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禁忌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医禁忌学的概念

中医禁忌学作为独立的医学理论体系,概念的确立是其最基本的条件,必须明确中医禁忌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一、中医禁忌学的定义

中医禁忌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在医疗、保健活动中应该避免的行为,以及违禁后果的补救方法,从而规范疾病治疗、预防和养生保健的一门学科。

中医禁忌学的基本内涵,即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人类医学禁忌为研究对象,以规范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为研究目的,包括相关概念的阐述、禁忌分类、禁忌立废、医疗失误预防、事故的处置,以及现代禁忌研究方法等一系列课题的学术体系,是从社会禁忌和中医临床医学中分化出来的新学科。

二、中医禁忌学的研究范畴

在中医学对人体生命过程的整体观念理论的指引下,以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为基础,与相宜相随应运而生的必然是禁忌慎戒。这种禁忌思维智慧,也与相宜的思想同时渗透到生命过程的各个角落,表现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选方用药等各个方面。

中医禁忌学主要从事人类思维与行为活动的禁忌项目研究,并重点对医疗活动中的设忌分析、禁忌要求、违禁危害、违禁救治,以及识禁避害、化忌为宜等进行研究,属于基础与应用相合、匹配与发展的新兴学科。因此,中医禁忌学的研究范畴,涉及基础与临床各科。

1.中医禁忌学,是有关禁忌的专门学术问题,对于为何要设计某一项禁忌项目,应该有比较深入的分析,阐明其缘由。

2.禁忌要求为每一项禁忌规范界定明确的要求,以利临证操作。

3.对于不慎违反禁忌,可能造成哪些危害,应该分条分类,逐一表明。

4.对于因违禁所出现的反应,提出相应的抢救或一般治疗方法。

5.对于不属于严禁的禁忌要求,在一定条件下准予变通。

6.在中医禁忌中有一些不是绝对的,可通过恰当的方法化忌为宜。

7.对传统和现代一些经实践证实非正确的禁忌理念与传说,进行辨伪求真的研究,提出废止伪禁的理由和要求,以免影响正常的医疗活动。

8.以科技成果为依据,确立新的禁忌立项与应用,如当今世界通行的药物警戒表述。

9.中医禁忌学的研究范畴,还涉及中医药服务新项目的拓展。

(1)中医禁忌学与健康管理 近年来,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的持续上升,老龄化社会等问题所导致的医疗负担日益沉重,逐渐成为影响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满足国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对于医疗费用减少及个体健康的维护,使用前瞻性的健康管理方式均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以中医禁忌学思想为指导,与西方健康管理模式有机结合,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医禁忌学健康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满足公众预防保健需求的同时,也可实现以最少医疗费用投入达到最优健康管理的效果。

(2)中医禁忌学与慢性疾病防控 由于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慢性病具有病机复杂,潜伏期、病程长,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医疗负担重,可防、可控但难以治愈等特点,因此早防、早控尤为重要。中医禁忌学的治未病预防理念、多元化的防控手段及可推广的个体化防控工具等优势,在慢性病防控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实现慢性病早预防、早预测、早干预,达到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的目的。

(3)中医禁忌学与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问题,伴随老年人口的数量快速增长与高龄化,人们的关注焦点已从以往人口寿命长度转向老年阶段的生命质量,我国政府也将促进积极老龄化作为长期应对战略。基于中医学的广泛群众基础与高度文化认同,采用中医禁忌学理念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应对积极老龄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三、中医禁忌学的特点

中医禁忌学是研究人类禁忌形成、禁忌确立、禁忌运用、禁忌废立、禁忌与健康或疾病的关系,并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防治,以及预防养生、避免错误事故等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体系,故它属于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它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与现象、健康与疾病、适宜与禁忌关系的新的分支学科。从其学科基本结构和内容来看,它是以中医传统禁忌为主体,整合现代人类学、社会禁忌学、民间禁忌学和现代医学等相关学科内容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四、中医禁忌学的地位

在中华文化历史中,先人为何要占卜呢?孔子在《易经·系辞》中作了如此回答,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可见,我们的祖先具有与众不同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因此也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这种“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这一智慧伴随着我们战胜一个又一个苦难与危险,让伟大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

孔子在读懂《易经》后说:“危者,安其位也;亡者,保其存也;乱者,有其治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因此,可以这样说,中医学强调禁忌,从文化这个高度看,是我们民族伟大智慧的体现。

《孙子兵法·九变篇》中也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善用兵者当知晓“兵家之忌”,高明的医者与病家亦然,必先知其不可用,而后方可用之无虞。

