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说约》论列诸方
柏子仁丸:治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日渐羸瘦而生潮热,宜此方。
柏子仁(炒研)、牛膝(酒拌)、卷柏各半两 泽兰叶、川续断各二两 熟地黄(酒拌蒸烂杵膏)三两
上为末,入地黄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服百余丸,空心米饮下。
泽兰汤:治劳怯经闭。
泽兰叶二钱 当归、芍药(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用水煎服。
枳壳汤:治胎漏下血,或因事下血,亦进食和中,并治恶阻。
枳壳(炒)、黄芩(炙)各半两 白术(炒)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白汤送下。
一母丸,一名知母丸:治妊娠血热顿仆,胎动不安,或欲堕胎。知母(炒)为末
捣枣肉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人参汤嚼送,或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术汤下。
子芩散,一名黄芩散:治壮热崩中下血,是阳乘阴分,故经血泛滥。
条黄芩不拘多少,为细末,烧秤锤焠酒,食前调下三四钱。
一方有干姜、白芷,一方以木耳、条芩等分为丸,俱效。
人参橘皮汤:治妊娠脾胃虚弱,气滞恶阻,呕吐痰水,饮食少进,益胃和中。一名参橘散。
人参、陈皮、麦冬(去心)、白术(炒)各一钱 厚朴(制)、白茯苓各五分 炙甘草三分
上加淡竹茹一块,姜一片,水煎温服。
紫苏饮:治妊娠失调,胎气不安,上㽲作痛,名曰子悬,或临产气结不下等证。
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苏叶、当归各一两 人参、甘草各半两
上每服一两,姜、葱水煎服。一方有香附,无人参。
参苏饮:
人参、紫苏、干葛、前胡、制半夏、茯苓、陈皮各等分 枳壳(麸炒)、桔梗、木香、甘草各减半
姜、葱水煎服。
束胎丸:怀胎七八个月,恐胎气壮大难产,用此扶母气、束儿胎,易产,然必胎气强盛者乃可服。
条黄芩(酒炒,勿太热)冬月一两,夏月半两 白术(土炒)三两 陈皮二两 白茯苓七钱五分
为末,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半夏茯苓汤:治妊娠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呕吐不止。
半夏(泡,炒黄)、陈皮、砂仁(炒)各一钱 茯苓二钱 甘草(炒)五分
用姜、枣、乌梅水煎服。
四圣散:治胎漏下血。
条黄芩、白术(土炒)、砂仁、阿胶(用蒲黄炒)各等分
为细末,每服二钱,艾汤调下。此方若改为汤,砂仁用当减半。
安胎散:治妊娠卒然腰痛下血。
熟地、艾叶、白芍(炒)、川芎、黄芪(炒)、阿胶(蛤粉炒)、归身、甘草(炙)、地榆(去梢)各一钱
加姜、枣,水煎服。
泰山磐石散:治妇人气血两虚,或肥而不实,或瘦而血热,或肝脾素虚,倦怠少食,屡有堕胎之患,此方平和兼养脾胃气血。如觉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觉胃弱者,多用砂仁,少加黄芩。更宜戒欲事、恼怒,远酒、醋、辛热之物,可保无堕。较之艾、附、砂仁热补耗损气血者相去天壤也。好生君子,当以此方广布。
人参、炙嫩芪、全当归、川续断、黄芩各一钱 川芎、白芍(酒炒)、熟地各八分 白术(土炒)二钱 炙草、砂仁各五分 糯米一撮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
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
当归汤:治经水妄行不止及产后气血虚弱,恶露内停,憎寒发热。
归身(酒洗)、川芎、白芍(炒)、白术(炒)、黄芩(炒)各半两 山萸肉一两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酒调,日三服。
一方无山萸肉。气虚者,去黄芩,加桂心一两。
防风黄芩丸:治肝经风热以致血崩、便血、尿血等证。
条黄芩(炒黑)、防风等分
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远米饮下。
胶艾汤:治妊娠顿仆,胎动不安,腰腹疼痛,或胎上抢,或去血腹痛。
阿胶(炒)一两 艾叶数茎
水三碗,煎碗半,分三服。
益母地黄汤:治妊娠跌坠,腹痛下血。
生地黄、益母草各二钱 当归、炙芪(炒)各一钱
姜一片,水煎服。
续断汤:治妊娠下血、尿血。
当归、生地黄各一钱 续断、赤芍各半两
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用葱白煎汤调下。
芍药芎归汤,即芎归补中汤:治气血虚半产。
川芎、当归、炙芪、白术(炒)、人参、白芍(炒)、杜仲(炒)、艾叶、阿胶(炒)、五味子(杵,炒)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煎服。
千金保孕丸:治妊娠腰背痛,善于小产,服此可免堕胎之患。此即《良方》杜仲丸,但彼各等分,此续断减半。
杜仲(同糯米炒,去丝)四两 川续断(酒洗)二两
为末,山药糊丸桐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米饮下,忌酒、醋、恼怒。
保生无忧散:临产服之,补其血,顺其气,或胞胎肥厚,根蒂坚牢者,皆可使之易产。又可治小产瘀血腹痛。
当归、川芎、白芍、乳香、枳壳、南木香、血余各等分
水煎服。
枳壳散:能令胎瘦易产。湖阳公主每产,累日不下,南山道人进此方。
粉草(炒)一钱 商州枳壳(麸炒)一两
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沸汤调,日三服。凡孕至六七月宜服之。
温隐居方加当归、广木香各等分。此方唯胎实者宜之,若气血虚者慎用。
局方黑神散,一名乌金散:治产后恶露不尽,胎衣不下,血气攻心,腹痛不止,及治脾肾阴虚、血不守舍、吐衄等证。
黑豆(炒)二两 当归(去芦,酒炒)、熟地、蒲黄、白芍、炙甘草、干姜(炮)、肉桂各一两
为末,每服二钱,童便、酒各半调服。
夺命丹:治瘀血入胞,胀满难下,急服此药,血即消,衣自下。
按:此方颇有回生丹之功用,下死胎神效。须用当归汤送下。
附子(炮)半两 干漆(碎之,炒尽烟)、牡丹皮各一两
共为细末,另用大黄末一两,以子醋一升,同熬成膏,和前药为丸,梧桐子大,温酒吞五七丸。一方有当归一两。
失笑散:治妇人心痛气刺不可忍,及产后儿枕蓄血,恶血上攻疼痛,并治小肠气痛,更治胞衣被瘀血胀满不能出者。
五灵脂(净者)、蒲黄等分,俱炒为末,每服二三钱,用酒煎热服。
按:此方若用以止痛,蒲黄宜减半。若用以止血,则宜等分,或灵脂减半亦可。
牛膝散:治胎衣不下,腹中胀痛,急服此药腐化而下,缓则不救。
牛膝、川芎、朴硝、蒲黄各三两 当归(带尾)一两半 桂心半两
共为细末,姜三片,生地黄一钱煎水,冲服五钱。
四神散:治产后血虚,或瘀血腹痛。
当归二钱 川芎、芍药(炒)各一钱 炮姜五分
水煎服。
人参当归汤:治去血过多,内热短气,头痛闷乱,骨筋作痛,或虚烦咽燥。
人参、当归、生地、桂心、麦冬(去心)、白芍(炒)各等分
用粳米一合,竹叶十片,水二盅,煎一盅,去米,入药五钱,枣二枚,煎服。或总煎之亦可。虚甚者加熟地黄。
归神汤:治妇人梦交盗汗,心神恍惚,四肢乏力,饮食少进。
人参、白术、茯苓、归身各一钱 枣仁(炒)、陈皮各八分 圆眼肉七枚 炙草、羚羊角(为末)、琥珀(为末)各五分
水煎去粗,投入二末,和匀,食前煎。
加味续嗣降生丹:治妇人五脏虚损,子宫冷惫,不能成孕。并治男子精寒不固,阳事衰弱,白浊梦泄。妇人带下寒热,诸虚百损,盗汗短气,无不神效。此温隐居《求嗣保生篇》所载,云:东京焦员外三世无嫡嗣,遇一神僧,授以此方,名续嗣降生丹。依方服之,不及二十年,子孙数人皆贵显。此方温力有余,补力不足,倘益以人参、白术、熟地、川芎、炙草各一两,则八珍全而温补赞育之功当非浅也,因命加味续嗣降生丹。
全当归(酒洗)、杜仲(酒炒)、茯神、益智仁、龙骨(煅)、桂心、吴茱萸、干姜(半生半熟)、川椒(去目)、台乌药各一两 白芍(酒炒)、川牛膝(酒浸)、半夏(姜制)、北防风、秦艽、石菖蒲(去毛)、北细辛、桔梗各五钱 附子(重一两者,脐下作一窍,入朱砂一钱,面裹煨熟,取出朱砂,留为衣)一枚 牡蛎(大片者,以童便浸四十九日,每五日一换。取出用硫黄一两为末,酒和涂遍,用皮纸糊实,米醋浸湿,外以盐泥厚固之。候干,用炭五斤,煅过为末。每料只用二两余,可收贮再用)
为末,以酒煮糯米糊为丸梧子大,以前朱砂为衣。每服三五十丸,渐至七八十丸,空心滚白汤或盐汤、温酒下。
大补元煎: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此救本培元之方也。
人参(补气助阳以此为主)少则一二钱,多则一二两 山药(炒)二钱 杜仲二钱 熟地(补精滋阴,以此为主)少则二三钱,多则二三两 枸杞二三钱 炙草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若泄泻者去之) 山茱萸一钱(如畏酸、吞酸者去之)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元气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气分偏虚者,加黄芪、白术;如胃口多滞者,不必用;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故纸。
左归饮:此壮水之剂也,凡命门之阴衰阳胜者,宜此加减主之。此一阴煎、四阴煎之主方也。
熟地二三钱(或加至一二两) 山药二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山茱萸一二钱(畏酸者少用之)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服。
如肺热而烦,加麦冬(去心)二钱;血滞者,加丹皮二钱;心热而燥,加玄参二钱;脾热易饥,加芍药二钱;肾热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二钱;血热妄动,加生地二三钱;阴虚不守,加女贞子二钱;上实下虚者,加牛膝二钱;血虚而燥滞者,加当归二钱。
右归饮:此益火之剂也,凡命门之阳衰阴胜者,宜此加减主之。此方与大补元煎出入互用。如治阴盛格阳、真寒假热等证,宜加泽泻二钱,煎成,用凉水浸冷,服之尤妙。
熟地用如前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一钱 枸杞二钱 甘草(炙)一二钱 杜仲(姜制)二钱 肉桂一二钱 制附子一二三钱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气虚血脱,或厥,或昏,或汗,或晕,或虚狂,或短气者,大加人参、白术;火衰不能生土,为呕哕吞酸者,加炮姜二三钱;阳衰中寒,泄泻腹痛,加人参、肉蔻;小腹多痛,加吴茱萸五七分;淋浊带下不止,加破故纸一钱;血少血滞,腰膝软痛,加当归二三钱。
左归丸:治真阴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营卫,渐至衰弱或虚热往来,自汗盗汗,或神不守舍,血不归源,或虚损伤阴,或遗淋不禁,或气虚昏运,或眼花耳聋,或口燥舌干,或腰酸体软,或精髓内亏、津液枯涸等证,俱速宜壮水之主,以培左肾之元阴而精血自充矣。
