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父母不可不知的育儿观
第一节 小儿是纯阳之体
中医学认为,小儿是纯阳之体。这种说法由来已久,早在中医古籍中就有关于小儿生理特点的各种记载。《颅囟经》曰:“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小儿药证直诀》曰:“小儿纯阳,无烦益火……”《医学源流论》曰:“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
为什么这样说呢?小儿就像早春时刚刚萌芽的小草,生长发育旺盛,其阳气当发,生机蓬勃,与体内属阴的物质相比,处于相对优势。小儿生病时也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易患热病,阴津易伤,所以在治疗上不宜使用温阳的药物。也有医家认为“纯阳”之“纯”,乃“纯净”之意。襁褓小儿,无七情六欲之扰,更无房欲劳倦之伤,其“阳”纯净旺盛,而非“纯粹”有阳气而无阴。
因此,大家千万不能将“纯阳”理解为正常情况下小儿为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正如《温病条辨·解儿难》所说:“古称小儿纯阳,此丹灶家言,谓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阳之谓。”纯阳指小儿先天禀受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因而成为后天生长发育的动力,使儿童显示出蓬勃生机。
1. 小儿生长发育迅速
小儿充满生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身体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不断地、迅速地向着成熟、完善方向发展的,且年龄越小,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表现得越是突出,体格生长和智能发育等的速度越快。
3岁以前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非常迅速的阶段,尤其是在婴儿期,1年内体重可比出生时增长2倍以上,身长可增加一半。举个例子来说,刚出生的婴儿如果身长在50厘米左右的话,那么到1岁时,身长就会长到惊人的75厘米左右,是不是生长得非常迅速呢?另外,婴幼儿的脏腑功能、感情智慧等同样会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现出一派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旺盛生发之象。
2. 小儿活力旺盛
(1)小儿爱笑
很多人见到小宝宝的时候都喜欢上前逗一下,大家想过其中的原由吗?其实很简单,因为我们逗一下后小宝宝会笑得无比开心。孩子的笑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我们也会跟着心情大好!喜悦是一种体内阳气充足的表现,内心的喜悦可以制造出很多有益身心健康的化学物质,比如内啡肽、免疫因子等,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要向孩子学习,忘掉烦心事,多想一想让人开心的事情,多笑一笑。
(2)小儿不怕冷
家长们经常会发现,小儿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不怕冷,全身就像一个小火炉一样,无论冬天多么冷,下多么大的雪,出门玩起雪来根本不会喊冷。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我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小孙女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在室外玩了一上午也没有感到冷,小脸蛋红红的,温暖又有热力。这就是纯阳之体的表现。
(3)小儿精力足
带过孩子的家长可能会对一件事情感到特别苦恼,那就是小儿的精力太充足了,经常会在家长已经非常困的时候还能缠着家长陪他玩儿,或者会在屋里跑上一整天,让玩具布满整间屋子。小儿的这些活动正是体内阳气充盛的表现。
3. 小儿生病后容易化热化火
中医学讲,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所以小儿的实证、热证非常多。阳盛则热,热极生风,小儿无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或感染时令疫毒,都易化热化火。
孩子感冒后很容易发烧,这其实是因为小儿体内阳气盛,感受外邪之后肌肤腠理闭塞,体内的阳气发散不出来,郁闭在了体内。如果孩子感受风寒邪气后出现了咳嗽,很快就会演化为肺热咳嗽,也是这个原因。
古人云“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一般情况下孩子不会冻出问题,相反特别容易热出问题来。很多家长带孩子,总是喜欢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其实这是错误的,孩子穿得太厚,就容易出汗过多,皮毛不固伤了肺气,加之肺热内耗,伤了肺阴,家里家外、进进出出难免被风邪、寒邪所侵袭,肺经邪气内留,就特别容易感冒、发烧、咳嗽、鼻塞。
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是中医临床非常常用的一种中成药,具有补肾滋阴益精的功能。但是大家知道吗,这首方剂原本是用来治疗小儿疾病的。它始见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是当时的著名儿科医生钱乙创制的。
据说有一天,钱乙和弟子阎孝忠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张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附子、桂枝。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桂枝、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地黄丸,免得孩子吃后过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这位大夫听后思考了一番,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阎孝忠赶紧把老师的话记录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了下来,古代医家对其推崇备至,它能滋阴补肾,对肾阴不足所致诸般虚证均有良效,有“补阴方药之祖”的美誉,现代研究也证实它有多种疗效,直到今天,仍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