随着生命过程的研究发展,现代医学模式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注重治疗,还要注重预防;人们期望少生病,也要追求更长寿。在这一点上,中医学“治未病”是高于世界医学品味的举措。“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处于尚未发生疾病的时段及其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动态变化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时段可能表现出的状态。中医禁忌可以防患于未然,减少疾病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是实现“治未病”最好的方法。实践证明,仅仅按照“宜”的方法去指导救治还不够,还必须懂得按“忌”的指示去规范预防行为。因此,中医禁忌学在中医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医学是一门研究并关注人的生老病死的学科,它需要“纵观人类之盛,细寻治病之策”。人是“天地人三才”中的一才,是生物的人与社会的人的统一体。人之所以成为人,主要在于人具有动物没有的自我意识和思维能力,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禁忌是最能体现人的思维能力的事物之一。人具有动物性和社会性,并且社会性占上风,关键在于人类能够逐渐懂得用禁忌来约束思想与行为,并共同遵守之,以确保生存与繁衍。

安全是医学领域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而医学禁忌正是保障医疗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预防医疗差错事故的重要方法。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始终以人为研究核心。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中医禁忌的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与物之间的忌,如阴虚有热的人忌食某些食物等;一类是物与物之间的忌,如药物之间的配伍、海藻忌与甘草合用等。但二者最终还是落实到人。因此,中医禁忌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这个主体。可以这样说,人类的发展历史,从某个角度看,在没有法律的时候就是一部不断发展的禁忌史,人人必须敬畏和遵守。于此,可以见到禁忌和中医禁忌学的地位。

中医禁忌学体现了天人相应、整体制约等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人在追求“同于天”的过程中,实现人的自身超越,达到理想的“天人合一”境界。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人,以及人体内的和谐共处,提倡尊敬、感恩和热爱大自然。人类如肆无忌惮地违背自然,是会遭到惩罚的。对于人体这个小天地来说,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整体,脏腑气血、经络之间无不存在亢害承制、宜忌相随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禁忌的研究,也须从全局来认识,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生态”问题,将为加深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理解,为人类有效地适应环境、规范自身精神思想与行为活动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因此,中医禁忌学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医临床过程中,从辨证诊断、治则治法、遣方用药到康复护理,采用审证求因推理方法,均包含着丰富的禁忌学内容。在中医个体化诊疗中,对不同性别、年龄、体质、证候都有相应的禁忌要求,充分体现中医学三因制宜的理论,也说明中医禁忌学在临床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治未病”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药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其思想价值就在于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摄生保健;而中医禁忌学处处蕴藏着预防医学思想,有许多禁忌的目的就在于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预防保健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医预防医学中,中医禁忌学也相当重要。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现代流行病学、药理药效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在中医禁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中医禁忌学有条件和机遇获得更好的发展。再者,因为人类对禁忌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中医学,它与社会禁忌和西方医学禁忌(目前归于“注意事项”中)等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中医禁忌学可能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研究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五、构建中医禁忌学学科的意义

201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全面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推动了我国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经历了由生物学到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的发展过程,越来越重视对人体状态及功能性疾病的研究,以及对现代医学临床思维模式的种种变革。将来医学重心要由重点放在治疗疾病上转变为促进健康状态方向。这种医学目的的转变,对中医学的诊疗方式和评价方法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复杂的人体生命过程需要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和评估模式。医生基本职能的最新理念,应该是保健提供者,应从患者的整体利益考虑;医生同时应该是一个决策者,应为患者选择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最安全的治疗方案,宜忌并重,防患于未然,从治病到防病,病前、病中与病后,从宜适指导到禁忌干预,成为今后医学应该强调的重点。因此,关于禁忌的临床思维模式越来越受到患者的关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行的认可。

经过实践的检验,中医禁忌的价值已经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然而为何长期以来仍散漫无序,发展缓慢呢?这是因为中医禁忌虽内容丰富,但未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其学科地位没有确立,甚至还被人误认为与“迷信”“伪科学”等同,而处于自生自灭之中。因此,为了中医禁忌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构建相对独立的“中医禁忌学”学科,是非常必要的。

中医禁忌有理论基础,有实践经验,有应用价值,是人类社会养生保健事业中,除了“宜”之外的另一个领域,对于保证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不可或缺;就中医禁忌的学术理论与实践而言,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系统工程,可供后世长期探讨与研究;在学术领域中,不仅有“术”,还有十分重要的“学”的内涵,完全有理由确定其学科地位。

构建“中医禁忌学”是中医学全面发展的必需,有利于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全面系统的科学研究活动。如对中医禁忌的形成、分类、鉴别、应用,中医禁忌与德行、治未病、发病、辨证、治则和违禁与抢救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去伪存真,发展创新,分别建立养生、方药与各科的禁忌学,从广度与深度上充分展示其优势,为生命过程的研究作出贡献。

六、中医禁忌学的作用

1.丰富了中医病因理论

中医病因发病理论,主要以六淫、七情为核心,而导致发病的关键是不符合某种天体自然或人体生理的正常规律,实际上是违反了禁忌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病证,但传统病因发病学并未提出这样明确的认识。中医禁忌学认为,禁忌与发病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内伤七情与外感六淫是否引起发病,取决于人体是否主动地去适宜,而不是无知地去违禁,而且在疾病演变过程中,违反病因禁忌也可影响疾病的发展、转归和预后。因此,中医禁忌学大大地丰富了中医病因理论和内涵。例如近年研究发现不少疾病难以治愈,其中包括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原因在于患者对某些食物不耐受。我们能够采用现代实验筛选的方法,确认不耐受的某种或某几种食物,并把这些食物作为发病病因,有针对性地采用“食忌”的方法,从而使难治病证获效。

