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精、气、血、津液、神
重点提示
本单元的重点在于气的功能、分类,气血、精血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元气、宗气、气血之间的关系,在历年之中经常考查。另外,血和津液的一些基本内容也需要掌握,神的部分考试涉及较少,了解即可。
一、精
“夫精者,身之本也”。
1.人体之精的概念 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人体之精的生成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藏于肾;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水谷,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产生,是人出生后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3.人体之精的功能 ①繁衍生命。②濡养作用。③化血作用。④化气作用。⑤化神作用(精亏则神疲,精亡则神散)。
4.人体之精的分类 ①先天之精(与生俱来,禀受于父母,为生命的基础)。②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化生并灌输于五脏六腑)。③脏腑之精(濡养脏腑及化生脏腑之气)。④生殖之精(源于肾精,繁衍后代)。
二、气
“精化为气”。
1.人体之气的概念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人体之气的生成
(1)生成之源:①先天之精气。②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③自然界的清气。
(2)与气生成的相关脏腑: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 、肺为生气之主。
3.人体之气的功能 推动与调控作用、温煦与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中介作用。
4.人体之气的分类
(1)人身之气:是活力很强、运行于全身的极细微物质,与邪气相对而言,称为正气。
(2)元气:又称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一身阴阳之根,由肾精化生,根于命门,通过三焦循行全身。
(3)宗气: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气海、膻中)的气;其生理功能有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与人体的视听言动等功能相关。
(4)营气: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化生,又称营阴,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的作用。
(5)卫气: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由水谷精微中的剽悍滑利部分化生,又称卫阳,有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节腠理(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润柔,腠理致密矣)的作用。
(6)脏腑之气:脏腑之精化生,是一身之气分布到各脏腑的部分。
(7)经络之气:一身之气运行于经络系统的极细微物质。
5.人体之气的气化
(1)气的运动(升、降、出、入)为气机。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为气化。
(2)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心肺在上宜降;肝肾在下宜升;脾胃居中为升降之枢纽;六腑气机是降中寓升。
三、血
“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1.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流行于脉管之中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血的生成
(1)血液化生之源:①水谷之精(营气和津液)化血。②肾精化血。
(2)与血生成的相关脏腑:脾胃(气血的化生之源)、心肺(奉心化赤)、肾(精血同源、肾精化血)。
3.血的运行 血液循行于脉管中,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1)影响因素:①气的推动与宁静、温煦与凉润、固摄等功能。②脉道通畅无阻。③血液的清浊与黏稠。④血液的寒热。⑤病邪的影响。
(2)相关脏腑功能:①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为基本动力。②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助心行血。③肝主疏泄并主藏血,调节血液循环与血液量的平衡。④脾主统血而使血在脉内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
4.血的功能 濡养作用(营养和滋润全身)、化神作用(为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四、津液
“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1.津液的基本概念 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物。
(1)津: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
(2)液: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
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生成:脾胃的运化;小肠泌别清浊;大肠主津。
(2)输布:①肺气宣降以行水。②脾气输布津液。③肾气蒸腾气化水液。④肝气疏泄促水行。⑤三焦决渎利水道。
(3)排泄:①以汗液和呼气的形式在肺之宣发和呼吸的作用下排出体外。②以尿液的形式在肾气作用下排出体外。③以粪便的形式在大肠作用下排出体外。
3.津液的功能
(1)滋润、濡养:可以滋润皮毛、肌肤、孔窍、关节、脏腑,濡养内脏、骨髓及脑髓。
(2)充养血脉:是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
(3)维持人体体温相对恒定。
五、神
1.人体之神的基本概念 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的总称。
狭义:精神、情志、思维活动。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
2.人体之神的生成 以精、气、血、津液为化源,是脏腑精气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3.人体之神的分类
(1)五神: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2)情志: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3)思维: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4.人体之神的功能 ①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②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③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六、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关系
1.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1)气能生血:血的化生过程离不开气化。
(2)气能行血:血液在脉中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所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3)气能摄血:气对血液具有统摄作用,使之循行于脉中,而不致外溢。气的统摄作用主要是由脾气来实现的。
(4)血能养气:指血液对气有濡养作用,血足则气旺。
(5)血能载气:大失血的病人,气亦随之发生大量丧失,称气随血脱。
2.气与津液的关系
(1)气能生津:津液来自摄入的饮食物,而饮食物化生津液则依赖于脾胃之气。可以说,气是津液化生的动力。
(2)气能行津:津液在体内的输布和排泄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通过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的气化作用,可以实现气对津液的行津、化水功能。
(3)气能摄津:气对津液具有固摄作用。
(4)津能载气:大汗、大吐、大泻等津液大量丢失时,气亦随之大量外脱,称为气随津脱。
(5)津能生气。
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1)精血同源:精和血都是由水谷精气化生和充养,化源相同。
(2)津血同源:血和津液都是由水谷精气所化生而来的,全身组织中的津液渗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血液如渗出脉外,则成为津液。
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①气能生精、摄精。②精能化气。③精与气化神。④神驭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