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温病论:从《伤寒论》角度讲解温病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张仲景的病因分类思想

张仲景的病因分类思想,有两种层次的理解。第一种是“邪正内外关系”,即“内所因”强调的是内在正气是否充足,继而关系到邪气是否入内,“邪正内外”亦可理解为正气属内因、邪气属外因,若正气充足则邪气不入内。这与《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发病学思想是一致的。

第二种是“生活成因与人体关系”。中医常言有内因、外因与不内外因。内因是指人体的正气,外因是指外感寒热等邪气,不内外因是指跌仆、刀伤、饮食失节等,不内外因亦即是“生活致病成因”。其实“不内外因”的说法与内因、外因逻辑上不在同一层次,因为内外相对,已经包含所有正气、邪气的生病成因,要说还有第三种非内又非外的成因,难道正气与邪气之外还有第三种气?当然不是。其实,所谓不内外因是另一种层次的病因,还是以我们的提法“生活致病成因”是相对于“邪正内外关系”而言的,是两种不同的病因层次,若两者相对而言,“生活致病成因”是具体的物质生活因素,可以说是属外因;“邪正内外关系”,即正气邪气的层面,属于非物质层面,可以说是属内因。

张仲景的这些病因分类都是围绕正气论述的,两种病因皆以正气作为桥梁。生活致病成因,即这些物质层次的病因,如跌仆外伤、饮食所伤,最终也是伤害人体正气,继而影响邪正内外关系,因此感受邪气而成病。即使跌仆、食物并非邪气,但是因其损伤正气,最终导致人体受邪。

我们患病很多时只强调外因,例如感冒了,在表达自己感冒的原因时,多数描述为被传染、天气转冷等,强调外因或邪气层面。甚至在中医教材或考试中都是强调邪气、外因,例如将感冒的成因说成外感风寒或者风热,这都是邪气致病的理论,单从这一角度看容易忽视中医经典中重视正气的发病理论。从上述经典的内容可见,虽然从邪气角度看问题很重要,但是人的正气、内因更为重要,而且上述《金匮要略》内容强调的是正邪的关系、内外的关系。如果正气充盛,即使邪气猛烈也不一定伤害身体。所以不能单纯从外因或邪气角度去思考会否生病。

在学习《伤寒论》与温病学的时候,一定要秉持着正气为本的思想。接下来会花不少时间,先讲清楚张仲景的正气理论。

张仲景的正气理论,可分为十大类,即大气、阴阳气、五脏气(脏腑气)、表里气、谷气、营卫气、宗气、血、水及精神。

此十类又可归于三大类:大气、阴阳气、三焦气、表里气、五脏气为第一大类;营卫气、谷气、宗气、血、水为第二大类;精神独为第三大类。由于《伤寒论》、温病学这些学科较少谈及“神”的医学问题,因此本书重在论述前两大类。

在论述前两大类正气前,先解释何谓“虚实”,须注意仲景原意与现今认识非常不同,后世发展了很多套虚实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