大怀熟八两 山药(炒)四两 枸杞四两 萸肉四两 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精滑者不用) 菟丝子(制)四两 鹿胶(敲碎,炒成珠)四两 龟胶(切碎,炒成珠)四两(无火者不必用)
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百余丸。
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三两,麦冬三两;火烁肺金,干枯多嗽,加百合三两;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三两;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三两;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三两;气虚者,加人参;血虚微滞,加当归四两;腰膝酸痛,加杜仲(盐水炒)三两;脏平无火而肾气不充,加破故纸三两,去心莲肉、胡桃肉各四两,龟胶不必用。
右归丸:气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总之,真阳不足者,必神疲气怯,或心跳不宁,或四体不收,或眼见邪祟,或阳衰无子等证,俱速宜益火之源,以培右肾之元阳,而神气自强矣。
大怀熟地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茱萸(微炒)三两 枸杞(微炒)四两 鹿角胶(炒珠)四两 菟丝子(制)四两 杜仲(姜汤炒)四两 当归三两(便溏勿用) 肉桂二两(渐可加至四两) 制附子二两(渐可加至五六两)
上丸法如前,白汤送下。
阳衰气虚加人参,人参之功随阴阳之剂而行,欲补命门之阳,非参不能捷效;如阳虚精滑,带浊便溏,加补骨脂(酒炒)三两;飧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三两,肉豆蔻(面炒去油用)三两;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炒黄用)三两;腹痛不止,加吴茱萸(汤泡半日,炒用)二两;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四两;阴虚阳痿,加巴戟肉四两,肉苁蓉三两。
五福饮: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此方能兼治之。
人参随宜,心药 熟地随宜,肾经 当归二三钱,肝经 白术(炒)一钱,肺经 炙草一钱,脾经
水二盅,煎七分,食后温服。或生姜三五片。或宜温者加姜、附,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左右逢源,无不可也。
七福饮:治气血俱虚而心脾为甚者,即前方加枣仁(炒)二钱,志肉(甘草水制用)三五分。
一阴煎:此治水亏火胜之剂,故曰一阴。凡肾水真阴虚损,虚火发热及阴虚动血等证,或疟疾伤寒屡散之后,取汗既多,脉虚气弱而燥渴不止,潮热不退,此以汗多伤阴,水亏而然,宜用此加减主之。
生地二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酒炒)二钱 麦冬(去心)二钱 甘草(炙)一钱 牛膝一钱五分 丹参二钱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火盛烦躁,入龟胶二三钱化服;气虚,用人参;心虚不眠,多汗,加枣仁、当归各一二钱;汗多烦躁,加五味子十粒,或山药、山茱萸;如见微火,加女贞子一二钱;虚火上浮,或吐血、衄血不止,加泽泻一二钱,茜根二钱,或加川续断一二钱以涩之。
二阴煎:此治心经有热,水不制火。凡惊狂失志,多言多笑,或疡疹烦热、失血等证。
生地二三两 麦冬二三两 枣仁(炒)二钱 生甘草一钱 玄参一钱五分 黄连一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木通一钱五分
水二盅,加灯草二十根,或竹叶亦可,煎七分,食远服。
如痰胜热甚者,加九制胆星一钱,或天花粉一钱五分。
三阴煎:治肝脾虚损、精血不足及营虚失血等证。凡中风血不养筋,及疟痰汗多,邪散而寒热犹不能止,是皆少阳厥阴阴虚少血之病。微有火者,宜一阴煎;无火者此方主之。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炙草一钱 白芍(酒炒)二钱 枣仁(炒)二钱 人参随宜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服。
呕恶,加生姜三五片;汗多烦躁,加五味子十四粒;汗多气虚,加炙芪一二钱;小腹隐痛,加枸杞二三钱;胀闷,加陈皮一钱;腰膝筋骨无力,加杜仲、牛膝。
四阴煎:此保肺清金之剂,治阴虚劳损,相火炽盛,津枯烦渴,咳嗽吐衄,多热等症。
生地二三钱 麦冬(去心)二钱 白芍二钱 百合二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服。
夜热盗汗,加地骨皮一二钱;痰多气盛,加川贝母二钱,阿胶一二钱,花粉亦可;如干燥喘咳,加熟地三五钱;汗多不眠,神魂不宁,加枣仁二钱;多汗兼渴,加北五味十四粒;热甚,加黄柏(盐水炒)一二钱,或玄参亦可,但分上下用之;如血燥经迟,加牛膝二钱;血热吐衄,加茜根一二钱;火旺便燥或肺干咳咯者,加天门冬二钱;火载血上行,去甘草,加炒栀一二钱。
五阴煎:凡阴亏、脾虚、失血等证,或见溏泄未甚者,所重在脾,忌用润滑。
熟地五七钱 山药(炒)二钱 扁豆(炒)二三钱 炙草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芍药(炒黄)二钱 北五味二十粒 人参随用 白术(炒)一二钱
水二盅,加莲肉(去心)二十粒,煎服。
大营煎:治真阴精血亏虚损,及妇人经迟血少,腰膝筋骨疼痛,或气血虚寒、心腹疼痛等症。
当归二三钱或五钱 熟地三五七钱 枸杞二钱 炙草一钱 杜仲二钱 牛膝一钱五分 肉桂一二钱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寒滞在经,气血不能流通,筋骨疼痛之甚,加制附子一二钱;如带浊腹痛者,加故纸(炒用)一钱;气虚,加入人参、白术;中气虚寒呕恶,加炒焦干姜。
小营煎:治血少阴虚。
当归二钱 熟地二三钱 芍药(酒炒)二钱 山药(炒)二钱 枸杞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惊恐怔忡,不眠多汗,加炒枣仁、茯神各二钱;虚寒,加生姜;气滞有痛,加香附一二钱。
补阴益气煎:此补阴益气之变方也,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热痎疟,阴虚便结不通等证。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人参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 山药(酒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或七八钱 陈皮一钱 炙草一钱 升麻(蜜炙)三五分(火浮于上者勿用) 柴胡一钱(无外邪者勿用)
水二盅,加生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理阴煎:此理中汤之变方也,凡脾肾中虚等证宜用。此方通治真阴虚弱,胀满呕哕,痰饮恶心,吐泻腹痛,妇人经迟血滞。又凡真阴不足或素多劳倦之辈,因而忽感寒邪,不能解散,或发热,或头身疼痛,或面赤舌焦,或虽渴而不喜冷饮,或背心肢体畏寒,但脉见无力者,悉是假热之证。若用寒凉攻之必死,宜速用此汤,照后加减,以温补阴分,托散表邪,连进数服,使阴气渐充,则汗从阴达而寒邪不攻自散,此最切于时用者也,神效不可尽述。
熟地三五钱或七钱 当归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干姜一二钱
水二盅,煎七八分,热服。或加肉桂一二钱。
此方加附子,即名附子理阴煎,再加入人参,即名六味回阳饮,治命门火衰,阴中无阳等证。若风寒外感,邪未深入,但见发热身痛,脉数不洪,凡内无火证,素禀不足者,但用此方加柴胡一钱五分或二钱,连进一二服,其效如神。若寒凝阴盛而邪难解者,加麻黄一钱,或不用柴胡亦可,恐其清利也,此寒邪初感,温散第一。若阴胜之时,外感寒邪,背心畏寒加细辛一钱;甚者,再加附子一二钱,或并加柴胡以助之。阴虚火盛,其有内热,不宜用温。而气血俱虚,邪不能解者,宜去姜、桂,单以三味加减与之,或只加人参亦可。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前方加茯苓一钱五分,或加白芥子五分以行之。泄泻不止及肾泻者,少用当归,或并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肉豆蔻之属。腰腹痛,加杜仲、枸杞。腹中胀滞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
四味回阳饮: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
人参一二两 制附子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炮姜二三钱
水二盅,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逍遥饮:治妇人思郁过度,致伤心脾、冲任之源,血气日枯,渐至经脉不调。
当归二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熟地三五钱 枣仁(炒)二钱 茯神一钱五分 志肉(甘草水炒)三五分 陈皮八分 炙甘草一钱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气虚,加人参;经水过期兼痛滞者,加酒炒香附一二钱。
决津煎:治妇人血虚经滞,不能流畅而痛极者,当以水济水,若江河一决而积垢皆去,此用补为泻之神剂也。如气虚者,宜少用香陈之类;甚者,不用亦可。
当归三五钱或一两 泽泻一钱五分 牛膝二钱 肉桂一二钱 熟地二三钱或五七钱 乌药一钱,气虚者不用亦可
水二盅,煎七八分,食前服。
呕恶,加焦姜一二钱;阴滞不行,非附子不可;气滞痛胀,加香附一二钱或木香五六分;血滞血涩,加酒炒红花一二钱;小腹不暖而痛极者,加吴茱萸七八分;大便结涩,加肉苁一二钱;微者,以山楂代之。
五物煎:治妇人血虚凝滞,蓄积不行,小腹痛极,产难经滞及痘疮、血虚、寒滞等症。此即四物汤加肉桂也。
当归三五钱 熟地三四钱 白芍(炒)一钱 川芎一钱 肉桂一二钱
水一盅半,煎服。
胃寒呕恶,加干姜(炮用);水道不利,加泽泻或猪苓;气滞,加香附或丁香、木香、砂仁、乌药;阴虚疝痛,加小茴香;血瘀不行,脐下若覆怀,渐成积块者,加桃仁或酒炒红花;痘疮、血疟、寒胜寒邪在表者,加细辛、麻黄、柴胡、紫苏之类。
调经饮:治妇人经脉阻滞,气逆不调,多痛而实者。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山楂二钱 香附二钱 青皮、茯苓各一钱五分
水二盅,煎七八分,食远服。
因不避生冷而寒滞其血者,加肉桂、吴茱萸之类;兼胀闷者,加厚朴(姜汁炒)一钱,或砂仁亦可;气滞者,加乌药二钱;痛在小腹,加小茴香一钱五分。
通瘀煎:治妇人气滞血积,经脉不利,痛极拒按,及产后瘀血实痛,并男、妇血逆血厥等症。
归尾三钱 山楂、香附、红花(新者、炒黄)各二钱 乌药一钱 青皮一钱五分 木香七分 泽泻一钱五分
水二盅,煎七分,加酒一二小杯,食前服。
兼寒滞者,加肉桂一钱,或吴茱萸五分;火盛内热,血燥不行,加炒栀一二钱;微热血虚,加芍药二钱;血虚涩滞,加牛膝;血瘀不行,加桃仁(去皮、尖)十粒,或苏木、延胡索之属;瘀极而大便结燥,加大黄一二钱,不效,再加芒硝。
