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省思:中西医药与当代中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讨论

“团结中西医”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对此前革命实践中卫生工作总结的重要成果,是非常宝贵的革命遗产之一。“中西医并用”“中西医合作”“团结中西医”方针,与各个时期我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具体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可资利用的医药卫生资源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仍然极端匮乏。这样的环境迫使中国共产党必须尽可能地动员和利用中医药解决医疗卫生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卫生工作方针,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论》所表达的理念,“选择性地采纳外国文化之有用因素是可以的,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应该是民族的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能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性”。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在20世纪40年代党领导的卫生工作“中西医合作”的基本取向,并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为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的题词强调的依然是中西医的团结和由中、西医组成的统一战线,一如延安时他所言说。

必须指出,在“团结中西医”方针形成和确立问题上,1949年并未成为区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政府卫生工作方针的时间界线。目前所见的史料也支持这一观点。

“团结中西医”方针确立了新中国卫生工作的主体,并从根本上规定了处理中西医关系的总原则。“团结中西医”方针的确立,对1949年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医疗卫生工作和中医工作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在实践中也证明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现有资料表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历次重大疫情防控、大规模水利工程和工业化建设,日常的预防、防疫工作,甚至抗美援朝运动中,都有大量中医药从业者的身影。如果不从国情出发,不团结和依靠数以万计的中医药从业者,在短短数年完成几乎全部国民的种痘及其他预防注射,基本控制烈性传染病和主要地方病的伟大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中华医史杂志,2014,44(6):341-347.)


[1]王龙.军队医疗事业的奠基人贺诚[J].炎黄春秋,2007(4):26-3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54.

[3]涂通今,张立平.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1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4.

[4]同③:25.

[5]史策.八十年后才溪乡再调查:从才溪乡看农村发展的“城乡一体化”根本出路[N].光明日报,2013-12-03(15).

[6]李经纬.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中医工作史略[J].中医杂志,1986(8):53.

[7]同①.

[8]刘善玖,李明.论中央苏区对敌军医务人员的争取与转化[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5):690-691.

[9]涂通今,张立平.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1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42.

[10]高恩显,高良,陈锦石.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50.

[11]同①:152.

[12]欧阳竞.回忆陕甘宁边区的卫生工作(上)[J].医院管理,1984(1):49-51.

[13]朱鸿召.延安“中西医合作”运动始末[J].档案春秋,2010(5):22-26.

[14]侯永乐.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研究[D].河北大学,2011:26-27.

[15]涂通今,张立平.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1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4.

[16]逄先知.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9.

[17]吴汉全,李娜.近10年《新民主主义论》研究综述[J].党的文献,2009(2):76-79.

[18]朱鸿召.延安“中西医合作”运动始末[J].档案春秋,2010(5):22-26.

[19]逄先知.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25.

[20]李经纬.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中医工作史略[J].中医杂志,1986(8):53.

[21]同①:119,126,287,294,356.

[22]朱鸿召.延安“中西医合作”运动始末[J].档案春秋,2010(5):22-26.

[23]常银山,常龙.爱国典范李鼎铭[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94.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 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6:149.

[25]佚名.边区中西医要互助合作[N].解放日报,1944-07-14(1).

[26]朱鸿召.延安“中西医合作”运动始末[J].档案春秋,2010(5):22-26.

[27]逄先知.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01-502.

[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2.

[29]Croizier,Ralph C.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the Аges:Traditional Medicine as a Basis for Chinese Medical Practices’.In Quinn,Joseph R.(ed.),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in the Prople’s Republic of China[J].Washinton,DC:US Department of Health,Education and Welfare,1973:9.

[30]Kim Taylor.Chinese Medicine in Early Communist China,1945-63:А medicine of revolu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5:17.

[31]卢希谦,李忠全.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293-298.

[32]朱鸿召.延安“中西医合作”运动始末[J].档案春秋,2010(5):22-26.

[33]郭世余.中国针灸史[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92.

[34]卢希谦,李忠全.陕甘宁边区医药卫生史稿[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119.

[35]郭济隆.晋冀鲁豫边区太岳第四专区中西医学研究会[J].山西文史资料,1998(2):146-152.

[36]王发渭,陈利平,呼健,等.中医药在红军时期的运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10):1145-1149.

[37]冯彩章,李葆定.贺诚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150.

[38]同①:146.

[39]同①:148.

[40]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筹委会秘书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筹备工作资料汇编(第一集)[M].北京: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筹委会秘书处,1950:3.

[41]同①:16.

[42]吕嘉戈.挽救中医:中医遭遇的制度陷阱和资本阴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7.

[43]赵树屏.北京中医学会成立大会纪事[J].北京中医,1951(5):15-17.

[44]赵树屏.北京中医学会成立大会纪事[J].北京中医,1951(5):15-17.

[45]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筹委会秘书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筹备工作资料汇编(第二集)[M].北京: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筹委会秘书处,1950:4.

[46]同②:15.

[47]同②:43.

[48]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筹委会秘书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筹备工作资料汇编(第四集)[M].北京: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筹委会秘书处,1950:6.

[49]潘兆鹏.中医药走上科学道路[N].健康报,1950-07-27(2).

[50]同①:22-23.

[51]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284.

[52]佚名.专家茶话会简记——是团结的会议,胜利的会议[N].健康报,1950-08-17(8).

[53]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