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一)论曰:百合病①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②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③不能卧④,欲行不能行⑤,饮食⑥或有美时⑦,或有不用闻食臭⑧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⑨,口苦小便赤⑩,诸药不能治⑪,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⑫,身形如和⑬,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⑭,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⑮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⑯。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⑰者,各随证治之。
【校注】
①百合病:“百合病”一词,注家异说,其实“百合病”即如桂枝证、麻黄证之类,无须牵扯“百脉一宗”为说,转致迷离。《病源》卷八《伤寒百合候》、《千金》卷十第三、《外台》卷二并说是“伤寒虚劳大病已后,不平复,变成斯病”。按:百合病如百合知母汤等三方似为伤寒的后遗症,至百合地黄汤则为百合病本证。
②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李彣曰:“由百脉一宗观之,当是心肺二经之病。盖心合血脉,肺朝百脉,脉者血之府。凡病在气分者显而易见,病在血分者隐而难名,如行卧饮食寒热等证,皆有莫不形容之状。”邹澍曰:“百脉备者何?《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是最近于心,乃著邪焉。是以意欲食复不能食,欲卧不得卧,欲行不得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有如寒无寒,如热无热,皆心中辗转不适之状。”按:以下文“口苦,小便赤,脉微数”核之,本病似属心肺燥热。
③欲卧:《太平圣惠方》“欲”下有“得”字。《脉经》《千金》《伤寒总病论》“卧”下并有“复”字。
④不能卧:《千金》“卧”作“眠”字。《脉经》“不能卧”下有“或如强健人”五字。
⑤欲行不能行:《脉经》作“欲得出行而复不能行”;《伤寒总病论》作“欲出行复不能行”,《太平圣惠方》引同。
⑥饮食:清初本作“欲饮”,宽政本作“欲饮食”。《脉经》无“饮食”二字。
⑦美时:《伤寒总病论》“美”下有“食”字。
⑧有不用闻食臭:享和本“用”作“欲”字。“有不用闻”《伤寒总病论》作“恶闻”;《太平圣惠方》作“有不能”。“食臭”《脉经》作“饮食臭”;《太平圣惠方》无“臭”字。
⑨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千金》作“如有寒,其实无寒;如有热,其实无热”。《总录》卷二十九《伤寒百合》作“如有寒复如无寒,如有热复如无热”。
⑩小便赤:“赤”下《千金》有“涩”字,《总录》有“黄”字。
⑪诸药不能治:《太平圣惠方》“诸药”上有“其病”二字;《总录》无“诸药不能治”五字。
⑫者:《千金》作“所为也”三字。
⑬如和:《外台》卷二引“身形”句两见,一作“如和”,一作“仍和”,以作“仍和”为是。张璐曰:“病不在皮肉筋骨,则身形如和。”
⑭每溺时头痛者:溺读曰尿,见《汉书·万石卫直周(仁)张传》颜注。张璐曰:“脉数血热,心火上炎,不下交于肾,而膀胱之经亦不得分精于上,上虚则溺时淅然头眩,甚则头痛。”邹澍曰:“邪阻于上而不下行,肺已无主肃降之能,凡溺时必肺气下导,小便乃出,今气拄于头,即欲下行,上先有故,故气上拄而为痛。”莫文泉曰:“百合病重在小便,故于头痛,头淅淅,头眩,诸足以卜愈期者,皆于小便时诊之。”
⑮淅(xī)然:《千金》《外台》并作“淅淅然”,《太平圣惠方》引同。淅然,寒貌。“淅”同“洒”,一作“洒淅”。《素问·刺疟》:“洒淅寒甚。”《调经论》“洒淅起于毫毛”王注:“洒淅,寒貌也。”按:“洒淅”双声。
⑯每溺时头痛……二十日愈:程林曰:“头者,诸阳之会,溺者,阳气下施……溺出头之痛与不痛,可以观邪之浅与深矣。故百合病溺时头痛者,言邪舍深而阳气衰矣,故六十日愈;溺时头不痛,淅然者,邪尚未入脏腑之内,但阳气不足,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言邪犹浅矣,故二十日愈。”
⑰微见:《病源》作“复见”,《千金》作“后见”。
【白话解】
所谓百合病,百脉合之而为一宗,是百脉都会发生病理变化的一种病证。患者想要进食却又吃不下去,常常情绪低落沉默,想要睡觉却又睡不着,想要外出行走却又无力行走,饮食方面有的食物吃着很香,而有的食物则不想闻到食物的气味。似乎感到寒冷却又没有明显的寒象,似乎感到有热却又没有明显的热象,口苦、小便色赤。曾用多种药物而不能使其好转,服药以后则出现剧烈的呕吐腹泻,好像有神灵作祟似的,从外表身体形态上看仍然正常,只有脉象微数,每次排尿时感到头痛的,一般六十天左右痊愈;如果排尿时头不痛,但有畏寒或寒栗的,一般四十天左右痊愈;如果排尿很痛快,只是出现头目眩晕的,一般二十天痊愈。百合病的证候,有的在未发病时可以预先知道,有的在患其他病四五天后出现,有的在患其他病二十天乃至一个月后显现的,要各根据其出现的具体证候而治疗。
(二)百合病发汗后者①,百合知母汤②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