胎元散:治妇人冲任失守,胎元不安不固者,随症加减用之。或间日,或二三日常服一二剂。人参随宜,无亦可。
当归、杜仲、芍药各二钱 熟地二三钱 白术(土炒)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陈皮七分(无滞者不必用)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服。
下元不固而多遗浊者,加山药、补骨脂、五味子之类;气分虚甚,倍白术加炙芪,但芪、术气浮,能滞胃口,倘胸膈有饱闷不快者,须慎用之;如虚而多寒兼呕者,加炮姜七八分或一二钱;虚而兼热,加黄芩一钱五分,或加生地二钱,去杜仲;阴虚小腹作痛,加枸杞二钱;多怒气逆者,加香附或砂仁;有所触而动血者,加川续断、阿胶各一二钱;呕吐不止,加半夏(法制)一二钱,生姜三五片。孕妇虽忌半夏,但有病以病受之,不必拘泥,或因其性燥,炒黄色用之。
滑胎煎:胎前临月,宜常服数剂,以便易生。
当归三五钱 川芎七分 杜仲二钱 熟地三钱 枳壳七分 山药二钱
水二盅,煎八九分,食前温服。
体虚气弱者加人参、白术;便实多滞者加牛膝。
殿胞煎:治产后儿枕疼痛等证如神。
当归五七钱或一两亦可 川芎、炙甘草各一钱 茯苓一钱 肉桂一二钱或五七分
水一盅,煎八分,热服。
寒而呕,加干姜(炒黄色)一二钱;血热多火,去肉桂,加酒炒芍药一二钱;阴虚者,加熟地三五钱;气滞者,加香附一二钱,或乌药亦可;腰痛,加杜仲一二钱。
脱花煎:凡临盆将产者,宜先服此药,催生最宜,并治产难经日,或死胎不下,俱妙。
当归七八钱或一两 肉桂一二钱或三钱 川芎、牛膝各二钱 车前子一钱五分 红花一钱(催生不用此味)
水二盅,煎八分,热服,或服后饮酒数杯亦妙。
胎死腹中或坚滞不下者,加朴硝三五钱即下;气虚困剧,加人参;阴虚者,加熟地三五钱。
清化饮:治妇人产后因火发热,及血热妄行、阴亏、诸火不清等证。
芍药、麦冬(去心)各二钱 丹皮、茯苓、黄芩、生地各二三钱 金钗石斛(剪碎,先煎,后入群药,以石斛质淡故也)三钱
石斛水盅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骨热多汗者,加地骨皮(酒洗)一钱五分;热甚而渴,或头痛,加熟石膏一二三钱;下热便涩,加木通一二钱,或黄柏、栀子(炒)皆可用之;兼外邪发热,加柴胡一二钱。
立按:丹溪云:芍药酸寒,大伐发生之气,产后忌用。时医每多宗之,予治阴气散失之证,加倍用之,屡见奇效。夫芍药之寒,不过于生血药中稍觉其清,非若芩、连之大苦大寒也。阴亏于下,血热妄行,虚火愈炎,必用芍药之性,清酸而收,予谓实产后之要药也。若产妇年力方壮,而饮食药饵太补过度,以致产后动火者,切宜戒之,不可不辨也。
凉胎饮:治胎气内热不安等证。
生地、芍药各二钱 黄芩、当归各一二钱 甘草七分 枳壳、石斛各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水一盅,煎七分,食远服。如热甚,加黄柏一二钱。
荔香散:治疝气痛极,凡在气分者,最宜用之,并治小腹气痛。(又心腹久痛方附后)
荔枝核(炮微焦)、大茴香(炒)各等分
为末,用好酒调服二三钱。
寒甚者,加制过吴茱萸,减半用之。凡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唯妇人多有之,用:
荔枝核一钱 木香八分
为末,清汤调服一钱。
芍药蒺藜煎:治遍身湿热疮疹,及下部红肿热痛、诸疮,神效,外以螵蛸粉敷之。
龙胆草、栀子、黄芩、木通、泽泻各一钱五分 芍药、生地各二钱 白蒺藜(连刺搥碎)五钱(甚者一两)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火不甚者,去龙胆、栀子,加当归、茯苓、薏苡仁之属;湿毒甚者,加土茯苓。
百草煎:治百般痈毒,诸疮,损伤疼痛,腐肉肿胀,或风寒湿气留聚、走注疼痛等证。
百草,凡田野山间者,无拘品数,皆可用。以山草辛香者为胜,冬月可用干者,须预为收采之。上不论多寡,浓煎,乘热熏洗患处,仍用布帛蘸熨良久,令药气蒸透,然后敷贴他药,每日二三次。若洗水鼓肿胀,每次须用草二三十斤,煎浓汤二三锅,用大盆乘贮,以席簟遮风熏洗良久,每日一次或二次,内服廓清饮,妙甚。
螵蛸散:治湿热破烂、毒水淋漓等疮,或下部肾囊,足股肿痛,下疳诸疮,无不神效。
海螵蛸(不必浸淡)、人中白或人中黄(硇砂亦可)等分
上为细末,先以百草多煎浓汤,乘热熏洗后,以此药掺之。如干,或以麻油,或熬熟猪油,或蜜水调敷。若肿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许;湿疮脓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煅过官粉,或煅制炉甘石更佳。
完疮散:治湿烂诸疮,肉平不敛,及诸疮毒内肉既平而口有不收者,皆宜此最妙。
滑石(飞净)一两 赤石脂(飞净)五钱 粉甘草三钱
上为末,或干掺,或麻油调敷。
痒,加矾一钱。痒甚,必有虫,用水银三钱,松香二钱,研匀后拌前药和匀敷之。
金水六君煎: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遇阴虚,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恶,多痰喘急等证。
当归二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一钱五分 制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二盅,生姜三片,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如大便不实兼湿者,去当归,加山药;痰盛气滞,胸胁不快,加白芥子七八分;阴寒而嗽,加细辛五七分;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一钱。
六安煎: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
陈皮一钱五分 制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去皮、尖)一钱 白芥子五七分(老年气弱勿用)
水一盅半,加生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外感风邪,咳嗽而寒气盛者,加北细辛七八分;冬月严寒邪盛,加麻黄、桂枝亦可;风胜而邪不甚,加防风或苏叶一钱;头痛鼻塞,加川芎、白芷、蔓荆;兼寒热者,加柴胡、苏叶;风邪咳嗽不止,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一二钱;甚者,再加知母、石膏,所用生姜只宜一片;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二三钱,老年者尤宜。
和胃饮:治寒湿伤脾,霍乱吐泻,及痰饮水气、胃脘不清、呕恶、胀满腹痛等证。此即平胃散之变方也。呕吐等证多有胃虚者,一闻苍术之气即动呕恶,故以干姜代之。
陈皮、厚朴(姜汁炒)各一钱五分 干姜(炮)一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一盅半,煎七分,温服。
藿香、木香、茯苓、半夏、扁豆、砂仁、泽泻之类,皆可随症加之。若胸腹有滞而兼时气寒热者,加柴胡。
平胃散:
白术(土炒)一钱 苍术(米泔浸制)、厚朴(姜制)各七分 陈皮、炙甘草各四分 姜一片
水煎服。
排气饮:治气逆、食滞、胀痛等症。
陈皮一钱五分 木香七分 藿香一钱五分 香附二钱 枳壳一钱五分 泽泻二钱 乌药二钱 厚朴二钱
水一盅半,煎七分,热服。
如食滞,加山楂、麦芽;寒滞,加焦干姜、吴茱萸、肉桂;气滞,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槟榔;呕而兼痛,加半夏、丁香;痛在小腹,加小茴香;兼疝者,加荔枝核(煨热捣碎)。
解肝煎:治暴怒伤肝、气逆胀满、阴滞等症。如兼肝火者,宜化肝煎。
陈皮、半夏、厚朴、茯苓各一钱五分 苏叶、芍药各一钱 砂仁七分
水一盅半,加生姜三片,煎服。
胁筋胀痛,加白芥子一钱;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
小分清饮:治小水不利,湿滞肿胀,不能受补。
茯苓二三钱 泽泻二三钱 薏苡仁二钱 猪苓二三钱 枳壳一钱 厚朴一钱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
阴虚水不能达者,加生地、牛膝各二钱;内热而寒滞不行者,加肉桂一钱。
廓清饮:治三焦壅滞,胸膈胀满,气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肿胀,或肚腹单胀,气实非水等证。
枳壳二钱 厚朴(姜汁炒)一钱五分 大腹皮(酒洗)一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 萝卜子(生捣)一钱(如中不甚胀能食者不必用) 茯苓(连皮用)二三钱 泽泻二钱 陈皮一钱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内热多火,小水数热,加栀子、木通各一二钱;身黄小水不利,加茵陈一钱;小腹胀满,大便坚实不通,加生大黄三钱;肝滞胁痛,加青皮;气滞胸腹疼痛,加乌药、香附;食滞,加山楂、麦芽。
小和中饮:治胸膈胀闷,或妇人胎气滞满。
陈皮一钱五分 山楂二钱 茯苓、厚朴各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扁豆(炒)二钱
水一盅半,加生姜三片,煎服。
如呕,加制半夏一钱;胀满气不顺,加砂仁七八分;火郁于上,加炒栀子;妇人气逆血滞,加紫苏梗、香附;寒滞不行,加干姜、肉桂。
赤金豆:亦名八仙丹,治诸积不行,凡血凝气滞、疼痛肿胀、虫积结聚、癥瘕等证。此丸去病甚捷,较之硝、黄、棱、莪之类过伤脏气者,大为胜之。
巴豆霜(去皮、膜理,略去油)一钱五分 生附子(切片,略炒燥)二钱 皂角(炒微焦)二钱 轻粉一钱 丁香、木香、天竺黄各三钱 朱砂二钱(为衣)
为末,醋浸蒸饼为丸,萝卜子大,朱砂为衣。欲渐去者,每服五七丸;骤行者,每服一二十丸。用滚水或姜、醋、茶、蜜、茴香、使君子肉,煎汤送下。若利多不止,饮冷水一二口,即止。盖此药得热则行,见冷即止。气湿、实滞、鼓胀,先用红枣煮熟,取肉一钱许,随用七八丸;甚者,一二十丸,同枣肉研烂,以热烧酒加白糖少许送下。如治虫痛,亦用枣肉加服,只用汤送。
济川煎:凡病涉虚损而大便闭结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主之。此用通寓补之剂也。
当归三五钱 牛膝二钱 肉苁蓉(酒洗去鳞)二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升麻五七分 枳壳一钱(虚甚者不必用)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前服。
气虚,加人参;有火,加黄芩;肾虚,加熟地。
贞元饮: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剧垂危。常人但知气急其病在上,而不知元海无根,亏损肝肾,此子午不交气脱症也。尤为妇人血海常亏最多,此证宜急用此饮以济之。倘庸医不知,妄云痰逆气滞,用牛黄、苏合等丸,及青、陈、枳壳破气等剂,则速其危矣。
熟地七八钱(甚者一二两) 炙甘草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
水二盅,煎八分,温服。
