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巩固启发
曾某,男,2岁3个月,2015年6月7日初诊。
患儿发热1天,就诊时体温39.2℃,身无汗,喜抱,昨晚嗳气,气臭,今晨自述咽喉痛,睡时偶目上视、惊叫,不安稳,烦躁,哈欠多,平素目合则汗,主动索水,饮水较多,大便今日未解,既往大便每日一行,初成形后稀,色偏黑,味臭,略挂厕,小便深黄。舌质偏红,苔白,根部略腻,脉弦数,不流利,寸关浮旺,左略滑。查体:咽腭红,悬雍垂两侧见3个黄白色疱疹,扁桃体2度大,腹胀满,手自温,哭泣时背部汗出。
证属风寒湿犯咽,郁而化热毒。治当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泻火败毒,兼消积除胀。方用麻杏薏甘汤合银翘马勃散加味:麻黄8g,杏仁5g,薏苡仁4g,金银花2g,连翘2g,射干4g,牛蒡子4g,马勃1g,紫花地丁3g,葛根5g,升麻2g,炒栀子1g,姜厚朴6g,大腹皮5g,甘草4g。3剂,水煎服。
患儿服第1剂后汗出热退,咽痛减轻,连服3剂后,咽喉疱疹消失,嗳气、腹胀好转。
本医案来源:薛汉荣主任中医师门诊医案。
【思考讨论】
1.本病与风温如何鉴别?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如何鉴别?
2.虚体感冒应采取什么治疗方法?
【解析】
1.风温初起症状与风热感冒颇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流行特点。若感冒1周以上不愈,发热不退或反见加重,应考虑感冒继发他病,传变入里。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2.虚体感冒当扶正祛邪,在解表药中酌加扶正之品以达邪,不应强发其汗。阳气素虚,卫外不固,风寒乘虚而至,正虚无力托邪,症见恶寒、咳嗽、气急、咳痰难出者,轻则补气解表,用参苏饮、人参败毒散;重则助阳发汗,用再造散。素体阴血不足,外感风热,液不能化汗达邪,症见身热、心烦、口干舌红者,当滋阴发汗,用加减葳蕤汤。如属亡血、产后,因夺血而无汗者,又当用当归等补血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