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手术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骨伤科手术的形成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

在我国历史上战乱频繁的时期,骨伤科较前期有了长足的进步,麻醉药“麻沸散”的发明促进了骨伤科手术的发展,临床上出现扩创术和病灶清除术的应用。《三国志·蜀书》记载了历史上著名的华佗“刮骨疗毒”的故事。当时认为,“矢镞有毒,毒入手臂,当破骨作创,刮骨去毒”,并予以实践。这是中医骨伤科第一例文字记载较确切的扩创手术。凭借“麻沸散”,华佗完成了史载第一例骨髓炎病灶清除术,《三国志·魏志》载华佗治疗河内太守刘勋之女的病证,根据文中所书,乃手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取出死骨的病案。

晋代葛洪在《肘后救卒方》中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清创处理的重要性,对腹部创伤肠断裂采用桑白皮线进行肠缝合术;记载了颅脑损伤、大动脉创伤出血等危重症的救治方法。葛洪还运用蛇衔膏外敷使断指再植成功,这是他对创伤骨科的又一大贡献。晋代陈延之使用过简单的骨伤科手术,治“腕折、四肢骨折方、若有聚血在折上,以刀破去之。”采用的是一般切开取出血肿术。

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医署已有骨伤专科医师--折伤医的出现。姚僧垣在《集验方》中记载了骨疽切开排脓的方法:“按之即复者有脓,当上破之,脓出不尽,稍深蚀骨,骨碎出,当以鱼导侧际。从下头破,令脓出尽,出尽则骨生愈。”强调切开排脓要彻底,切口需在下方,并注重引流。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对创口感染、骨关节化脓性疾病提出采用外消、内托、排脓、生肌、灭瘢等治法。同时期骨折治疗还出现了切开复位法。《小品方》记有“若有聚血在折上,以刀破之”,指切开清除瘀血。据《北史·长孙冀归传》载:“子彦少常坠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开肉锯骨,流血数升。”这是对骨折行扩创复位手术,这时中医骨伤科切开复位术已经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