气虚加人参;肝肾阴虚,手足厥冷,加肉桂;兼呕恶或恶寒,加煨姜三片。遇泻痢已久,脾家于地黄有碍,偏袒此症,有不得不用者,将熟地黄用铜锅或新瓦上炒略焦用之,佐以肉桂,无不神效。予在西江年久,多遇此症,并治气短、喘促、将脱各危症,用之辄应。大凡此症,脉必微细无神,若微而兼紧,尤为可畏。
一柴胡饮:一为水数,从寒散也。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感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须从凉散。
柴胡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白芍二钱 生地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温服。
内热甚者,加连翘(去心)一二钱;外邪甚者,加北防风一钱;邪结在胸而痞满,去生地,加枳实一二钱;热在阳明胃、大肠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钱;热甚者,加知母、石膏。
二柴胡饮:二为火数,从温散也。凡遇四时外感,或其人元气充实,脏气平素无火,或时候适逢寒胜之令,本无内热等证者,皆不宜妄用凉药,以致寒滞不散,则为害非浅。
陈皮一钱五分 制半夏二钱 细辛一钱 厚朴一钱五分 生姜三五片 柴胡一钱五分 甘草八分
水一盅半,煎八分,温服。
如邪盛,加羌活、白芷、防风、紫苏之属;头痛不止,加川芎;多湿,加苍术;阴寒气胜,必加麻黄一钱,或兼桂枝,不必疑也。
三柴胡饮:三为木数,从肝经血分也。凡人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有不得不从解散,而血气虚弱不能外达者,宜此方主之。
柴胡二三钱 白芍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 生姜三片 当归二钱(溏泄者易以熟地)
水一盅,煎七八分,温服。
四柴胡饮:四为金数,从气分也。凡人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必须培助元气,再兼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
柴胡一二钱 炙草一钱 生姜三片 当归二三钱(泻者少用) 人参酌用
水二盅,煎七八分,温服。
五柴胡饮:五为土数,从脾胃也。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不可,与四柴胡饮相表里,但四柴胡饮只调气分,此则兼培气血,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者也。
柴胡一二钱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白术(土炒)二三钱 芍药(炒)一钱五分 炙草一钱 陈皮酌用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寒胜无火,减芍药,加生姜,或炮姜一二钱,或再加桂枝亦可;脾滞,减白术;气虚,加人参;腰痛,加杜仲;头痛,加川芎;劳倦伤脾阳虚,加升麻一钱。
正柴胡饮:凡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疼身痛、痰疟初起等证,凡血气平和,宜从平散者,此方主之。
柴胡一二钱 防风一钱 陈皮一钱五分 芍药二钱 甘草一钱 生姜三片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热服。
头痛,加川芎;热而兼渴,加葛根;呕恶,加半夏;湿胜,加苍术;胸腹有微滞,加厚朴;寒气盛而邪不易解者,加麻黄一钱,去浮沫服之,或苏叶亦可。
保阴煎:治男妇带浊,遗淋色赤带血,脉滑,多热,便血不止,及血崩血淋,或经期太早,凡一切阴虚内热动血等证。
生地、熟地、芍药各二钱 山药、川续断、黄芩、黄柏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小水多热,或兼怒火动血者,加炒栀子;骨蒸潮热,加地骨皮一钱五分;肺热多汗,加麦冬(去心)、枣仁(炒);血热甚,加川黄连一钱;血虚血滞,筋骨肿痛,加当归二三钱;气滞而痛,去熟地,加陈皮、青皮、丹皮、香附之属;血脱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去梢,炒)一二钱,或乌梅一二个,或百药煎一二钱,文蛤亦可。少年血气正盛,不必用熟地、山药。肢节筋骨疼痛或肿者,加秦艽、丹皮各一二钱。
抽薪饮:治凡诸火炽盛而不宜补者。
黄芩、石斛、木通、栀子(炒)、黄柏各一二钱 枳壳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 甘草三分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内热者,冷服亦可,总视病人之所喜。
热在肌肤,加连翘、花粉;热在血分、大小肠,加槐花、黄连;热在头面,或烦躁便实者,加生石膏;热在下焦,小便痛涩,加龙胆草、车前;热在阴分,津液不足,加门冬、生地、芍药之类;热在脾胃,实结者,加大黄、芒硝。
徙薪饮:治一切内热未甚者。
陈皮八分 黄芩二钱 麦冬(去心)、白芍、黄柏、茯苓、丹皮一钱五分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温服。
如多郁,气逆伤肝,胁肋疼痛,或致动血者,加青皮、栀子(炒)。
大分清饮:治积热闭结,小水不利,或致腰腹下部极痛,或湿热下利、黄疸溺血、邪热蓄血、腹痛淋闭等证。
茯苓、泽泻、木通各二钱 猪苓、栀子、枳壳、车前子各一钱
水一盅半,煎八分,食远温服。
内热甚者,加黄芩、黄柏、龙胆草之属;如大便坚实胀满者,加大黄二三钱;黄疸小水不利热甚者,加茵陈一二钱;邪热蓄血腹痛,加红花、青皮或一钱或五分。
化肝煎:治怒气伤肝,因而气逆动火,致为烦热胁痛、胀满动血等证。
青皮、陈皮各二钱 芍药二钱 丹皮、栀子(炒)、泽泻各一钱五分(如血见下部者以甘草代之) 土贝母二三钱
水一盅半,煎七八分,食远温服。
大便下血,加地榆(去梢);小便下血,加木通各一钱五分;兼寒热者,加柴胡一钱;火盛,加黄芩一二钱;胁腹胀痛,加白芥子一钱;胀滞多者,勿用芍药。
温胃饮:治中寒呕吐,吞酸泄泻,不思饮食,及妇人脏寒呕恶、胎气不安等证。
人参一二钱 白术(炒)一二钱 扁豆(炒)二钱 陈皮一钱 干姜(炒焦)一二钱 炙草一钱 当归一二钱(滑泄者勿用)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下寒带浊,加破故纸一钱;气滞或兼胸腹痛,加藿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兼外邪及肝肾之病,加桂枝、肉桂、柴胡;脾气陷而身热,加升麻五分;水泛为痰,胸腹痞满,加茯苓一二钱;脾胃虚极,大呕大吐不能止者,倍参、术,仍加胡椒二三分,煎熟,徐徐服之。
五君子煎: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而兼湿者。
人参一钱 白术(炒)、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 干姜(炒黄)一钱
水一盅半,煎服。
寿脾煎:一名摄营煎。治脾虚不能摄血等证。凡忧思郁怒、积劳,及误用攻伐等药致伤脾胃,以致中气亏陷,神魂不宁,大便脱血不止,或妇人无火崩淋等症,凡兼呕恶尤为危候,速用此方,单救脾气,则统摄故而血自归源,此归脾汤之变方也。
白术(炒)二三钱 当归二钱 山药二钱 炙甘草一钱 枣仁(炒)一钱五分 志肉(制)三五分 干姜(炮)一二钱 莲肉(炒,去心)二十粒 人参随宜
水二盅,煎服。
血未止,加乌梅二个;凡胃酸者,或易地榆(去梢炒)一钱五分;滑脱不禁,加醋炒文蛤一钱;下焦虚滑不禁,加鹿角霜二钱为末,搅入药中服之;气虚甚者,加炙黄芪二三钱;气陷而坠,加炒升麻五七分,或白芷亦可;溏泄,加补骨脂;阳虚胃寒,加制附子一二钱;血去过多,阴虚气馁,心跳不宁,加熟地五六钱。
胃关煎:治脾肾虚寒作泻、腹痛不止、冷痢等症。
熟地三五钱 山药(炒)二钱 白扁豆(炒)二钱 炙甘草一钱 焦干姜一二钱 吴茱萸(制)五分 白术(炒)二三钱
水一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泻甚者,加制肉蔻一二钱,或破故纸亦可;气虚势甚者,加人参随宜;阳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一二钱;腹痛甚者,加木香七八分,或加厚朴(姜汁炒)八分;滞痛不通,加当归二三钱;滑脱不禁,加乌梅二个,或北五味子二十粒;肝邪侮脾,加肉桂一二钱。
暖肝煎: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当归二三钱 枸杞三钱 茯苓二钱 小茴香二钱 肉桂一二钱 乌药二钱 沉香一钱(如无,用木香五分)
水一盅半,加生姜三五片,煎七分,食远温服。
寒甚,加吴茱萸、干姜;再甚,加附子。
秘元煎:治遗精带浊等病。此方专主心脾。
志肉(炒)八分 山药(炒)二钱 芡实(炒)、枣仁(炒研)各二钱 白术(炒)、茯苓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人参一二钱 北五味子十四粒(畏酸者去之) 金樱子(去毛要净)二钱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服。
此治久遗无火。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如尚有火觉热者,加苦参一二钱;气虚者,加炙芪二三钱。
固阴煎:治阴虚滑泄,带浊淋遗,及经水因虚不固等证。此方专主肝肾。
人参随宜 熟地三五钱 山药(炒)二钱 山茱萸一钱五分 志肉(炒)七分 炙草一二钱 五味子十四粒 菟丝子(炒香)二三钱
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去毛)二三钱,或醋炒文蛤一钱,或乌梅二个;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川续断二钱;下焦阳气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补骨脂、吴茱萸之类;如肝肾血虚,小腹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二三钱;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白术一二钱;气陷不固者,加蜜炒升麻一钱;心虚不眠,或多汗,加炒枣仁二钱。
四君子汤: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大便不实,体瘦而黄,或胸膈虚痞,吞酸痰嗽,或脾胃虚弱,兼患疟疾等证。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加姜、枣,水煎服,或更加粳米百粒。
六君子汤:治脾胃虚弱,饮食少思,或久患疟痢,或饮食难化,或呕吐吞酸,或咳嗽喘促等证。
即前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姜制)各一钱五分。
补中益气汤:治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外感不解,体倦食少,寒热疟痢,气虚不能摄血等证。
人参、制嫩芪、炒白术、炙甘草各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 陈皮五分 升麻(蜜炙)、柴胡各三分
