术造诣,创制编撰体例,创新分类体系,尤其是以功效为主注释药方的著述方式,为后世所尊奉效法,开创了近现代中药学、方剂学编写体例之先河。

汪昂不仅是一名医药学家,还是一名编辑出版家,在弱冠之年就曾从事出版活动,其早期注重出版匡扶旧业、鼓舞士气的武学书籍,而晚年出版方向转向更能为民造福的医药书籍。他倾尽全力于医学书籍的编写出版,在苏杭主持出版书籍的过程中广交文友,网罗了一批明末清初的博学之士从事编辑图书活动。利用他们的儒学声望,汪昂得以遍访名医,结交名医,这种交流与学习无疑有助于他的医学事业,或通过他们使其著作流传到外地,大大加速了其医学著作的传播。

新安医家有着良好的医德医风,汪昂便是一位博学济世、口碑良好的儒医,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为大众造福而著书的思想,这种崇高的道德风尚也是其著作流传的原因,使其成为我国清代著名医学科普及启蒙派的代表人物。

汪昂一生著述颇丰,且流传广泛,重在简明实用,是中医学“医学启蒙派”的代表人物。他致力于医学普及,其著书为民所用、济世救人的主导思想贯穿一生,为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创新、普及与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汪昂刻苦自励、博学济世、亦儒亦商亦医、择行利世、利物利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三)思政主题

1.为民 忧心社稷,心系民生,择行济世,仁心为本。

2.从业 儒仁博学,功专医药,心无旁骛,普及推广,锲而不舍。

(四)思政分析

1.讲述方剂分类的一个发展路径。从最早简单的《五十二病方》病证分类到后来的基础理论成型时期的组成分类,方剂数量增多之后,出现了现行教材采用的治法分类。治法分类也从徐之才《药对》体现的模糊功效发展到汪昂《医方集解》比较精确实用的功效分类。这体现了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要经过漫长的认识—总结—整理的过程,学习中医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坚持的过程。

2.汪昂虽然出生于富商儒学之家,但所处之世岁月不安,时局动荡,他并未荒废度日,而是一边博览群书,一边寻求济世之道。其早年出版鼓舞士气的武学书籍,中晚年功专医药,救世济民,还著书立说,出版医书普及医学,终其一生,体现了坚持不懈、忧心社稷、心系民生、仁心为本的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