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一元解、天地规律
大家好,这一讲我们学习《伤寒一元解》,下面我讲一下为什么叫《伤寒一元解》。这是源于《伤寒论》的方药,它发挥的疗效是效法了天地规律的功效,所以对于《伤寒论》的方药,即使不明白其中的机理,只要你用对了,就会效如桴鼓。
那么这种天地的规律回归到太师父(彭子益)的学术思想,第一个就是万物,包括人。我们生命的根本就是由先天纯阳乾、纯阴坤两个通过“火生土,土伏火”化合而成的后天八卦的坎卦。
那么怎么化合呢?一个事物要在一个时空里面保持最稳定的、最长久的方式,利用的就是“冲和之气”,这种冲和之气对应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字,就是“中”,因此我们叫中国、中医。这个“中”反映出来的就是这种化合力的方式,因此我们后天人身根本的(坎卦元气)那一丝阳爻是在两丝阴爻的中间,这个中是在六合之内的中,不只是上下、左右、前后、表里,整个时光隧道,包括了不同时空的这种“中”。
这种文化是怎么来的呢?就比如我们的古代先贤们一代又一代昼参日影、夜考极星的这种时空,按照现在的天文学,它是超过了银河系的,因此这种思维对应到地球表面上的人这个物种而言,只是体现这种规律而已,因此人是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的,但可不可以做到?那就是参照《内经》162篇开篇的《上古天真论》提到的真人、至人,到了我们这一个人世间就叫圣贤了,就是圣人、贤人,那真人、至人是能够做到寿敝天地,就是因为他能够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数术、呼吸精气、肌肉若一、精神内守或者在后面(提到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一定是虚无,而不是虚空。
因此在《太始天元册》《天元纪大论》里面的“太虚寥廓,肇基化元”的太虚,它是虚无的下一步,这个太虚已经是有了东西了,这就是师父李可老中医书上《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书上讲的7级元神。
我们现在解伤寒,是因为《伤寒论》的方药药少效宏。为什么仲景能做到这样?用这么少的方药能够达到那么好的效果,就是因为他效法的是让病了的人恢复一气周流,能够顺天地一气周流的规律,这个规律既包括了客气的规律,也包括了主气的规律。
所以我们悟出,方药应该是顺着客气去和主气。客气不好了,有病毒了,有细菌了,那你的身体一定要能够保证这个环境、这个东西不会侵犯到你,或者即使有了,也很轻,自己用简单的方法调整一下就好了。这就是太师父提出来的。讲到这里,一定会出来一个观点——凡病皆为本气自病。
那么这个本气就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平等的那一个坎卦元气。这个坎卦元气对应到《伤寒论》的六经辨证里面,它有六个界面,每个界面又有不同的认识,偏偏少阴这个界面就对应了坎卦元气,它是同一个概念和内涵。因此我们就提出了“少阴坎卦元气”。如果能把这一个概念搞清楚了,而且知道你要做的事情不只是看到的这个人现在出来的象,而是要透过这个现象去看本质,要不断地究本求源。
怎么究?师父提出4个规律,你要慢慢了解这个人的本气,它既然让他(这个人)病了,它(本气)是一个什么样的,这就是个体禀赋的特殊规律。比如同样是吃了海鲜,有的人睡不着觉、失眠了,有的人皮肤过敏了,有的人拉肚子了,有的人头痛了,这就是本气的不同。但是再不同,人身只有六个界面,这六个界面经过回归,再由博返约,一阴一阳之谓道,这就变成了气的一元论,又约回来一气,一散分则为六,合则为一。
那么天地的规律,我们已经讲了这么多年,(包括)生命的规律、疾病的规律。这些年的师承班我们没有停止过,在不断地前行、不断地总结,但是所有这些规律会统于一个东西,在治病的时候,这个叫作病机,这就是太师父提出来的用病机来治病,统一了病机,万病就很简单了。执万病之牛耳,这就涉及我们的思维了,你的高度,就像卫星定位,(定位)越高,你的时空观越高,一样的方药,你的疗效就越好,就越精准,而且搭配的方药也很精准。
《伤寒论》虽然分了六个界面论述病脉证治,但是并不是说它是分开的、独立的,即使398条、115方是分开给的,我们感觉就是对待法,其实它是一个圆融法或者圆通法。它是相通的。比如一说麻黄,那就会想到太阳病篇,太阳风寒表实证的麻黄汤,但你也要想到厥阴病篇的麻黄升麻汤。人身只有一气,可以病在最表的太阳,也可以病到最深的厥阴。
桂枝(汤)就更不用说了,是《伤寒论》的第一大方,而且通过《汤液经》和《辅行诀》对桂枝汤这一个方的分析,都已经提出来这个方是治疗厥阴病的。我们基地的师承是通过日出一刹那,这一个太阳、少阳、厥阴来分析为什么这几个界面在这一刹那是都存在的,通过每一天的规律,给大家讲了桂枝汤的类方。
因此桂枝汤的类方肯定是从头到尾,而在中间也有穿插,比如第279条是完完整整的一个桂枝汤证陷到了土里面,土里面有太阴有阳明,陷进去之后再向深一层的阳明方向发展,这就是第279条的桂枝加芍药汤证和桂枝加大黄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