加姜、枣,水煎,空心午前服。
归脾汤: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或大便不调,心脾疼痛,疟痢郁结,或因病用药失宜,攻伐伤脾,以致变证。
人参、炙黄芪、茯苓、白术、枣仁(炒)各二钱 远志肉(甘草水炒)、当归各一钱 木香、炙甘草各五分
加圆眼肉七枚,水煎,食远服。
愚意此汤之用木香,盖因香能舒脾,故曰归脾,为郁结疼痛者设。如无痛郁等证,必须除去。若气虚血动者尤忌,况近日所用归脾汤多有以党参代人参者,更宜去之。又远志味辛,气升而散,凡多汗而躁热者,亦宜酌用。前方加柴胡、山栀各一钱,治脾经血虚发热等证,即加味归脾汤。
八珍汤:治气血两虚,调和阴阳。
即四物汤熟地、当归各三钱,川芎一钱,白芍(酒炒)二钱,合前四君子汤,名八珍。
六味地黄丸: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头目眩晕,腰腿酸软,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憔悴瘦弱,精神疲困,失血失音,水泛为痰,病为肿胀,壮水制火之剂。
熟地(蒸捣)八两 萸肉、山药(炒)各四两 丹皮、泽泻、茯苓各三两
为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汤或淡盐汤下。
此方用水煎,即名六味地黄汤,下八味丸亦同。
八味丸: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下元冷惫,脐腹疼痛等症,此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谓也。
前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制附子各一两。
逍遥散:治肝脾血虚,及郁怒伤肝、少血目暗、发热胁痛等证。
当归、芍药、白术(炒)、茯神、甘草、柴胡各等分
姜、枣煎服。
加丹皮、炒栀子,名加味逍遥散,治肝脾血虚、发热、小水不利。
菟丝煎:治心脾气弱,凡遇思虑劳倦,即苦遗精者,此方主之。
人参一二钱 山药(炒)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菟丝子(用酒煮,以吐丝为度,将酒用微火收干,晒极燥)四五钱 枣仁(炒)、茯苓各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远志肉(制)四分 鹿角霜(为末,每服加入四五匙)
水一盅半,煎成,加鹿角霜调服,或加白术一二钱。
玉关丸:治肠风血脱,崩漏,带浊不固,诸药难效,及泻痢滑泄不能止者,宜用此丸,加煎药治之。
白面(炒熟)四两 枯矾二两 文蛤(醋炒黑)二两 北五味子(炒)一两 诃子(半生半炒)二两
为末,用熟汤和丸梧子大。以温补脾肾等药随症加减,煎汤送下,或人参汤亦可。如血热妄行,以凉药送下。此方极妥,予屡用屡验。
十全大补汤:治气血俱虚、恶寒发热、自汗盗汗、肢体困倦、眩晕惊悸、晡热作渴、遗精白浊、二便见血、小便短少、便泄闭结、喘咳下坠等证,即前八珍汤加黄芪(蜜炙)、肉桂各一钱。
参术汤:治气血颤掉、泄泻、呕吐等证。
人参、白术(炒)、炙芪各二钱 茯苓、陈皮、炙甘草各一钱
水煎服。
甚者,加制附子一钱。
二陈汤: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饮酒过多,脾胃不和等证。
陈皮、制半夏各三钱 茯苓二钱 炙草一钱 姜三片 枣二枚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四七汤:治七情之气结成痰涎,壮如破絮,或如梅核在咽喉之间,咳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为也,或中脘痞满,气不舒快,痰饮呕恶,皆治之。
姜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二分 苏叶六分 厚朴(姜汁炒)九分
姜、枣水煎服
乌药散:治血气壅滞,心腹作痛。
乌药、莪术(醋浸炒)、桂心、桃仁(去皮、尖)、当归、青皮、木香各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圣愈汤:治血虚心烦,睡卧不宁,或五心烦热。
人参、川芎、当归、熟地、生地(酒拌)、炙黄芪各一钱
水煎服。
五苓散:治暑热烦躁,霍乱泄泻,小便不利而渴,淋涩作痛,下部湿热。
白术(炒)、猪苓、茯苓各七钱五分 肉桂五钱 泽泻一两二钱五分
古法:为末,每服二钱,白汤送下,日三服。
今法:以水煎服,白术、猪苓、茯苓各二钱,肉桂一钱,泽泻二钱五分。
天台乌药散:治小肠疝气,卒引脐腹疼痛。
乌药、木香、茴香(炒)、良姜(炒)、青皮各半两 槟榔二个 川楝子十个 巴豆七十粒
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加麸炒黑,去麸及巴豆不用,其余共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下,甚者姜酒下。
抽风顺气丸:治痔漏风湿闭结、老人燥秘等证。
车前子两半 大麻子(微炒)二钱 大黄(半生半熟)五钱 牛膝(酒浸)、郁李仁、菟丝子(酒煮成饼)、枳壳、山药各二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服下。
桃仁承气汤:治伤寒蓄血,小腹急,大便黑而不通。
桃仁(去皮、尖)十二枚 官桂、甘草各一钱 芒硝三钱 大黄(生用)五钱
水一大碗,煎七分,作两次温服。
三棱散:治积聚癥瘕,痃癖不散,坚满痞闷,食不能下。
三棱、白术(炒)各二两 蓬术、当归各五钱 木香、槟榔各三钱
为末,每服三钱,沸汤调下。
五积散: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肚腹疼痛,及寒湿客于经络,腰脚骨髓酸痛,并豆疮寒胜等证。
当归、麻黄、苍术、陈皮各一钱 厚朴(制)、炮姜、白芍、枳壳各八分 半夏(制)、白芷各七分 桔梗、炙甘草、茯苓、肉桂、人参各五分 川芎四分
水二盅,姜三片,葱白三茎,煎八分,不拘时服。
又歌曰:痢后偏生脚痛风,局方五积自能攻。就中或却麻黄去,酒煮多多眼见功。
清心莲子饮:治热在气分,口干作渴,小便淋浊,或口舌生疮,咽痛烦躁。
黄芩、麦冬、地骨皮、车前子(炒)、甘草各一钱五分 人参、黄芪、石莲子、柴胡、茯苓各一钱
水煎温服。
龙胆泻肝汤:亦名龙胆汤,治肝经湿热,小便赤涩,或胁胀口苦,寒热,凡肝经有余之证,宜服之。
龙胆草(酒拌炒)、人参、天冬、麦冬、甘草、川连(炒)、山栀、知母各五分 黄芩七分 柴胡一钱 五味子三分
水一盅半,煎服。
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圣药。
当归、炙芪各二钱 生地、熟地、川连、黄芩、黄柏各一钱
水二盅,煎服。
金锁思仙丹:治男子嗜欲太过,精血不固,此涩以止脱之剂。
莲子、芡实、石莲子各十两 金樱膏三斤
上以金樱煎膏如饴,入前三味药,和丸桐子大,空心盐汤或酒下三十丸。服久精神完固,大能延年。平时服食忌葵菜、车前子。
《直指》固精丸:治肾虚有火,精滑,心神不安。
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一两 牡蛎(煅)、龙骨(煅)、莲子、芡实、山萸肉、志肉(甘草水制)、茯苓各三钱
为末,山药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
家韭子丸:治少长遗溺,及男子虚剧,阳气衰败,小便白浊,夜梦遗精。此药补养元气,进饮食。此方若无顶好石斛,倍用菟丝。
熟地、家韭子(炒)六两 鹿茸(酥、炙)各四两 肉苁蓉(酒浸)、当归各二两 菟丝子(酒煮)、巴戟肉各一两五钱 杜仲(炒)、石斛、桂心、干姜(炮)各一两 牛膝(酒浸)二两
共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加至百余丸。食前温酒或盐汤任下。凡小儿遗尿者,多因胞寒,亦禀受阳气不足也,作小丸服之。
威喜丸:治元气虚惫,精滑白浊,遗尿,及妇人血海久冷、淫带梦泄等证。
白茯苓(去皮)四两,切块,同猪苓二钱五分,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去猪苓,取茯苓晒干,为末,用黄蜡四两焙化,搜和为丸弹子大,每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利为效。忌米醋,唯糠醋可用,忌气怒动性。
理中汤:即人参理中汤。治太阴即病,自利不渴,阴寒腹痛,短气咳嗽,霍乱呕吐,饮食难化,胸膈噎寒,或疟疾瘟疫,中气虚损,久不能愈,或中虚生痰等证。
人参、白术(炒)、干姜(炒)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水煎温服。
前方加附子一二钱,即附子理中汤,治证如前而中气虚寒腹痛者,又或入房腹痛,手足厥冷,或食冷犯寒等证。
锁精丸:治白浊白带,小便频数。
破故纸、青盐、白茯苓、五味子(炒)各等分
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下。一方用五倍子。
生脉散: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口渴,汗出不止,或金为火制,水失所主,而致咳嗽喘促,肢体萎弱,脚软眼黑等证。
人参五钱 麦冬(去心)、北五味各三钱
水煎服。
立按:此方唯肺金为心火所制、肾水枯竭者宜之。俗医以之治脉脱,误矣。殊不知脉脱由于阳虚,岂麦冬、五味子之所宜乎?用者当详察之。
五皮饮:治病后身面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脉虚而大,此由诸气不能运行,散漫于皮肤肌腠之间,故令肿满。
大腹皮(酒洗)、陈皮、姜皮、桑白皮、赤茯苓皮各等分
水煎服。忌生冷、油腻、坚硬之物。
阿魏膏:治一切痞块。
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穿山甲、生地、两头尖、大黄、白芷、天麻、红花各五钱 木鳖(去壳)十枚 乱发一团 槐柳、桃枝各五钱
用麻油二斤四两,煎药黑去粗,入发再煎,发化仍去粗,入上好真正黄丹,煎收软硬得中,入后细药即成膏矣。
阿魏、芒硝、苏合油、乳香、没药各五钱 麝香三钱
为细末,徐徐搅入。凡贴膏药,须先用朴硝,随患处铺半指厚,以纸盖,用热熨斗熨良久,如消耗,再加熨之,二时许,方贴膏药。若是肝积,加芦荟末同熨之。
琥珀膏:治颈项瘰疬,及腋下初结小核,渐如连珠,不消补溃,或溃而脓水不绝,经久不瘥,或成漏症。
琥珀、白芷、防风、当归、木鳖子、木通各一两 丁香、桂心、朱砂、木香、松香各五钱 麻油二斤
先将琥珀、丁香、桂心、木香、朱砂、松香为末,其余药入油煎黑,滤去粗,徐入黄丹,再煎软硬得中,入前末,成膏贴之。
和气安胎丸:治孕妇多怒,胸中胀满,若用乌药、香附、砂仁顺气等药,反加满闷,宜服此饮。
人参、白术(土炒)、当归(酒洗)各二钱 川芎、条芩各八分 陈皮、紫苏、炙草各四分 木香二分(磨汁冲服) 姜引
一方无木香,有砂仁四分,名顺气安胎散,治孕妇胎气上攻,心腹胀满作痛,子悬之证。有因气恼,加木香二分,磨汁冲服。
曾生和气饮:治孕妇心胃胀满。
人参、苏梗、白芍(酒炒)、川芎各六分 当归(酒洗)一钱或六分 陈皮(制净)五分 木香二分(磨汁服) 炙草三分
加味清胃散:治胃中蕴热,斑疹,口舌生疮,齿龈腐烂出血。
生地四钱 丹皮五钱 当归、川连(酒蒸)、连翘(去心)各二钱 升麻、甘草各一钱五分
为散,分三服,水煎去渣,犀角磨汁三四分,入药服之。
黄芩清肺饮:治渴而小便不利。
栀子(炒黑)、黄芩各等分
煎服。
