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小儿经常流口水该怎么办
大家好,我是祁营洲。这里是《一起发现中医之效: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本讲要给各位讲解的是小儿经常流口水该怎么办。
说到流口水,我们经常通俗地叫“流哈喇子”。其实每一个小儿都会有流口水的现象,我们也经常会见到很多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戴上特制的围嘴儿以免口水弄湿了衣服。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流口水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口水的专业术语叫作涎,生理性的因素是随着新生儿慢慢长大,唾液的分泌量也会逐渐增多,但是孩子的口腔浅,不太会及时地吞咽过多的唾液,所以就出现了流口水的现象。正常的情况下,流口水的程度不会太重,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性现象,家长们完全不必担心。但是如果流口水太多,达到了病理性的状态,在中医当中我们就把它定义为流涎症。
流涎症的诊断依据是:常见于3岁以内的孩子,除了流口水过多以外,还会在口腔内以及嘴角周围出现米粒大小的红疹,严重时还会发生溃疡糜烂,甚至伴随发烧等一系列的症状。
我们来分析一下病因。西医一般认为是因为小儿的口、咽黏膜炎症引起的,但是中医的观点很明确,认为口水往往和脾胃有关系,因为中医当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理论,叫作“脾开窍于唇,在液为涎”。也就是说口水的运化情况是由脾来管理的,因为脾在中医当中的功能就是运化水湿的,所以脾运化水湿功能的异常就会导致小儿流口水的异常。在我本人大量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脾脏运化功能的异常最常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脾胃的虚寒,一种是脾热。下面我再进一步给大家分析和讲解。
第一种情况是脾胃虚寒。这是小儿最常见的情况,宋代有一位名医叫钱乙,是中医儿科的鼻祖级人物,他对小儿体质的论述总结得非常精炼,提到了八个字,叫作“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这八个字通俗的理解就是小儿容易有肝火,同时脾的功能则容易不足。如果说脾有虚寒,脾的阳气就不容易升发,于是就容易出现水液运化不利而泛滥的情况,在小儿的身体表现上就会出现口水增多。这个时候我们只要能把脾的阳气给升发起来,体内多余的水湿就能正常地运化了。那么针对脾胃虚寒这种情况,给各位推荐两个小妙招。
妙招一
生姜3~5片,甘草10g,煮水代茶饮。
这个小妙招用到的是生姜和甘草,将这两味中药放在一起煮水代茶饮,一天当中可以不分次数地频频饮服,每天一剂,建议连续服用5~7天。
这个小方子中的生姜,性是温的,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在方子中起了主导作用。甘草,味甘,性平,具有一定的清热、生津、益气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生姜温而不燥。这两味药的搭配就可以起到温润行气、化燥祛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