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数字经济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获取方式。它涵盖了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通常,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内容被称为生产力,其社会形式则被称为生产关系。这两者均构成了生产方式的建设性内容——物质生产方式(物质获取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活动方式)。换言之,生产方式是这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动态统一。
数字经济对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孕育了大规模生产模式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模式以企业为核心,基于库存驱动生产,而消费者只能从企业提供的一系列标准化的产品中选择购买相应的产品。这种生产思维通常认为消费者的需求仅仅在于价格更为优惠的产品,因此忽视了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导致不满意的消费者群体不断增长。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人与人、人与厂商、企业与企业之间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实现连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由过去的局部竞争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同行业之间、跨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背景下,日益缩短的产品周期、动态多变的市场、客户多样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信息化的发展等因素使需求被放大。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工业企业要能够实现快速、大规模的批量定制生产,满足产品多样性和消费者定制需求,增强产品的功能复杂性和协同设计,并实现绿色制造等目标。
传统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需要库存,因为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无法把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者需要提前准备库存。然而,这种模式存在潜在的风险,增加了资本的消耗,导致生产者失去了灵活性,无法根据市场的个性化需求调整生产方式,消费者无法获得新鲜感,也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而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克服了上述困难和问题。
数字经济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大数据和C2B(Customer to Business)的模式将企业与消费者连接起来,使消费者能够根据个性化需求快速定制产品。这种模式使企业能够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和产品库存压力,从而节省大量流动资金。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按订单生产的方式进行产品的生产。
“零库存”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为依托,取消了传统的仓库,实现了市场开发、产品研发和产品供应链的有机结合,从用户需求到用户满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过程,有效地解决了市场需求与企业供应之间的矛盾,确保为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大量事实证明,“互联网+零库存”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降低生产及流通成本
数字经济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零营运资本”。所谓零营运资本,就是零流动资金占用。在数字经济的生产方式下,企业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所有生产活动都是按照订单进行的,如采购、制造和配送等。仓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资储存场所,而是物流作业中的一个关键站点,即物资流通的枢纽。这从根本上消除了积压的物资,消灭了“库存”,并降低了用于库存消耗的生产成本。
流通成本是经济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流通成本对于企业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升级至关重要。过去中国的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企业的流通成本较高,以制造业为例,流通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为30%~40%,而在欧美发达国家仅为10%~15%。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行动,建立数字体系,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速共享经济成长,推动传统商业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改造,支持企业依托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和开拓市场。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传统行业的生产效率,尤其是借助互联网共享和分享的理念,能够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资本的运行效率。
3.实现了群体创造
在传统经济时代,经济主体以企业为主,每个工人都只能在流水线上发挥小小的螺丝钉的价值,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并且通过协同来将能力最大化。然而,在数字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形成联结,生产和协同的方式也得以重塑,促进了集体创造力的发挥。现在,人们可以更好地协同工作,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实现群体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