予谓此方乃治杂症发渴而小便不利,妙在热服,探吐以提,则肺气立清。若胎前血证,探吐之法,似非所宜,若服而不吐,不特绵延不已,纵或小差,其苦寒之性,恐伤氤氲之气,须审明肺经,实在有火,方可酌量减少用之。
凉血地黄汤:治妊娠咳嗽,吐血,咳血。
生地三钱 麦冬(去心)、当归(酒洗)各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紫菀、知母(盐水炒)、白术(土炒)、天冬(去心)各一钱 犀角八分 陈皮、甘草各四分
水煎服。
有喘,加瓜蒌仁一钱。
东垣凉膈散:孕妇病热,如目赤、口舌疮之类,各随其症,加减用之。
黄芩(酒炒) 黄连(酒炒) 山栀仁(酒炒) 连翘(去心) 桔梗 生甘草 薄荷叶少许
目赤痛者,本方加当归、川芎、羌活、防风、菊花各一钱,竹叶引;咽喉痛者,本方加牛蒡子一钱(炒,杵碎);口舌生疮,只依本方姜引。
香苏散:治霍乱平正之至。
香附(炒)、紫苏各二钱 陈皮一钱 藿香叶、缩砂、炙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
如转筋,加木瓜一钱;胎动不安,加土炒白术一钱五分;夏月得之,加黄芩一钱五分,炒黄连一钱,香薷一钱;冬月得之,加人参(土炒)、白术各一钱,炮姜五分。
六和汤:治霍乱吐泄,心烦腹胀。
陈皮四分 制半夏七分 杏仁(去皮、尖)十粒 竹茹、木瓜各一钱 扁豆二钱 茯苓八分 藿香、砂仁(研)、甘草各五分 姜一片 枣二枚
水煎服。
加味四味紫苏和胎饮:治心腹绞痛,上吐下泻。
紫苏、黄芩、白术(土炒)各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上四味,和胎饮本方。
藿香叶、陈皮各一钱 砂仁(炒)五分 姜、枣引
回生散:治中气不和、霍乱吐泻,但一点胃气存可救。
陈皮(去白)、藿香各五分
上锉,水煎温服。
加减丹溪安胎饮:治孕妇疟疾。
白术(土炒)、当归、熟地各二钱 川芎、条芩各八分 制半夏七分 人参一钱 藿香五分 草果、青皮各三分 紫苏、广皮、炙草各四分 乌梅二枚 姜一片
煎服。
生津葛根汤:治孕妇热病呕吐不食,胸中烦躁。
人参、葛根、芦根、麦冬(去心)、知母(炒) 栀子(炒)各一钱 竹茹一团 葱白三寸
水煎服。
栀子葱豉汤:治孕妇热病,斑出赤色,小便如血,气急欲绝,胎落之证。
栀子(炒)、黄芩、升麻各一钱 生地二钱 青黛八分 豆豉四十九粒 杏仁(去皮、尖)十二粒 石膏(煅)一钱五分
葱白七寸为引,水煎服。
千金石膏汤:治孕妇伤寒头疼壮热,肢节烦痛。此方既可散邪,又能安胎,允为孕妇伤寒温热时行神方也。
石膏二钱 大青、黄芩、前胡、知母、栀仁各一钱 葱白一茎
水煎温服。
石膏六合汤:治妊娠伤寒身热,大渴而烦。
当归、川芎、生地各一钱 石膏(煅)、知母各五分
水煎温服。
生地黄连汤:治失血后燥热瘛疭,脉数甚者。
生地二钱 防风、川芎各八分 当归一钱五分 川黄连七分 黄芩(炒)、山栀(炒黑)各一钱 赤芍一钱
水煎服。
血症黑神散:治吐血、衄血屡发不止。
炮姜、肉桂各一两 熟地四分 当归、蒲黄(筛,炒黑)各二两 白芍(酒炒)、炙草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四钱,用黑豆半合,微炒,香淋酒半盏,和水半盏,煎一半,入童便半杯,和服。气虚,加人参三两、炙芪六两,以固卫气,庶无营胎之患。
一方:熟地、蒲黄、炮姜、归、芍、桂心各二两 炙草三钱 黑豆(炒,去皮)二合五勺
其为末,每服二钱,童便和酒下。
世以豆去壳,同药为散,不知豆之功全在壳也。
黄芩汤:治热痢。
黄芩、炙草、芍药各等分 大枣五六枚
水煎服。
人参白术散:治久泻大渴。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炙草各一钱 藿香、木香、干姜各五分
水煎,频频与之,以代汤水。
白虎汤:治温病感冒,客邪而渴,及温疟先热后寒。
石膏(生用)四钱 知母(生用)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粳米一撮
水煎服。
如热病大渴,发热背寒,加人参一钱。
升麻葛根汤:
葛根、升麻、白芍、甘草各等分
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固胎饮:止痛安胎。
地黄、川芎各五分 归身、人参、白芍、陈皮各一钱 白术(土炒)、黄芩各一钱五分 甘草三分 黄连、黄柏各一分 桑上羊儿藤(圆者)七叶 糯米二十粒
水煎温服。
催生万全汤:
人参三钱至五钱(大补元气以为君) 当归(去芦)三钱(大补营血以为臣) 川芎一钱(入肝以疏郁滞,少寓升提之性则降下之药得力) 桃仁(不去皮、尖,捣碎)十三粒(取苦可去旧,甘能生新,滑能润下) 干姜一钱(温能通行血分,炒焦黄色,焦则令其下) 炙草六分(令其药性少缓,中宫得受补益,不使为下坠也) 牛膝梢二钱(既能下行,复能走十二经络,令其经络无壅,则气血效力,以为运行推出之势) 红花(酒炒)三分(多则破血,少则活血生新) 肉桂(临煎方去皮切碎)六分(冬天用八分,借此引经,率领诸药直入血分,且温可通行散瘀,则生产自易)
加胶枣一枚,水煎,食前温服。
如产妇壮实,及无力服人参者,去参用之,其催生之效倍于佛手多多矣。论曰:妇人临产关系子母性命,实存亡顷刻之时。是以古人立方甚多,然产育大伤气血,其难产又多,由气血不足,产后诸疾固属气血大亏,然产后诸虚,皆因产前所致,奈佛手散虽属稳妥,但其力薄,不能速效,若兔脑丸及葵花、益母诸方,无非活血顺气,滑胎破瘀,温暖通窍,以图运行推出之势,全不顾运行推出之源。产妇精力壮者,藉此开导,得以易生。倘气血不足,则虽有催生开导之功,而无运行药势之力。至于手握石燕,足贴蓖麻,设遇实证、顺证假此,安心候时;如当气血精神亏极,用此敷衍之方,神气内竭,势如隔靴搔痒,不调气血而强用催生,何以为运行之具?唯达生散立方平下,奈只可调理于产前,生化汤用意甚深,又只可调理于产后,并非可济危急。催生之用者,今万全汤乃体二方之意,合成五方,屡用甚验,故以万全名之。先以调补气血,佐以散瘀,下降温中,使气血得力,自能健用催生。
催生简易方:催生时药不便,将本年时宪书前页黄纸壳面,刊有钦天监万事大吉准云云,并有印信在上者,扯来不要人见,用火烧为灰,将灰调酒一盏,产妇吞之,即时产下。又有请本地方官,或府州县差签一枝,在签上朱书某县知县某人要写名字在此立候催生,将签倒竖于产妇房门槛内,即刻产下,仍即将签缴回本县,奇验奇验。
神柞饮:催生甚速,并治横生倒产,死胎在腹。
生柘树刺枝(如小指大者,水洗净切碎,一叶一刺者,处处有之)一握 甘草五钱,一方五寸 新汲水一碗半
用新瓦罐入水与药于内,以纸密封,文武火煎八分,温服,不煎渣。凡觉腹痛腰重,欲坐草时,即将此药温服一盏,便觉心下开豁。如渴,又饮一盏,觉下重便产。更无难生横逆之患。若遇横生倒逆,不过三服即正,子死腹中,不过三服即下,能保母子两全,最为神效。曾有一妇横生,儿手先出,至胛肿胀,欲截其手,不保其生,屡服催生药不效,以此药浓煎一碗与服,顷刻苏醒,再与一碗,困睡少时,忽云:我骨节都折开了,快扶我起来。血水涌下,拔出死胎,全不费力。此方救人,百发百中,然据《石室秘录》云,宜慎用。论见后加味神柞饮方中。
秘授加味神柞饮(附论):治儿头已到门,久而不下,此交骨不开之故。
柞木枝一两或五钱 当归二两 川芎一两 人参一两
煎汤服之。
如儿头到门久而不下,服此,少顷必然一声响亮,儿即出矣。正至奇至神之方也。
论曰:倘儿头不下,万万不可用柞木枝。盖此味专开交骨,儿未回头而儿门先开,亦死之道,故必须儿头到门,而后可用此方也。予谓前方独用柞木枝治横逆及难产,且云欲坐草时,即温服一盏,须防太早有失,不若俟见头到门,久不下时服之为当。
千金神造丸:如妊妇双躯,一死一生,服此生者安,死者出矣。
蟹爪一升 阿胶二两 甘草二钱
以流水先煮蟹爪、甘草,去滓,将阿胶烊化服之。
血凝不下,加桂心三钱。此方以蟹爪去其死,阿胶安其生,甘草和药性。
下胎衣单方:
黑牛粪不拘多少
上略焙带润,以布裹之,束于腹上即可。
开骨膏:
明乳香一两
五月五日研细猪血为丸,如鸡子大,朱砂为衣,凉酒化服一丸。
三柰下胞丸:
三柰一二片
含口内,有水咽下,其胞衣自落。
以上单方,恐乡僻骤难取药,录之以备急用。
交骨不开,唯大剂人参、童便入于川芎、归剂中,助其气血,开辟之功立致也。
鸡熨下死胎法:
乌鸡一只,去毛,细切
水煎二三升,候汤适手,用衣帛蘸摩腹中,胎自出。
下胎单方:
牛粪不拘多少
炒极热,入醋半盏,以青布包裹,于母脐上下熨之,立下。
《金匮》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产后腹中㽲痛,及寒月生产,寒气入于子门,手不可犯,脐下胀满并泊寒疝,虚劳不足,及胁痛里急者。
当归一两 生姜一两五钱 羊肉(生)二斤
先煮羊肉,去滓及沫,取清,煮当归、生姜,温分三服。有加入葱、椒、盐以适口者。
寒多倍姜,痛多而呕,加橘皮、炒白术。后人治产后腹中㽲痛,用大剂人参、阿胶、生姜煎服,效。此即当归生姜羊肉汤之变法。
金铃子散:治产后寒气入于小腹而为寒为疝,非若血滞之作胀而有形影者。
川楝子(去核)、小茴香(炒)、补骨脂、桂心各一钱
姜引,水煎,加木香一钱,水磨汁,和药,食前服。予谓木香磨汁二三分亦足矣。
四神丸:治肾气虚,肝气逆,不能消克,腹胀泄泻,并治五更肾泻神效。
补骨脂(酒浸一宿,炒)四两 肉豆蔻(面裹煨,去面用)二两 吴茱萸(盐汤泡)一两 五味子(炒)三两或二两
为末,蒸饼丸,或姜煮枣取枣肉,去姜,捣为丸,桐子大,每服二钱,或米汤温酒任下。
一方:补骨脂、肉豆蔻等分,吴茱萸、五味子减半。
又方:只用补骨脂、肉豆蔻二味,枣肉为丸,治五更早泻功同。
蜡矾丸:治一切疮痈恶毒,先服此丸,护膜托里,使毒不攻心,或为毒虫蛇犬所伤,并宜服之。
黄蜡二两 白矾一两
先将蜡熔化,候少冷,入矾和匀为丸,如小绿豆大,每服十丸,或二十丸,渐加至百丸则有力。疮愈后服之亦佳。
太乙膏:治内外一切痈疡。
黑参、白芷、归身、肉桂、大黄、赤芍、生地各二两 麻油二斤
春五、夏三、秋七、冬十,煎熬去滓滤净,再熬下黄丹,不住手搅。如内痈,可丸服之。
辛散生化汤:产后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
川芎一钱五分 桃仁(去皮、尖)十粒
水煎服。
如头痛身热不除,加白芷八分、细辛三分;头痛如破,加连须葱头五根;虚,加人参。
补阴益气煎:
人参一二钱 当归、山药(酒炒)各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陈皮、甘草(炙)各一钱 升麻(若火浮于上去之)三五分 柴胡一二钱(无外邪不用)
姜三片,煎服。
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阴虚外感痰疟,并便结不通。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滋荣活络汤:治产后口噤,项强筋搐类中风。
人参二钱或三钱 川芎、茯神各一钱 当归(酒浸)三钱 黄芪(蜜炙)一二钱 麦冬(去心)一钱 天麻八分或一钱 熟地二钱 陈皮、荆芥、防风、羌活、炙草各四分 黄连(姜汁炒)三分
水煎。
有痰,加半夏七分,竹沥七分,姜汁少许;有肉食,加山楂、砂仁;面食,加神曲、麦芽;大便秘,加肉苁蓉(酒洗,去泥)一钱五分;渴加麦冬、干葛各八分;汗加麻黄根八分;惊悸加枣仁(炒)一钱。
天麻汤:治产后中风,恍惚语涩,四肢不利。
人参、枣仁(炒)、茯神、志肉(甘草水炒)、山药、柏子仁、麦冬(去心)各一钱 当归一二钱 石菖蒲 半夏曲八分 南星曲八分 川芎、羌活各七分 天麻、防风各五分 细辛四分
或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淡姜汤送下。
加味生脉散:治产后去血太多,心血虚弱,不能上荣于舌,语言不清,含糊謇涩。
人参、麦冬(去心)、归身、生地、炙草、石菖蒲各一钱 五味子(槌碎)十三粒
豮猪心一个劈开,水二盏,煎盏半,去心入药煎七分,食后服。此方治怔忡甚效。
