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撤帘还政
“郑先生,有话想说吗?”
赵昀用着尊敬的语气,开口朝郑清之询问一句。
面对皇帝的询问,郑清之神情非常凝重,他迟疑许久才长叹一声回道:“官家,如果想确保万无一失,还得做好两手准备。”
“殿帅夏震这人性格鲁莽蛮横,当年韩相公就是他下手过重槌杀,很难保证他在绝境之下,会不会做出什么冲动之举,就连史相公都控制不住的那种。”
“两淮十三万马步军,可以适当向京师方向靠近,做出一副驰援的姿态。”
“另外马帅杜杲统帅的三万马军司兵马,同样可以以操演的名义离开建康城,朝着京师方向开赴。”
“有这两支兵马震慑,夏震就不敢有所动作。”
听着郑清之的建议,赵昀立马朝着身旁的王忠点了点头,后者心领神会的走出垂拱殿去安排。
确实相比较自己,郑清之身为史党核心成员,自然要对夏震熟悉许多,防范对方狗急跳墙是有必要的措施。
“郑先生,你为何今天会说起这些?”
赵昀知道郑清之做出了抉择,可他依旧还是好奇对方为什么会选择在此刻。
“史相公不应该拿临安城百万民众当筹码。”
郑清之给出了自己回答,在他心中权力斗争的底线,是不能为祸苍生。
如果赵昀没有应对之策,等到临安城爆发粮食危机,那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我明白了,郑先生大义。”
赵昀终究还是赌对了,郑清之读了一辈子的圣贤书,他割舍不了自己追求的道义跟信念。
“臣惭愧。”
郑清之朝着赵昀拱了拱手。
“官家,臣能求你一件事吗?”
“郑先生尽管直言。”
“待事情尘埃落定,能不能饶史相公一命。”
郑清之抬起头,红着眼眶看向自己的学生赵昀。
说实话,他心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王注定无情。
就连济王赵竑都免不了一死,更何况掌控实权的史弥远?
“郑先生,我要杀史弥远,不是为了个人恩怨,甚至不是为了权势斗争,而是在于为了逆转大势走向不得不如此!”
“史弥远不死,那么畏敌如虎的投降派思想就始终会笼罩在朝廷上空,诸如秦桧这样的汉奸国贼,能堂而皇之得到平反、复爵、赐谥号。”
“当宋人的脊梁骨被打断,就将永远的跪在北方异族面前,这是我无法接受的事情。”
这一刻,赵昀向郑清之说出了心里话。
南宋有四大权相,分别为秦桧、韩侂胄、史弥远,以及还未出现的贾似道。
可真正的奸相只有秦桧跟史弥远。
权力争夺是一家一姓的范围,国贼出卖的却是天下人的尊严跟利益。
如果赵昀面对的是诸如霍光、张居正的这样的权臣,哪怕就是杀了对方,他内心里面依旧会给予尊重。可面对史弥远这样的奸相,他的下场是注定背负骂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言尽于此,郑清之知道没有再说的必要,只能向赵昀拱了拱手,然后落寞的退出垂拱殿。
……
双方都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入夜时分杨太后却急切的来到赵昀寝宫,有些不敢置信的向赵昀确认道:“竑哥儿真死了吗?”
杨太后这段时间基本上没怎么处理朝政,已经做好了撤帘还政的准备,以至于她收到济王赵竑死讯的时间,与普通民间百姓差不多。
还是偶然间听到宫中侍从议论,她才得以知道。
“回禀大娘娘,济王已于押送京师途中自缢。”
“你为何不告诉我?”
“臣不想让大娘娘忧心。”
“老身还没有撤帘,何来忧心之说?”
赵昀的回答,让杨太后不由生出一股怒气。
虽说她同样不待见济王赵竑,并且还废黜了他的皇储身份,扶植了赵昀嗣位登基。
但赵竑怎么说也是先皇嗣子,杨太后乃他名义上的嫡母,如今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自己连个消息都不知道,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皇家再怎么无情,难道连人伦孝道都没有了吗?
“臣,知错。”
赵昀拱手向杨太后致歉,他已经逐渐行使了身为帝王的权力,潜意识里面忽略了临朝称制的存在。
“你呢,难道也没想着告诉老身?”
杨太后把目光挪到王忠的身上,这可是跟了她几十年的老人,结果放在皇帝身边才仅仅半年,就连如此重要的事情都向自己隐瞒了吗?
“臣知罪,还请太后娘娘责罚。”
说罢,王忠就匍匐在地请罪。
王忠仅是请罪没有任何解释,就意味着他是故意为之。
说实话,这一刻杨太后心中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愤怒。
赵昀能如此快速的拉拢王忠,意味着他的手段跟个人魅力极强,这是属于帝王的优良配置。可王忠毕竟是自己身边的老人,哪怕杨太后对于权势兴趣不大,依旧免不了有这种失落感。
“罢了官家,这个天下终究要交到你的手中。”
“老身只想知道一点,济王到底是如同传言那样被史弥远毒杀,还是你动的手。”
说完这句话,杨太后就把目光死死的盯着赵昀,仿佛想要看穿他心中真正的想法。
“回禀大娘娘,济王乃名义上的手足兄弟,臣定然不会做手足相残之事。”
“济王薨逝,臣断定乃史弥远所为,也只有他有这个能力。”
赵昀面无表情的回答了杨太后的疑问,脸上看不出一丝心虚的表现。
其实从当初杨太后劝说自己接纳史秋雨入宫,并且妄图缓和与史弥远的关系那一刻起,赵昀就知道老太太本质上有着妇人之仁,与吕后、武后这种临朝称制的大女主不同。
赵昀还知道就算自己承认干掉了济王赵竑,杨太后也只能选择默认接受,局势上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但是以杨太后的性格,会在心中存在着一根刺,影响到自己与她的母子关系。
有些时候善意的谎言是必须存在的东西,能让杨太后更容易说服自己。
果然当听到赵昀否认的回答,杨太后神情很明显的松了口气,她与宋宁宗夫妻数十年,万万不想在自己手中出现手足相残的场景。
这样百年之后仙逝,她无颜面对已故的先皇,以及赵氏皇族的列祖列宗。
“官家,你准备向史弥远动手了吗?”
