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24.抛出一个问题,得到两个答案
陈胜这次封赏,范围很广,主要是为了鼓舞士气。
就连季遂,这个后来者,也有被落下。
只不过,相比于其他人,季遂并非陈胜的心腹,而且,陈胜心中对于季遂,一直是有戒心的。
所以,对于季遂的封赏,并不是权位上的,而是一笔不菲的财物。
对此,季遂并无什么特别的反应,能在陈胜手里活下来,他已经心满意足了,至于陈胜的封赏,对他来说,只能算是意外之喜。
季遂收到这些赏赐之后,并未藏私,直接交给孟䮦,让他去分。
而陈胜这边,顺利称王之后,下一步的战略,便是着手部署反秦的具体行动。
在场参与的人,除了陈胜手下的部将,还有许多豪杰,季遂这个陈胜口中的“义士”也被邀请前来。
季遂虽然有些意外,虽然不知道陈胜为何邀请,自己这个在他麾下,没有担任任何职位白身。
但还是应邀到场,来时的路上,他也大概揣测了一番,陈胜的心思了,他应该是把自己,当充场的吉祥物了。
对此,季遂只能苦笑,却不介意。
相反,能够亲眼见证史书上,记载的历史场景,他感到很荣幸。
议会上,按照惯例,陈胜首先抨击了秦帝国的残暴统治,而后表达了他要率领众人灭亡暴秦的决心,最后,开始征询在场众人的意见。
众人的意见,大致分为两派。
一派表示,眼下义军士气正盛,若是加速出兵,所过之处,必然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队伍会越打越大。
此消彼长,对己方极为有利。
而且秦廷仓促应战,很难做出像样的抵抗,应该趁着这个有利的间隙,乘胜追击,一路高歌猛进,一举亡秦。
否则失去战机,等到秦廷反应过来,悔之晚矣。
这一派,季遂心中暗暗将他们称为“乐观派”。
而另外一派,则表示,他们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就,发展的这么顺利,很大程度上,是钻了秦廷反应不及的空子。
但是,相信秦廷那边,应该很快就会反应过来,随后必然加强防守,进行反击。
以他们现在的根基,根本无力应对。
不如迂回亡秦,先率兵收复六国故地,壮大自身,在运动的过程中,以战养战,壮大自己。
还能趁着这个机会,磨炼士兵,积累作战经验。等到根基稳固,能与秦廷分庭抗礼时,再开展决战,这样一来,胜算很大。
而且,就算失败,有六国故地作为依仗,还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这一派,季遂称之为,“清醒派”。
季遂对这两种意见,不置可否。
因为他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旁观者,根本无力去改变陈胜最后的决策。
话说的多了,反而遭人记恨。
所以,他三缄其口,生怕惹祸上身。
忽然,他发现房梁上,有只螳螂,正悄无声息的,逼近一只毫无察觉的秋蝉。他顿时来了兴趣,目不转睛的看着,心里在猜测那一只螳螂,会用多久拿下这只秋蝉。
陈胜抛出了一个问题,却得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答案。
两派相左的意见,似乎都有道理,但又彼此矛盾,这让陈胜也是犯了难。
目光在人群中一扫,想找人答疑。
他第一眼就看向了季遂,在他心里,季遂此人虽然有些讨厌,但是私底下,他和吴广二人,对季遂的评价是,多谋善变。
此人似乎每每都能在必死之局中,逃出生天,头脑自然不会简单。
可是当他目光看去,只见此时的季遂,两眼向上,正盯着房梁,全神贯注。
顺着季遂的目光看去,陈胜有些无语,一只螳螂和蝉而已,有什么好看的。
当下,心中对季遂玩物丧志的举动,极为失望,对他的评价,也一落千丈。
随即,他又将目光转移到了,之前反对过自己张耳陈馀。
自己麾下,真正称得上人才的几乎没有。
能有战略眼光的更是凤毛麟角,而张耳陈馀这两人虽然讨厌,但却是有真才实学的。
所以,陈胜还是决定征询一下他们的意见。
此时的张耳陈馀,在经历过劝阻称王的事情后,已经人见狗嫌。
尤其是陈胜,对他们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欢迎,到后来的疏远,再到现在变成主持礼仪,起草诏书的工具人。
这前后的落差,与他们本来的预想,相去甚远。
二人虽然心灰意冷,但内心始终不甘心,就这样寸功未立的离开。
于是,当陈胜的目光看向他们时,二人精神一震,意识到,他们的机会来了。
于是,张耳主动站了出来,道:“陈王大义灭秦,诸将奋勇争先,张耳来到陈王麾下这么多的时日,竟是寸功未立,实在是惭愧不已。张耳,愿请兵为陈王前驱。”
自那日称王之宴上,陈胜与张耳陈馀之间产生分歧过后,陈胜对二人的态度,已经边缘化。
此刻,张耳竟然主动提出来,要替自己效力,这让陈胜意外的同时,又有些惊喜,心道:“看来,这二人是回心转意了。”
说实话,在自己的麾下,真正能拿出台面的人才,除了张耳陈馀,几乎没有。
张耳陈馀这两人若是能回心转意,这对陈胜来说,覆灭暴秦,绝对是大有裨益的。
于是,陈胜对张耳的态度也有所好转,他兴致盎然的问道:“张君肯出马,寡人欣慰之至。只是眼下就有一个难题摆在面前,众人提出的这两个意见,张君以为如何?”
只见张耳缓缓站起身,道:“吾以为,以上两方的意见,都有道理。”
陈胜心中不快,暗道:“你这不是等于没说吗?”
看着陈胜的情绪变化,张耳继续道:“其实陈王不必纠结谁错对错,既然都有道理,那何不全都采纳好了。两边同时进行也许无不可。陈王完全可以一边西进伐秦,另一边收复关东故地,两边同时进行,并不影响。而且,无论哪边取得了成效,对陈王来说,都是一种成功!”
陈胜一听,心中顿时豁然明朗,他大喜道:“张君远见,令寡人茅塞顿开,就依张君之言。”
张耳看到陈胜采纳了自己的意见,信心大增,于是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陈王,我乃魏人,在魏地略有薄名,由我去劝降魏人,能省却许多不必要的干戈,若是陈王能再给我一支军队支持,必定事半功倍!”
本来,陈胜对张耳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但是,随着张耳后面的话说出口,陈胜的心就凉了下去。
“给你一支军队,去魏地?”陈胜心中冷哼,张耳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陈胜哪里还能不知道,张耳的真实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