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方术编著《曹氏灸经》
一、案例
曹翕在泰始第一年间,被晋封为廪丘公。名字被列在魏宗室之中,排名仅次于鄄城公。到了泰始第二年,曹翕派遣世子曹琨前往朝廷上表奏书。皇帝对曹琨说:“曹翕秉持自己高尚的德行履行道义,是我们魏姓宗室的良臣啊。今天廪丘公世子曹琨长途跋涉而至朝廷,赏赐世子印绶,加赏曹琨为骑都尉,赏赐衣服一套,黄金十万,随从和奴才继续使用。”
曹翕一生撰有多种医学著作,涉及经方、针灸、服石等方面,但这些著作均已亡佚,这也导致后世对曹翕的医学著作及其对医学的贡献存在混乱甚至错误的认识。如《三国志·东平王徽传》裴松之的批注以及《隋志》等史书,均认为《解寒食散方》是曹翕与皇甫谧共同撰写,但此说明显有误。在晋代寒食散论著中有两大流派,一派以皇甫谧为代表,主张以冷为主,一派以曹翕为代表,认为应以温为主,这两种说法在早期并行于世,但至后世,曹翕之说渐受冷落,而皇甫谧之说大行于世,以至于《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等著书均大量引用皇甫谧的观点,对于曹翕的学说则稍有引述。幸有《医心方》保留了曹翕学说大部分的内容,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了曹翕寒食散理论的主要观点,故此书名虽亡而实未佚。
曹翕从小就酷爱灸法,他经常在自己身上的穴位施灸,体会灸感观察疗效。他见到清贫困苦之人,便免费为其治疗,还积极地为其讲解灸法的养生保健常识。在不断的临床积累中,他总结了先秦至三国期间艾灸疗法中的诸多经验,克服了一道道艰难险阻与种种困难,最终写出了《曹氏灸经》。曹氏灸法所提倡的一个新特点是:施灸壮数要按疾病的种类与轻重程度而定,不能限定一个固定的数量,多的壮数达五十至百壮以上,少的仅有几壮。
唐代之前,多种针灸著作的问世造成穴位、名称、定位以及治疗方法上的混乱,所以隋唐之际的医家在运用针灸理论时往往不知所措,常常将各种学说一一罗列,加以比较。如孙思邈将《曹氏灸法》与《扁鹊灸法》相较,杨上善将《曹氏灸经》与《扁鹊灸经》相较。杨玄操更明确称“扁鹊、曹翕、高济力之徒”,可见曹翕在艾灸疗法方面的贡献之大。
《曹氏灸经》是继先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之后的又一部灸法专著,《曹氏灸经》在治疗部位上较前者明确,治疗病种上也较前者增多,特别是对于穴名及灸量的记载,更是前者所没有的,而且对疾病的治疗有极为详尽的阐述,对灸穴的名称、定位、施灸壮数等都有完整的叙述。此外,《曹氏灸经》对于灸法的禁忌、禁灸的原因等都做了明确的记载,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灸法学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其启发下,后世出现了葛洪、鲍姑、陈延之、僧深师等一批竭力倡导灸法的医家。并且,唐代王焘所提出的“弃针重灸”的观点,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曹氏灸经》的影响,当然,这与两晋、南北朝时期灸疗医家辈出有直接的关系。
二、解读
曹翕善于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善于提出新的观点,然后不断验证新观点。他对医理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将自己对医理的认知经验整理成书。虽然曹翕的许多著作现已亡佚,但依然可以从其他著作总窥见曹翕认真钻研医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三、出处
1.东晋·陈延之.小品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杜勇.曹翕医著考[J].中华医史杂志,1999,29(3):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