2.促进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

中医临床医学,辨证论治是其重要特色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将四诊收集到的资料,用中医理论进行归纳分析,然后做出其证候诊断,并提出相应方剂和药物,这是传统方法。一般在处方用药时,主要考虑病证应该用何方药(即“宜”),而较少想到某病证不应该使用何方药(即“忌”),这是多年来中医临床医学的一大缺陷。中医禁忌学认为,在中医临床活动中,不仅要重视宜,还必须关注某病某证之“忌”,通过“忌”的警示防患于未然,通过“忌”减少误诊与误治,通过“忌”防止病证复发,巩固疗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以“忌”补“宜”,宜忌互动,填补了缺陷,让医者的思维活动更富于实用的辩证特色,促进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

3.完善中医护理的临床规范

护理,作为医疗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决定医疗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护理人员更是医疗流程中宜与忌的监督者。护理还是医疗体验的核心环节,因为医疗体验决定患者对医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让医疗过程更安全。

中医护理以整体护理观念、辨证施护为特色,在医疗保健、养生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禁忌学的研究与运用,可促进中医护理在包容及整合西医护理的理念、技术、操作常规的基础上,丰富学科内涵,不断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成为临床实践、操作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护理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受到认可,其中关于护理禁忌的研究也将提到议事日程。

中医护理在历代医疗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独具特色,其中包括临床各科的基础护理,用药后的护理,病后的康复护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的操作护理,以及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护理等,文献中记载明确的禁忌慎戒,至今仍有临床价值。

4.促进了中医养生学的发展

以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探索人类衰老的原因和延年益寿方法的道路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精神、环境、饮食、作息、衣着、房事、交际、雅趣、沐浴、气功、针灸、药物等方面有许多切实可行的禁忌要求,对养生防病十分重要。历代民众和医家,在观察和研究养生保健“宜”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养生保健“忌”的宝贵经验。如《抱朴子·极言》记有饮水的禁忌,说:“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诸病源候论》有预防痔漏的生活禁忌,云:“养生方云:忍大便不出,久作气痔。”《备急千金要方·论大医习业》有“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的记载。《养性延命录》有“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一岁之忌,暮须远内;终身之忌,暮常护气”的记载。《寿亲养老新书》中记有“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等,内容涉及养生保健的各个方面。这些宝贵的养生禁忌知识,有时比正面谈宜的效果好得多,大大地促进了中医养生学的发展。

5.赋予了中医预防医学新内容

中医学历来强调“治未病”,提倡以预防为主,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等。中医禁忌学为中医预防医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谨慎的指导,构建一级预防(养生保健,阻止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临床前期的病证禁忌)、三级预防(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演变)体系,采用禁忌干预,也为既病预防诊疗失误,提供可操作的方法。通过禁忌法则的临床实施,可提前干预人体亚健康状况,纠正不良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对不同体质、性别和年龄的人群,在正常生理状况下,采取相应的禁忌指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体的体质和健康状态,减少发病,为中医预防医学补充新的内容。

6.促进了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

人类社会禁忌存在的意义,早已在国内外得到公认,但研究还不够深入。至于医学禁忌,中医与西医的禁忌目前都处于无序的应用状态,就连当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都还未列“禁忌”专项,仅在“注意事项”中提到禁忌而已。因此,中医禁忌学的构建,具有独树一帜的创新意义,其研究也必然会促进中医学和社会科学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特别是与现代医学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传统医学中,可以通过中医禁忌学实现与韩医、日本汉医,以及藏医、蒙医的沟通,进而通过“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实现与欧美、阿拉伯、非洲的医疗交流,以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服务全球。

【学习小结】

中医禁忌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在医疗、保健活动中应该避免的行为,以及违禁后果的补救方法,从而规范疾病预防、治疗和养生保健的一门学科。

构建中医禁忌学,对中医的病因与发病理论进行了全新角度的阐释;从诊疗措施的宜、忌两方面对医者提出了要求;促进了中医护理措施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也从多个方面,对中医养生提出了要求;赋予了中医预防医学新的内容;为中医药学的对外交流提供了新的窗口,促进了中医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

中医禁忌学有系统的理论基础,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人类社会养生保健事业中,除了“宜”之外的另一个领域,对于保证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不可或缺。对中医禁忌的研究,是一个系统、深入、需要长期探讨的工程。中医禁忌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紧密结合的产物,在人类的健康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思考题】

1.试述构建中医禁忌学学科的意义和作用。

2.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禁忌遗产?

3.社会禁忌与法律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