“嗯。”
赵昀点了点头,如今箭在弦上。
“明日老身便会颁布诏书,宣布撤帘还政于官家。”
“官家必须要以亲政的身份拿下史弥远,这样他才会成为你文治武功道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杨太后连夜赶到赵昀寝宫,除了确认济王赵竑的死因外,就是赶在赵昀动手之前让皇帝名义上亲政。
因为只有这样,铲除权臣才会算皇帝的功绩,才会震慑住朝野八方,以及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嗣子赵昀,终于到了掌控天下的时刻。
“臣,谢过大娘娘。”
赵昀自然是明白杨太后紧急还政的用心,说实话哪怕双方没有血缘上的母子关系,他此刻内心里面都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自己这一步走来,杨太后确实帮助良多。
望着赵昀朝自己深深鞠躬,杨太后走过去握着他的双手,有些动容说道:“老身毕竟是个妇道人家,朝堂上的事情帮不到多少,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史弥远过不了老身这关。”
杨太后这是向赵昀表态了,她不会再赋予法理权废帝,赵昀就算输了也就做回傀儡,座下的皇位无人撼动!
“孩儿知道。”
赵昀紧握着杨太后的手,笑着回了一句。
他入宫以来对杨太后一直保持着恭敬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用着“臣”的自称。
今夜他想告诉杨太后,双方关系不再是太后跟皇帝,而是母与子。
“好,好。”
杨太后笑着连连点头,眼神之中闪烁着泪花。
……
次日清晨杨太后亲笔手书发出最后一道代使皇权的圣旨,向百官宣布撤帘还政于赵昀,彻底结束了为期大半年的垂帘听政生涯。
与此同时赵昀这边投桃报李,给杨太后加了寿明两字尊号,来展现自己对母后的敬重。
当这个消息传递到史弥远耳中的时候,他心脏猛的咯噔一跳,一股极其强烈的危机感席卷而来。
史弥远这次没有召集朝堂的文官党羽,而是第一时间把殿帅夏震给叫了过来,让他最近一定要牢牢掌控住殿前司跟步军司兵马,关键时刻等待着自己的号令。
同时为了反击赵昀与杨太后,临安城内四处疯传运船停运的消息,并且京师高门望族名下的粮铺,开始统一哄抬粮价营造出缺粮的紧张氛围。
很快就如同赵昀预料的那样,恐慌情绪开始在百姓中蔓延,无数人涌上街头疯狂抢购粮食,唯恐慢了一步就再也买不到。
就在史弥远认为临安会陷入一片混乱,小皇帝无法处理局势最终只能找自己求助的时候。临安附近各大官仓与义仓的储备粮开始投入市场,瞬间抑制住了粮价飞涨的趋势。
开启官仓的应对方式,是在史党以及世家大族的意料之中,他们很快就派出府中侍从佣人去抢购储备粮,妄图形成挤兑的场景,彻底打崩朝廷的应急对策。
前期也确实很顺利,朝廷储备粮根本经不起这样抢购,就在眼看着要见底的时候,京湖最大粮商吴氏商行放出消息,调集了百万米粟驰援京师。并且第一批粮食已经抵到了临安码头,不信的百姓可以亲自去看看。
吴氏商行的名声在临安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敢放出这样的风声,那必然是有备而来。
于是乎临安城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场景,百姓们纷纷跑到码头确认,还真就看到了堆积如山的运粮船停靠在码头,正在等待着脚夫卸货。
几乎就在瞬间,临安城的粮价就由巅峰跌落谷底,况且粮食这东西还不适合长时间储备,否则就会变成陈粮卖不上价。
之前那些高价抢购的临安世家望族,纷纷低价抛售粮铺的米粮,妄图找到个接盘侠接盘挽回损失。对于这些低价抛售的粮食,吴氏商行以及朝廷官仓来者不拒,有多少就收多少。
董成健与吴氏商行的东家,同时也是自己的亲家吴傅,望着堆积如山的粮仓可谓是笑得合不拢嘴。
其实吴氏商行在短短时间内,根本就无法运抵这么多米粮抵达临安,码头上的那些粮船除了上面薄薄一层,下面都是一些其他物资堆砌,纯属使了个障眼法。
但临安百姓之所以会相信,一方面是吴氏商行的商誉摆在那里,另外一方面就是临安在开启官仓之后,短期内实际并没有严重的缺粮危机,完全是人为营造的恐慌情绪。
只能说史弥远走的每一步,都在赵昀跟董成健的算计之中,十几年的大权独揽宰辅生涯,让他已经忘了势均力敌的感觉,更没去做到知己知彼。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粮战,史弥远实则输的不冤,同时也开启了兵败如山倒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