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翼:学习《伤寒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三部六病概述

第一章 绪言

中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积累与总结。它的内容很广,有养生、预防、治疗等各方面的医疗卫生理论与实践。就治疗方面有用药物、针灸、推拿、按摩以及精神暗示等多种方法的理论与实践。中医学以它独特的优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堪称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中医学一开始就以哲学为指导,以朴素的辩证唯物论为方法论,注重宏观调控,强调整体协调,能够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动态地看问题。在认识上把人体融于大自然且与大自然成为一体,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从而揭示了大自然时间、空间与人体生、老、病、死的关系,使人们从时间、空间上认识和对待生、老、病、死有了较丰富较高水平的经验总结。在这个整体观的基础上又把人体看成一个小的整体。人体是大自然的缩小,是一个完整的小自然。大自然有天之阳光、空气与地之各种物质相交而滋生万物,人体由表部吸收的空气、阳光与里部吸收的营养物质相合而生气血以滋养全身组织器官。在生理上,只有整体的健康才能有局部的健康,反过来只有各局部的健康才能使整体健康。在病理上,整体的病态往往易使局部出现疾病,局部的疾病又影响整体而使整体处于病态。在治疗上,只有改善整体才能使局部疾病痊愈,也只有使局部疾病痊愈才能使整体状态健康。这个大自然与人体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联系的诊治疾病的理论与方法是中医的一大特色。

中医学的再一个优点是辨证论治。所谓辨证论治就是通过研究疾病的现象找到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世间的事物其现象纷繁且千变万化,但其本质却简单规律,抓住本质则纲举目张。所以常常是同一疾病现象用多种方法治疗,同一治疗方法又能治多种疾病现象,最终以铲除疾病根源为目的。

中医学最大最可贵也最有潜力的一个优点是临床用中药治病时用的是方剂而不是独立的药物。方剂是由药物组成,药物一旦成为方剂的一分子时其独立功用已不存在。其功用与其他药物相结合或化合构成了集体功能。西医用西药治病时,作用相反的药物很少同时一起使用,而中医用中药常常是寒热、补泻、升降、收散药物共处一方。药物与药物之间通过结合或化合后相辅相成产生了集体功能。比如大黄为寒泻药,附子为燥热药。寒证不可用大黄,实证不宜用附子。那么寒实相结合的大便秘结该如何治呢?把大黄与附子组成处方就很合适。有附子泻而不寒,有大黄温而不燥,岂不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医的组方是一个很深奥很有效很有潜力的课题,有时深奥到难以想象难以捉摸。如有些验方,其组方、炮制和疗效让人不可思议。许多很有效的处方是在实践中偶然发现的,单凭理性的研究是很难创造出来的。作为一名中医其组方技巧的精湛程度是反映其技术高低的一个主要方面。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几个中医针对一个患者,辨证大致相同,处方却各异,疗效则迥然。所以,中医的潜力在辨证思维正确的基础上主要在组方上。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要在组方上潜心研究,力求在研究每味药物的特长的基础上,创出有效的处方,发挥好中药的特点。

虽然中医学有许多可贵的优点,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特别是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医学的一些不足也日益暴露出来,显得有些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及患者的要求。其实我们中医工作者自己也感到不足,甚至有些中医工作者改习西医。如此,使得中医学的发展显得非常吃力和缓慢。

首先是在思维方式上,以抽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不足。中医学的主要指导理论一直是古代朴素的哲学理论。这个理论非常抽象,注重宏观,在微观上形象思维显得模糊。不论是对病位还是病性的具体认识都比较模糊。比如病位的里部是在机体的什么部位呢?又如肾虚,肾是病位,那么肾是什么部位呢?虚又是一种什么病理变化呢?再如肝阳上亢,肝阳是什么呢?上亢又是什么病理变化呢?这一切在临证时,只是根据患者的自觉和他觉症状,套用哲学理论公式抽象地得出上述诊断结果。究竟机体发生了怎样的病理变化即证的实质是什么,很难有个比较明确的形象思维结果。这就使得中医学在实际操作时操作性不强,常常是理论上好像条理分明,实际中却难做定论,治疗效果难以保证,或而效若桴鼓,或而石沉大海,甚至反而加重。临床上重复性不强,规律性不强。这就造成急性病难以保证快速疗效,慢性病难以达到疗程要求,使医生和患者都产生了一种急性病疗效不可靠,慢性病也只能改善症状,急性病找西医,慢性病才找中医的认识。

中医学在朴素的哲学理论指导下,辨证的思维方式太多,有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因辨证等。究竟用哪一个辨证方法好呢?很难讲清。只能是根据病情或而用此,或而用彼,张大夫用此,李大夫用彼,造成理、法、方、药的不规范,进而影响疗效。

为了使中医学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有效地发挥其特长,挖掘其潜力,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我们应采取扬长补短的方法,逐步使中医学更加完美。

第一,宏观上仍以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为主要指导理论,在充分发挥整体观的前提下,补充局部微观认识较模糊的不足。首先,仍然把疾病性质分为阴阳两类。热证、实证属阳,寒证、虚证属阴。

那么,什么是阳性的热证、实证,什么是阴性的寒证、虚证呢?在中医学里没有较具体明确的论述,只是列举一些症状。比如见口渴、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恶热、烦躁等就诊断为热证,症状是口淡、苔白、舌淡、脉沉迟、恶寒、大便溏、小便清等就诊断为寒证。其实这只是热证和寒证的症状,即现象。至于热证、寒证时机体发生了什么样的病理变化,局部的系统组织器官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病理变化,这在中医学中论述很少。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不足,这就应该补充。拿什么来补呢?拿现代医学即西医学来补,西医对微观的研究已经很细致先进了。当然不能全拿,也不可能全拿。要在宏观哲学理论的指导下有选择有范围有程度地拿过来,与中医的宏观理论融为一体,既有正确的宏观指导理论,又有微观的现实直观的形象事物,成为言之有物的理论,正确认识疾病。

第二,坚持整体观点,认识好局部病证。整体观是中医极可贵的一个观点。不仅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而且把人与自然也看成一个整体。总是要结合自然界的时间和空间分析认识疾病,总是从机体总体的高度以及各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疾病,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个疾病。但在局部的病理认识上却有些不足。比如胃脘痛,简单地说有脾胃虚寒型、肝郁气滞型、实热型、瘀血型等。在辨证时只是根据症状而定。究竟发生了什么病理变化呢?是急性胃炎,还是慢性胃炎,还是胃溃疡,还是胃癌?对这些局部的病理变化认识不清,治疗就带有盲目性。急性胃炎易治,慢性胃炎难治,胃溃疡就更难治,必须有一定的疗程才能治好。如果是胃癌而盲目治疗,那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就须借西医来补足,西医对局部病理的认识是很清楚的。但西医以认识局部为主,较少联系整体。如胃溃疡是消化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不把两个病联系在一起分析。用整体观把两个病联系在一起认识那就好得多。试想,心功能不全,胃得不到充分的气血营养,溃疡面容易愈合吗?这就不如心胃一起治疗好。但是,中医学又没有对胃溃疡病和心功能不全的确切认识。所以,应以西医的局部认识之长补中医局部认识不足之短。

总之,要努力把中医学现代化、西方医学中国化,将它们有机地融在一起。宏观上继续发扬中医学的长处,以哲学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为理论指导,高度概括,坚持整体全面辩证地认识生理病理;微观上有选择有范围有程度地吸收西医的理论,使中医学进一步成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易兑现的,有一定直观性的,系统化规范化易操作的中医学。刘绍武大夫创立的中医“三部六病”学说就是这样一个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