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事绘(手绘中国系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重庆大轰炸

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迁都重庆。日军为了彻底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5年多的无差别轰炸(不分军事目标、民用目标,通通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那时候,跑警报成为重庆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所谓“跑警报”,就是在敌机来袭之时,市区拉响防空警报,市民听声躲避。但是在轰炸期间,防空警报系统经常断电,防空人员就通过“挂红球”来告知大家。而所谓“挂红球”,就是将直径约两米长的圆形可折叠大球放在制高点,一旦有轰炸,防空人员就挂红球示警,挂一个红球为预行警报;挂两个即为警报,此时市民要尽快进入防空洞;挂三个是紧急警报,这时不准大家在路上走动。倘若夜间有空袭,则防空人员在红球内加马灯照明,以保预警作用。有时候防空人员还挂绿球。挂绿球表示上一拨敌机轰炸后已离开,而另一拨敌机前来尚需一段时间,市民可趁机走出防空洞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虽然丧心病狂的大轰炸让人们朝不保夕、生活混乱,但这并没有摧垮人们的抗战意志。相反,人们逐渐战胜了恐慌,更加坚强、团结。只要警报一解除,大家就跑回家修补房子、打扫卫生,又开始生活;商店只要没被炸毁,第二天依旧挂出“正常营业”的牌子;受轰炸影响,电力系统经常瘫痪,城里经常漆黑一片,很多百姓就把自家的煤油灯放在外面,方便过往行人和救援队走夜路;很多人自发组成了救援队,进行无偿救援;当雾季到来、日军没法轰炸时,大家还举办活动来宣传抗战,并为抗战募集资金。正是这种吓不怕、打不垮的顽强精神,使得我们坚持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

小贴士:

抗战时期在重庆流传甚广的童谣《跑警报》

飞机头,二两油,鹅公岭,挂红球。

日本飞机丢炸弹,山城到处血长流。

跑不完的警报,报不完的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