止汗生血饮:治产后多汗,而口噤不开,背强而直,气息欲绝,类痓证,宜速治。
当归(酒浸)二钱 川芎、麻黄根各一钱 桂枝、羌活、防风、羚羊角、天麻各六分 附子(制)、炙草各四分
水煎服。一方有人参。
芎归枣仁汤:治产后无汗,筋脉拘挛,类痓证。
当归(酒洗)二钱 川芎、防风各一钱 枣仁(炒研)五分
水煎服。一方有羌活七分。
七珍散:治产后败血停积,闭于心窍,神志不明。盖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则舌强不语。
人参、石菖蒲各一钱(为散,各一两) 川芎一钱(为散,七钱五分) 生地一钱(为散,易炙甘草三钱) 细辛二分(为散,二钱五分) 薄荷一分(为散,无此味) 防风五分(一方四分) 辰砂(研细水飞)五分(为散,三钱)
《导生》合生化汤服。一方为散,薄荷汤调服。
舒筋汤:治产后日久拘挛,不宜用补剂者。
羌活、姜黄、炙草各二钱 海桐皮、当归、赤芍各一钱 白术(土炒)一钱 沉香少许
姜煎。参证治。
加减归脾汤:治产后血块痛,止怔忡惊悸。
人参、茯苓、枣仁(炒)、麦冬(去心)、黄芪(蜜炙)、白术(土炒)各一钱 当归(酒炒)二钱 川芎八分 志肉(制)六分 陈皮四分 炙甘草四分 龙眼肉八个
姜一片,水煎服。
虚烦,加竹茹一团;有痰,加竹沥、姜汁,或更加柏子仁。一方茯苓易茯神,无川芎,有木香。
养心汤:治产后心血不宁,惊悸不安。
人参一钱五分 归身(酒浸)二钱 黄芪(蜜炙)、麦冬(去心)、枣仁(炒)、柏子仁各一钱 茯神、川芎、志肉(制)各八分 五味子十粒 炙甘草四分
水煎服。
安神丸:治产后怔忡,素壮火盛者。
归身(酒洗)、生地各三钱 黄连(炒)二钱 甘草(生炙俱可)五分
共为末,蒸饼丸绿豆大,以朱砂为衣,每服四十丸。
地黄饮子:治肾气上交于心,舌喑足痱。
熟地三钱 巴戟天(酒浸,去骨)、附子(炮)、山茱萸(去核)、肉苁蓉(酒浸,去腐,切焙)、石斛(要金钗,忌用木斛、斗斛)、白茯苓、石菖蒲、志肉(甘草汤泡去骨取肉)、甜肉桂、麦冬(去心)各一两 五味子五钱
共为细末,每服五钱,生姜五片,大枣一枚,薄荷七叶,水煎,日二服,服无时。
方中肉桂、巴戟原为驱逐浊阴痰涎而设,不可执己见而轻去之。
生津止渴益水饮:治产后口渴,小便不利。
人参、生地、麦冬(去心)各二钱 黄芪(蜜炙)一钱五分 五味子十粒 当归(酒浸)三钱 茯苓八分 升麻、炙草各四分 葛根一钱
水煎服。
汗多加麻黄根一钱,枣仁(炒)一钱,浮小麦一撮;大便日久不通,加酒洗肉苁蓉一钱五分;渴甚,用参麦饮代茶饮之,不可疑而不用。凡一切降火利便药,断不可用。
生津益液汤:治产后口干少力。
人参随宜 麦冬(去心)一钱二分 竹叶十片
枣二枚,水煎。如大渴,加芦根。
参麦五味饮:(去五味子名参麦饮,又名生脉汤,又名生脉散。)
人参二钱(一方三钱) 麦冬(去心)二钱 五味子(搥碎)七粒
煎汤作茶,时时饮之。煎汤或银器或砂器为妙。
加味肾气丸:
八味加牛膝、车前各一两。
一方肉桂易桂枝,盖因阴气固结于中,势必分解于外,则肾气得以流布周身,但仅存其方,而世人少有用之者。
予按:医方中有济生肾气丸,治肾气不化,小便涩数,并治产后脚肿,或肚肿,或成鼓肿,乃八味丸。本方用茯苓三两,熟地四两,山药、山萸、丹皮、泽泻、肉桂各一两,附子五钱,加牛膝、车前各一两。此本《金匮》肾气方中诸药各减过半,唯桂、苓二味仍照原方,为宣布五阳、开发阴邪之专药,更加牛膝、车前为太阳、厥阴之向导。以肝为风木之脏,凡走是经之药,性皆上升,独牛膝通津利窍,下走至阴,车前虽行津液之腑而不伤犯正气。既用牛膝引入至阴,又须桂、附蒸动三焦,不特决渎有权,膀胱亦得以化,所以倍用肉桂,暗藏桂苓丸之妙用,愈于苓十倍矣。但方中牛膝滑精,精气不固者勿用,产后审之。故杂症小便不通,以济生肾气丸为善也。
今世人所用肾气丸,分两多从此。再考后人,不分八味、加味、济生,分两悬殊,统以《金匮》肾气丸名之,殊觉混人,今特拈出。
莲子生化汤:治产后血块未消,泄泻。
川芎、茯苓各二钱 当归(黄土炒)四钱(一方一钱) 炮姜四分 桃仁(去皮、尖)十粒 炙草五分 莲肉(去心)十枚
水煎服。一方无桃仁。
健脾利水生化汤:
川芎、当归(黄土炒)各一钱 白术(土炒)二钱 泽泻八分 干姜(炮)四分 陈皮、炙草各五分 肉果(煨)一枚 人参三钱 茯苓一钱五分
一方无茯苓。
寒泻,加砂仁八分,炮干姜八分;热泻,加炒黄连五分;泻水腹痛,米饮不化,加砂仁六分,山楂、麦芽量加;泻有酸嗳臭气,系食积,加神曲八分,砂仁八分,山楂、麦芽;少食不安,泻即觉安快者,亦以食积论;脾气虚久泻,加升麻;泻水多而腹不痛者,有湿,加制苍术一钱以燥之。诸泄方中,须加莲子十枚。
参苓术附汤:丹溪治产后虚泻,眼昏不识人危证,用此方救之。
人参七钱 白术(土炒)三钱 茯苓、附子(制)各一钱
参苓生化汤:治胎前久泻,产后不止。
人参、当归各二钱 干姜(炮)、炙草各五分 诃子皮、川芎、山药(炒)各一钱 肉果(煨)一个 茯苓一钱五分 莲子七粒
糯米一大撮,水煎服。
虚甚加人参三四钱;如七日内外,块痛不止,减参、肉果、诃子以除痛;血块不痛,加土炒白术二钱,陈皮三分。
加味生化汤:治产后脾虚,三日内血块未消,完谷不化,胎前素弱者,非胃苓能治,此方主之。
川芎、益智仁、砂仁各一钱 当归(土炒)四钱 炮姜四分 炙草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桃仁(去皮、尖)十粒
参苓大补生化汤:治产后血块痛,只可服此以补之,完谷自化矣。
人参、白术(土炒)各二钱 川芎、当归、益智仁、白芍(炒)、茯苓各一钱 干姜(炮)四分 肉果(面煨)一个 炙草五分 莲子(去心)八枚
水煎服。
泻而腹痛,加砂仁八分;泻水多,加泽泻、木通各八分;渴,加去心麦冬、五味子;寒,倍炮姜,加木香四分;食积黄色,以神曲、麦芽、山楂、砂仁择一二味加入。
参香散:治久泻痢虚者。
人参、木香各二钱 肉豆蔻、茯苓、扁豆各四钱 陈皮、粟壳各二钱
为末,米饮下。
加味六君子汤:凡产后泻久,胃气虚弱,完谷不化,宜温助胃气也。
人参、茯苓、半夏(制)各一钱 白术(土炒)二钱 陈皮、炙草各八分 肉果(面煨熟,去面)一枚 木香三四分
水煎服。
一方有炙干姜四分。
生化六和汤:治产后块痛未除,气血虚损,伤食感寒而霍乱吐泻。
川芎二钱 当归四钱 茯苓一钱 砂仁六分 干姜、陈皮、藿香、炙草各四分
姜一片,水煎服。
温中散(附子散):补后八十六。
人参随宜 白术(土炒)各一钱 当归二钱 厚朴(姜制)八分 干姜四分 茯苓一钱 草豆蔻六分
姜一片,水煎服。
桑贝芎归清肺汤:治产后咳嗽。
前胡、紫菀、贝母(去心)、桑白皮、茯苓、当归、川芎、干葛、紫苏各一钱
水煎服。
加减茅根汤:治产后淋,小便痛及血淋等证。
白茅根一两 瞿麦、车前、冬葵子、通草各一钱 鲤鱼齿一百个,为末
水煎,入鱼齿末,空心温服。
济阴加减四物汤:诸淋属热者用此累效。
当归、川芎、赤芍、生地、北牛膝、木通、甘草梢各一钱 桃仁(去皮、尖)五个 滑石一钱五分 木香二分
水煎服。
人参螵蛸散:治产后阳气虚弱,小便频数及遗尿。
桑螵蛸(炒)二三十个 人参二两 黄芪(蜜炙)三两 鹿茸(酥炙) 牡蛎(煅)、赤石脂(煅)、厚朴(姜汁制)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粥饮下。
益心汤:治产后小便数及遗尿。
益智仁二十七粒
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
还少丹:治脾肾虚寒,血气羸弱,不思饮食,发热盗汗
熟地二两 山药、牛膝(酒浸)各一两五钱 山萸肉、茯苓(乳拌)、杜仲(姜汁炒,断丝)、志肉(制)、五味子(炒)、楮实子(酒蒸)、小茴香(炒)、巴戟天(酒浸,去骨)、肉苁蓉(制)各一两 石菖蒲五钱
枣肉加蜜为丸,每服三四钱,白汤或淡盐汤送下。
鳖甲汤:治产后虚证杂见成蓐劳。
黄芪(蜜炙)、鳖甲(炙)各一钱 牛膝(酒蒸)七分 人参、茯苓、当归、白芍(炒)、桑寄生、麦冬(去心)、熟地、桃仁(去皮、尖)、桂心、炙草各五分 续断(酒炒,取净肉)三钱
猪肾煮汁作水,加姜、枣,煎服。
当归羊肉汤:治产后无疾觉虚。
当归五两 炙黄芪四两 生姜六两 肥羊肉一斤
煮取汁煎药,分四服。
清骨散:治骨蒸劳热,男女皆可用。
柴胡、前胡、胡黄连、乌梅各八分 猪骨髓一段 薤白十根
水煎成,入猪胆汁少许服。
一方将药为末,猪髓一钱,猪胆汁一个,薤白同捣为丸绿豆大,每服三四十丸,开水食后送下。
保正汤:
人参、茯苓、白术(土炒,咳嗽用蜜蒸)、麦冬(去心)、白芍(炒)、枸杞、生地、熟地、知母(炒)各一钱 黄芪(蜜炙)、川芎、地骨皮各八分 当归、天冬(去心)各二钱 五味子十粒 黄柏(炒)六分 炙草四分
枣二枚,水煎,亦可作丸。
一方天冬只用一钱,无麦冬。
增损柴胡汤:治少阳血虚,寒热不止。
人参、川芎、芍药、炙草各一钱 柴胡、制半夏各二钱 陈皮八分
姜、枣引,水煎。
千金当归芍药汤:治产后烦满不安。
人参、芍药(炒)、麦冬(去心)、干地黄各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桂心四分 粳米一撮
生姜三片,大枣(去核)三枚,水煎服。
三味麦苏饮:治产后瘀血入肺,咳嗽喘急。若口臭黑气起,急用此药,亦有可望得生者。
人参一两 苏木二两 制附子五钱
作一剂,水煎服。
二味参苏饮:治恶露入胞,胀大不能出,及产后败血冲肺,喘满面赤几死者。
人参二钱 苏木(碎)四钱
水煎服。又有入童便热服。
一方人参一两为末,苏木(搥碎)二两,水碗半,煎苏木水一碗,去渣,调参末,随时加减服,大便溏泄者禁用。
抵圣汤:治产后败血,积于脾胃,腹胀呕逆。
人参、制半夏、泽兰、陈皮、赤芍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火焙生姜三片,水煎服。
恶露过多者,去泽兰、赤芍,倍陈皮、生姜。予谓陈皮二钱未免过当,用一钱足矣。
花蕊石散:治胎衣不下,胎死腹中,并治产后败血不尽、恶血奔心、血晕等症。或至死而心头尚热。急以童便调服一二钱,取下恶物,如鸡肝片,终身不患血虚、血晕;若膈上有血,化为黄水,即时吐出,或从小便而下。并治诸血凝滞,气绝欲死,凡血症人弱不能攻者,服之凝血皆化为水。
花蕊石一两 硫黄四钱
为粗末,入瓦瓶内,盐泥固脐,晒干,以炭火丛堆煅炼一日,候冷取出,再研细。每用一钱,童便调服。此石药也,不可轻用,姑录之以备参考耳。产后肠胃俱虚,何堪当此。
千金托里散:治气血虚寒,溃疡不收,并治孕痈。
人参 炙芪 川芎 当归 肉桂 白芷 防风 桔梗 白芍 天冬(去心) 连翘(去心) 忍冬 炙草
生姜引,水煎服。
安胎万全神应散:治孕妇三月前后,或经恼怒,或行走失足,跌损伤胎,腹痛腰胀,一服即安,虽然见血,一二日未离宫者,两帖即愈。倘先三四五月内已经半产过者,将及前月分,略觉腰骨酸胀,忙服一剂即安。万全密传,验过多人。
当归(酒洗)、白术(土炒)、条芩(酒炒)各一钱 熟地(姜汁再浸)八分 白芍(炒)、杜仲(盐水炒,断丝)、阿胶(蛤粉炒成珠)、茯苓、蜜炙嫩芪各七分 川芎六分 砂仁(连壳)五分 炙草三分
水、酒各一碗,煎八分,空心服。如急痛,将铜锅煎一盅,即服立止。
胸前作胀,加紫苏、陈皮各六分;白带或红,多加蒲黄(炒)、阿胶、炒地榆各一钱,艾叶七分;见红,加续断肉一钱,糯米一百粒。
凤衣散:治三五月小产。
用头生鸡子抱出小鸡之蛋壳,阴阳瓦焙黄,研末,如前次小产在何月至时,预以无灰酒冲服。
益气养荣汤:治瘰疬结核流注,一切郁热毒气。
人参、白术(土炒)、茯苓各一钱 当归二钱 川芎、白芍(酒炒)各八分 熟地二三钱 黄芪(蜜炙)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或八分 贝母(去心)一钱二分 香附七八分 橘皮 炙草各五分
生姜引,水煎服。
回生丹方论
