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省思:中西医药与当代中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政策变迁与中医药

“团结中西医”方针的演变和确立:1927~1950

“团结中西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卫生工作三大方针之一。团结中西医,既是基于当时医疗卫生资源窘迫的考量作出的政策性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此前20余年革命过程中形成的革命遗产的一部分。从最初“中西医并用”的无奈,到逐步形成“中西医合作”“团结中西医”方针,都与中国革命的具体环境密切关联。延安时期不同阶段的革命卫生工作方针,带有浓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色彩,“中西医合作”是毛泽东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不是医务人员提出的职业诉求;1950年确立的“团结中西医”方针,也是在《共同纲领》确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框架的指导下做出的调整,因而更加适合当时的国情。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政策的组成部分,“团结中西医”方针既是基于当时医疗卫生资源窘迫的考量作出的政策性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此前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革命遗产的一部分。如果说“面向工农兵”是强调新中国的医疗卫生工作宗旨仍然是“为人民服务”,“预防为主”旨在强调当时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团结中西医”方针则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卫生工作的主体,实际上提出了处理中西医关系的总的原则。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同样经历了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医疗卫生工作方针的调整。

目前所见有关论文,尽管已将1950年以前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中医工作方针纳入视野,但未论及其流变过程,更多的是关注20世纪50年代有关中医政策的争论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反复,甚至把“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确立时间置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论题作认真的探讨,对这一方针形成和确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