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王后的功劳
王后可以写信,可以托人带话,表达想念家人,想念家里,对父亲表达思念。
但不会主动向他这个大王请求想见家人,想见父亲。
王后一直以自身为表率,自从成为王后后,王后心里便已不再掺杂其他,也没有任何小女儿情态。
她一直在用王后的身份规范、要求自己,作为一国之母,也始终保持王后的尊荣风范,始终以国体为重,维护大商的尊严。
王后严格律己,以言行树立形象,一心只为大商,除王室、王族,不涉之外其他任何事情。
王后既为大商之表,也为大商之根,既会为群臣所效,也会为国民所仿,所以王后从不敢懈怠,而王后最终不失臣民所望,为群臣所尊崇,为全体国民所敬仰。
王后不失他这个大王所望,自然也不会失臣民所望,所以对待家人的态度,一直一以来都是十分的分明。
与家人的沟通,也始终维持在一定程度上。
既不会太过频繁,又不会疏离中断,并且始终以书信保持联系。
知道女儿的心思,所以东伯侯即便想见女儿,也并不会太过强求。
对东伯侯而言,每次见女儿都十分困难,但他心里应该清楚,后宫本就是与外界隔绝,若非特殊,又怎么能随意见面接触,联系沟通?
更何况女儿身为王后,身为大商国母,乃一国之重,身高位尊,更是如此。
东伯侯也应该明白,轻易不能相见,也正好说明宫中无事,女儿平安无恙,在宫内一切安好。
同时也能证明,女儿身份稳固,地位依旧十分尊崇。
东伯侯也应该更为放心才是。
即便两地分隔,女儿限于王宫高墙之内,为后宫所固,轻易不能离开,更不能随意踏出半步。
女儿也终究是王后,是这大商地位最高,权势最为显赫的人物,是其他人永远只能仰望、跪拜,却永远都不能触及的存在。
而在这其间的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女儿身为王后,她的每句话,每一个行为,都会对大商的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一个国家的格局、形势,取决于朝堂上下,也取决于后宫,取决于王后是否贤良。
王后的做法也没错,她的行为正是成为一名贤后的标准。
东伯侯对女儿深知,更明白女儿要成为一名贤后的决心。
他是支持的,也为自己有这样的女儿而自豪。
他清楚,女儿是为了帮助大王,为了让大王能安于政务,不为后宫操心,更是有为大王分忧解难的心思,处处体贴、关怀,让大王少了后顾之忧。
不仅能更好的处理政务,还能留有更多时间、精力,有了更大发挥空间,去处理、应对其他事情。
王后也会从旁协助,确实,他这个大王能有如今的文治武功,一部分基础就是王后打下的。
王后在时,大商人民安居乐业,四海承平,诸侯尽服。
等王后遭计,受到陷害时,后宫祸乱一起,国家立即不稳。
之后王后不在,大商立马混乱起来,随之烽火四起,狼烟遍地,到了诸侯尽叛的境地。
大商能有如今的安宁稳定,王后功不可没,而他这个时候,无疑还是一个明君,也正是因为王后,他才能做到良好施政。
王后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也只有王后在他身边,才会对他进行规劝,规范、规正他的行为,王后关切、细致、用心的言语,无疑是一剂良药,也只有王后在他身边,才会时时对他进行提醒,也只有王后,这个他最亲近的人,才能做到不惧王威,不厌其烦。
其他臣子不是和他太过疏远,就是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即便劝谏,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就连黄妃和杨妃都做不到!
即便王后只在后宫,并未身处朝堂,但所提供的助力也不下任何一个臣子,甚至尤有过之!
大商的繁荣兴盛,有王后的一份功劳!
身为老丈人的东伯侯,应该也希望身在深宫,贵为王后的女儿,能多帮帮他这个大王。
王后既能为自己挣得更多的功劳,也能为姜家挣得更多的荣耀!
姜家的兴衰荣辱与大商的兴盛与否,息息相关。
大商兴,则姜家也随之兴旺;大商若衰落,姜家也会随之衰败。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他与女儿即便只能两地相望,高墙相隔。
东伯侯也只能将思念深藏于心,但女儿能在后宫对大王有所助,对大商有所助,对姜家有所助,他也会宽于心中,老怀大慰的。
也会为女儿高兴,更会为女儿骄傲!
虽说如此,但世事无常,不会一如既往,也不会有一个既定的轨迹,按照所想的一直走下去。
姜家在既有轨道上行驶,却突然横生枝节,翻了车。
姜家的两位主要人物,姜应缡与姜恒楚都失去了性命。
姜恒楚与女儿双双殒命,一为家主,是姜家的掌舵者,一为长女,是王后,是姜家在朝中最大的倚杖。
接连的损失,对姜家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从此姜家再无可辨明方向者,再无可规划前行的道路。
姜恒楚在时,族事无一不兴,关窍无一不通,决断无一不对。
姜恒楚深谋远虑,睿智无比。
善于投资,懂得回报理论,知道以小搏重,如何坐大。
走政治路线,以整个姜家为资本,以女儿的未来为筹码,将女儿送入宫中,嫁给了大王。
大商地位最高的就是三公,姜恒楚便是是三公之一。
以姜家的底蕴和实力,以及姜恒楚在朝的地位与影响力,足以成为女儿最坚实的护盾。
而女儿也不失所望的,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大王的信任宠爱,顺利成为了王后。
本身王后品性又高,极为淑德,加上他这个大王此时还有雄心壮志,同时再加上还有王后在旁辅助,使大商变得极为繁荣。
姜家押宝王室,无疑押对了。
东伯侯走了一步对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