回生丹,保产之仙方也。昔有修合施人者临产服之,无不坦然。予在西江,有友人制此,方以十丸见赠,随手与人,俱称奇效。丁亥秋,游幕山左,途遇一难产者,子死腹中,举室仓惶,医亦乏术,予闻之,急简笥之,仅余一丸,送服,死胎立下,母命保全,人咸惊叹。乙丑春,就豫省之河北,邱都督慕继为怀庆荪郡伯所召,两衙相距数武,随请捐俸修制,广为施舍。而绅士范在文亦集同人,修合以继,其间产中艰难诸证,无不立效。乙未秋,余乔居光州,内子已十五年不生育,嗣怀孕九月,因崩久气弱,胎死而坠,胞衣不下,血少干涩,气复虚弱,此危证也。急以开水送下一丸,少顷立下,屡试有验。但此方不知始自何人,编简方书,唯《万病回春》有之,记云长葛孙奎台经验。又《景岳全书》集中亦载是方,较予所传略有不同,制法、汤引亦未讲明,故详述之。素堂何应豫识。
回生丹:治妇人产后诸疾,污秽未净,及一切实邪疼痛、死胎瘀血、冲逆等证。
锦纹大黄一斤(为末) 苏木三两(打碎用,河水五碗,煎汁三碗听用) 大黑豆三升(水浸取壳,用绢袋陈之,同豆煮熟,存汁三碗,去豆,将壳晒干为末,俱听用) 红花三两(炒黄色,入好酒四碗,煮十余滚,去渣听用) 米醋九斤(陈者佳)
将大黄为末一斤,入净锅,下米醋三斤,文火熬之。熬时人在旁,以长木筋不住手搅成膏。再加醋三斤熬之,又加醋三斤,次第加毕,然后下黑豆汁三碗。再熬,次下苏木汁,次下红花汁,熬成大黄膏,取瓦盆盛之。大黄锅焦,亦铲起。下入后药同磨。
人参二两 当归(酒洗)一两 川芎(酒洗)、香附(醋炒)、延胡索(醋炒)、苍术(米泔水浸一日,切片,炒)、蒲黄(隔纸炒)、茯苓、桃仁(去皮、尖、去油)以上各一两 川牛膝(酒炒)、甘草(蜜炙)、地榆(酒洗)、川羌活、广陈皮、白芍(酒炒)各五钱 木瓜、青皮(去瓤,炒)、白术(米泔水浸一日,炒)、秋葵子各三钱 乌药(去皮)二两五钱 良姜、木香各四钱 乳香、没药各二钱 益母草二两 马鞭草五钱 熟地一两 三棱(醋浸透,纸里煨) 五灵脂(醋煮化,焙干,研细) 山萸肉(酒浸,蒸,捣烂入药)
上三十味,并前黑豆壳共晒干为末,入石臼内,下大黄膏,拌匀,再下炼熟蜜一斤,共捣千杵,取起为丸,每丸重二钱七八分,静室阴干,须二十余日,不可日晒,不可火烘,干后只重二钱有零,熔蜡护之,用时去蜡壳,随证择用,汤引送下一丸。制药时必先齐戒斋诚,如法炮制。如不会做腊壳,即用金箔为衣,亦可。
临产用参汤服一丸,则分娩全不费力。如无参,用淡淡炒盐汤。论曰:凡胎已成,子食母血,足月,血成块,谓之儿枕。将产,儿枕先破,血裹其子,故难产,服此丹,逐去败血,须臾自生。横生、逆产同治。亦有因气血虚损难治者,宜多服人参。
子死腹中,因产母染热病所致。用车前子一钱,煎汤调服一丸,至二丸三丸,无不下者。若因血下太早,子死于内,水涸不能下,用人参、车前子各一钱,煎汤服。如无参,用陈酒少许,煎车前汤下。
胎衣不下,用炒盐少许,泡汤调服一丸或二三丸,即下。
产毕血晕,用薄荷汤调服一丸,即醒。
已上四条,乃临产紧要关头,一时即有名医,措手不及,此丹起死回生,必须预备。
产后三日,血气未定,还走五脏,奔充于肝,血晕,起止不得,眼见黑花,用滚水送下一丸。
产后七日,或因食物与血结聚胸中,口干,心闷,烦渴,胀满,用滚水送下一丸。
产后虚羸,血入心肺,热入脾胃,寒热似疟,滚水服一丸。
产后败血,热极,中心烦躁,言语癫狂,非风邪也,滚水服一丸。
产后败血,流入心孔,闭塞失音,用甘菊花三分,桔梗三分,煎汤调服。
产未满月,误食酸寒坚硬之物,与物相搏,流入大肠,不能克化,泄痢脓血,用山楂煎汤调服。
生产时,百节开张,血入经络,停留日久,虚胀酸疼,非湿症也,用苏梗三分,煎汤调服。
产后月中,饮食不能应时,兼致怒气,余血流入小肠,闭塞水道,小便涩结,或溺血似鸡肝,用木通四分,煎汤调服。又或流入大肠,闭却肚门,大便涩难,或有瘀血成块如鸡肝者,用广皮三分,煎汤调服。
产后,恶露未净,饮食寒热,不得调和,以致崩漏,形如肝色,潮热烦闷,背膊拘急,用白术(土炒)三分,广皮二分,煎汤调服。
产后败血入五脏六腑,并走肌肤四肢,面黄,口干,鼻中流血,遍身斑点,危证也,陈酒化服。
产后小便涩,大便闭,乍寒乍热,如醉如痴,滚水调服。
凡产后一切异证,医所不识,人所未经,但服此丹,无不立安,一丸未应,再服一丸,以三丸为定,必效无疑,但药性太峻,不可多服,以损元气,中病即止可也。近日参价甚昂,独力难支,倘能邀集同人,公捐普济活人,不沙功德无量。
方名索引
一画
一方用 038
一母丸 149
一阴煎 156
一柴胡饮 166
二画
二阴煎 156
二陈升提饮 012
二陈汤 173
二味参苏饮 191
二柴胡饮 166
十灰丸 067
十全大补汤 062
十全大补汤 107,173
丁香散 065
七珍散 085
七珍散 185
七福饮 156
八味丸 172
八珍汤 075
八珍汤 172
人参四物汤 063
人参白术散 180
人参当归汤 086
人参当归汤 153
人参橘皮汤 149
人参螵蛸散 189
九仙夺命丹 065
又方名和中汤 097
三画
三阴煎 156
三味麦苏饮 191
三物解毒汤 069
三柰下胞丸 182
三柴胡饮 167
三棱散 174
下胎衣单方 182
下胎单方 183
大分清饮 168
大补元煎 153
大补回阳汤 078
大营煎 157
小儿开口良方 111
小分清饮 164
小青龙丹 077
小和中饮 165
小营煎 157
山精寿子丸 144
千金石膏汤 179
千金托里散 192
千金当归芍药汤 191
千金保孕丸 151
千金神造丸 182
川归汤 075
川楝汤 063
子芩散 149
女金丹 104
四画
开骨膏 182
天台乌药散 174
天麻汤 082
天麻汤 185
元胡散 063
五皮饮 176
五阴煎 157
五君子煎 169
五苓散 068
五苓散 173
五虎汤 070
五物煎 159
五柴胡饮 167
五积散 064
五积散 174
五福饮 156
太乙膏 184
止汗生血饮 185
止汗汤 082
水杨汤 132
牛膝汤 063
牛膝散 152
升举大补汤 078
升举大补汤 095
升麻葛根汤 180
化肝煎 169
从权急救汤 077
分利五苓散 066
丹溪三消丸 100
乌鸡丸 061
乌药顺气散 064
乌药散 173
乌梅汤 065
凤衣散 192
六合汤 084
六安煎 163
六君子汤 171
六味地黄丸 172
六和汤 178
五画
玉关丸 172
正柴胡饮 167
甘连汤 070
艾胶汤 065
左归丸 154
左归饮 154
石膏六合汤 179
右归丸 155
右归饮 154
龙骨丸 062
龙胆泻肝汤 175
平胃散 164
东垣凉膈散 178
归神汤 153
归脾汤 084
归脾汤 171
四七汤 173
四圣散 150
四阴煎 157
四君子汤 171
四味回阳饮 159
四物元胡 064
四神丸 183
四神散 152
四柴胡饮 167
生化六和汤 189
生化汤 076
生地黄连汤 179
生男女妇人头发 076
生脉散 176
生津止渴益水饮 186
生津饮 082
生津益液汤 187
生津葛根汤 179
失笑散 152
白虎汤 180
白薇散 012
瓜蒌乳没散 107
冬用理中汤 073
冬花散 064
半夏茯苓汤 150
宁神汤 080
加味人参养胃汤 100
加味六君子汤 027,189
加味四味紫苏和胎饮 178
加味四物汤 061,077
加味生化汤 092,093,099,188
加味生化安神汤方 101
加味生化补中益气汤 094
加味生脉散 185
加味补中益气汤 100
加味肾气丸 187
加味济坤大造丸 104
加味清胃散 177
加味续嗣降生丹 153
加参生化汤 079
加参生化汤 092
加参宁肺生化汤 099
加减丹溪安胎饮 179
加减归脾汤 186
加减生化治痢汤 096
加减茅根汤 189
圣愈汤 173
六画
地黄饮子 186
芍药芎归汤 151
芍药蒺藜煎 162
芎归枣仁汤 185
百草煎 162
夺命丹 152
贞元饮 166
当归丸 059
当归六黄汤 175
当归生姜羊肉汤 183
当归羊肉汤 190
当归汤 151
回生丹 193
回生散 178
朱砂丸 062
伏龙肝 019
延嗣酒 143
血症黑神散 179
产后圣方 110
产难方 109
决津煎 159
安胃行血汤 097
安胎万全神应散 192
安胎散 070
安胎散 150
安神丸 084
安神丸 186
防风黄芩丸 151
如圣膏 092
红花散 061,064
七画
寿脾煎 169
赤金豆 165
花蕊石散 191
杏仁膏 133
束胎丸 150
还少丹 190
助血润肠丸方 100
辛散生化汤 184
辛散汤 081
完疮散 163
补中和胃汤 098
补中益气汤 171
补阴益气煎 158,184
补益大豆方 144
局方黑神散 152
阿魏膏 176
附子散 084
鸡子汤 067
鸡苏丸 066
鸡熨下死胎法 183
八画
抽风顺气丸 174
抽薪饮 168
抵圣汤 191
或用八味丸 072
固阴煎 171
固胎饮 180
固精丸 175
败血流经方 109
和气安胎丸 177
和气散 068
和胃饮 164
金水六君煎 163
金狗散 061
金铃子散 183
金匮肾气丸 087
金锁思仙丹 175
炙肝散 133
泽兰汤 149
治子肠不收 022
治血崩方 109
建中汤 067
参术汤 173
参麦五味饮 187
参苏饮 150
参附汤 110
参苓大补生化汤 188
参苓术附汤 188
参苓生化汤 095,188
参苓莲子饮 095
参香散 083
参香散 188
经验方 019
九画
春宜平胃散 073
草果饮 069
茯苓汤 066
茯神丸 065
荔香散 162
枳壳汤 149
枳壳散 152
柏子仁丸 149
栀子葱豉汤 179
威喜丸 175
胃关煎 170
香苏散 178
香桂散 075
种子丹 143
种子奇方 143
秋宜藿香正气散 073
保正汤 190
保生无忧散 152
保阴煎 168
保真汤 084
追虫丸 067
胜红丸 069
胎元散 160
独活寄生汤 086
养心汤 186
养生化满汤 098
养血益气汤 078
养荣壮肾汤 085
养胃汤 081
活命丹 080
济川煎 165
济阴加减四物汤 189
神柞饮 181
神效瓜蒌散 106
误用益气汤 098
十画
泰山磐石散 150
起痛汤 085
莲子生化汤 187
莪术散 063
桃仁承气汤 174
夏宜六和汤 073
破灵丹 075
逍遥饮 159
逍遥散 060
逍遥散 172
鸭血酒 067
秘元煎 170
秘授加味神柞饮 182
健脾利水生化汤 187
健脾消食汤 080
胶艾汤 151
凉血地黄汤 178
凉胎饮 162
益气安神汤 101
益气养荣汤 192
益心汤 190
益母地黄汤 151
益母散 075
家传胎产金丹 105
家韭子丸 175
调卫止汗汤 093
调卫从权参芪方 093
调中汤 066
调中和气散 069
调经丸 059
调经饮 160
调经种玉汤 107
通经丸 067
通瘀煎 160
桑贝芎归清肺汤 189
十一画
理中汤 176
理阴煎 158
理经四物汤 059
排气饮 164
黄芩汤 180
黄芩清肺饮 177
黄芩散 059
黄蜡膏 073
菟丝煎 172
徙薪饮 168
脱花煎 161
麻黄根汤 082
清化饮 161
清心莲子饮 174
清骨散 084
清骨散 190
清神返魂汤 094
续断汤 151
十二画
琥珀膏 177
椒茱汤 133
紫苏汤 069
紫苏饮 149
紫金丸 060
紫菀汤 060
锁精丸 176
筋搐方 094
舒筋汤 086
舒筋汤 185
痢疾方 096
曾生和气饮 177
温中散 189
温胃饮 169
滑胎煎 161
滋荣活络汤 082
滋荣活络汤 184
滋荣益气汤 081
滋荣益气复神汤 080
疏风止痛散 062
十三画
椿生两地饮 079
椿根皮汤 133
暖肝煎 170
催生万全汤 180
催生如圣散 019
催生如神散 019
催生灵方 109
催生简易方 181
解肝煎 164
廓清饮 165
煎方 062
殿胞煎 161
十四画
蜡矾丸 184
十五画
增损柴胡汤 191
鲤鱼汤 109
十七画
螵蛸散 163
十九画
鳖甲汤 190
二十一画
麝香散 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