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帝真难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4章 济王之乱

宝庆元年正月初二,湖州叛乱的消息正式传到临安,引发了朝野内外一片震动。

包括两府执政在内的朝廷朱紫大员,紧急前往了垂拱殿议事,毕竟皇族叛乱与农民起义有着本质上不同,前者天然带有一定的成功率跟法理继承权,影响要恶劣许多。

更别说济王赵竑本身就是前皇储,他继承皇位比新君赵昀要更加名正言顺,一旦起事做大可谓后患无穷。

“宣执政,湖州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济王会突然叛乱?”

郑昭先来到垂拱殿后,立马就朝着知枢密院事兼兵部尚书的宣缯问了一句。

前往议事的朱紫大员仅是得到湖州叛乱的通知,并不知道事件的详细起因跟过程。

宣缯是枢密院中仅次于史弥远这个枢密使的二号人物,旁人不方便直接向史弥远询问,就只好先从宣缯这里打探点消息。

“湖州叛军趁着除夕夜官衙松懈之际发动叛乱,目前湖州城已经被叛军占据,济王赵竑在州衙以黄袍加身,知州谢周卿率领城内官吏拜见。”

听到宣缯的解释,郑昭先直接倒吸了一口凉气。

叛乱这种东西也分个轻重缓急,有些人造反不会把矛头直指皇帝,往往会打个什么“清君侧”的名义,或者更隐晦一点打个“勤王”的头衔。

济王赵竑这下可好,造反真就是装都不装一下,直接就黄袍加身命官员跪拜如仪,相当于把自己退路全部给斩断,与朝廷方面形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前有楚州兵变,后有湖州谋逆,这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接连出事,怎么大宋有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感?

“济王虽然生性鲁莽,但也不至于做出谋逆之事吧,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郑昭先毕竟是朝廷老臣,可谓是看着济王赵竑成长,他知道赵竑这人情商很低不懂圆滑,否则也不会得罪杨太后跟史相公,落得个废黜皇储贬居湖州的下场。

可要说他有胆量谋逆,这点郑昭先持有怀疑态度。

济王赵竑要真有这个胆量跟果决,去年先皇病危期间就会抢先入宫掌控局势,压根就不至于走到今天这种局面。

“有没有隐情本官无法妄自揣测,但湖州发生谋逆那是事实。”

说到这里的时候,宣缯停顿了一下,然后靠近郑昭先小声补充道:“济王那边还以李全的名义揭榜州门,说要声讨史相公擅自废立之罪,真是有些不自量力了。”

济王还把史相公废立之事写入了檄文?

听到这里,郑昭先只能无奈摇了摇头。

单单谋逆造反,如果影响力不是很大,并且老老实实投降朝廷的话。

说不定官家跟杨太后看在先皇的情份上,以及安抚朝野内外对于济王赵竑失去皇位的同情,可能会宽宏大量处理,仅选择废为庶人囚禁终生,至少还能捡回性命苟活一生。

现在牵扯到了史弥远,按照郑昭先对他的了解,绝对会斩草除根不给自己留一丝隐患。

济王真是太冲动了呀。

郑昭先叹了一口气,然后才开口问道:“宣执政,本官听闻是湖州渔民潘氏兄弟联合发动的叛乱,为何会以忠义军李全的名义揭榜州门?”

“这点本官就不太清楚,从湖州那边放出来的消息,好像忠义军李全部拥护济王谋逆,并且派出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

“但是淮东制置使赵范,建康马军司都指挥使杜杲,都没有向朝廷通报李全部异动的军情,想必济王赵竑是在扯虎皮拉大旗。”

宣缯的这番话语,倒是有些冤枉济王赵竑了,联合李全起事还真不是什么扯虎皮拉大旗,相反是被人放了鸽子!

去年末李全主导了楚州兵乱,朝廷中枢最终选择绥靖的冷处理方式,让身处湖州的潘氏兄弟看到了南宋君臣的软弱。

他们认为拥立济王赵竑的时机已到,到时候只要振臂一呼,朝野内外当初对废立不满的忠义之士,定然会云集响应。

为了拉拢到足够对抗朝廷的力量,并且秉持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观念,潘氏兄弟还专门派人前往淮东联络李全,双方结盟约定好起事日期进兵接援。

结果湖州这边倒是起兵造反了,楚州那边李全压根就没有任何动静,别说答应好的二十万兵马,就连一根毛都没有看到。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潘氏兄弟只能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下去,依旧用李全跟忠义军的名义发布檄文。就算此举不能逼迫李全出兵,至少能把他给拖下水,朝廷方面不可能不防。

就在殿内朱紫大员窃窃私语之际,赵昀的身影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

“拜见官家。”

“诸卿免礼。”

赵昀摆了摆手,然后坐在御座上问道:“湖州济王叛乱,尔等有何对策。”

几乎就是在赵昀话音落下的瞬间,中书舍人真德秀站了出来拱手道:“回禀官家,济王虽莽撞孤傲,但绝非谋逆之人,还请明察!”

在场众大臣没有谁比真德秀更了解赵竑,他担任济王老师多年,明白自己这个学生确实没有帝王之相。可赵竑秉性不坏,更没展露过什么狼子野心,怎么可能会突然传出谋逆造反?

真德秀大胆猜测,济王赵竑是被有心人挟持,期望利用他前皇储的身份获利!

只不过真德秀身为利益相关者,他的辩解毫无说服力,执政薛极当场就站出来反驳道:“真中枢,吾等知道你与济王有过一段师生之谊,但身为朝廷命官切不可以私废公。”

“湖州济王谋逆已是铁打的事实,此乃十恶不赦之重罪,朝廷决不能姑息放纵!”

说罢,薛极就拱手向赵昀说道:“臣请官家下令讨逆!”

薛极的强硬态度,让真德秀可谓是心急如焚,他只能跟着向赵昀劝说道:“此事定有隐情,看在济王乃先皇子嗣,官家手足的份上,还请先行派遣特使抵达湖州探明情况,再行讨逆决定也不迟。”

“真中书,济王用李全的名义发布檄文,意味着湖州叛军与忠义军私下勾结。如果派遣特使贻误战机,湖州叛军与忠义军同流合污,此责你担当的起吗?”

执政宣缯也是大声反驳,济王赵竑的檄文触碰到了史弥远的底线,那么必然不能给他留有活路。

“臣愿以性命担责!”

真德秀一字一顿吐出这句话后,就当场跪下朝赵昀重重一拜,眼眶在情绪的冲击下显得通红。

这等场景的出现,让在场部分大员内心忍不住动容,真德秀能为济王赵竑做到这一步,已经无愧于人师身份。

“臣认为真中书言之有理,此事还需慎重处理。”

乔行简此时站了出来,表明自己支持真德秀。

两人虽然在对金的政治理念上,有着无法调和的巨大分歧,但双方对于彼此的人品绝无怀疑。

乔行简相信真德秀如此求情,不仅仅是出于曾经老师的身份,还有济王赵竑叛乱之事,其中可能存在着误会或者隐情。

“臣也认为先行派遣特使,更为合适。”

工部尚书邹应龙紧接着出列,毕竟此事涉及皇家颜面,能低调处理最好不要走到起兵讨伐这步。

见到接连几位大臣站出来反对,史弥远脸色有些阴沉。

就在他准备暗示史党成员继续进言的时候,御座之上的赵昀却开口道:“史相公处事老成谋国,对此你有何意见?”

赵昀的话语让殿内众大臣,纷纷把目光放在了史弥远身上,大家心里面都明白宰相的意见,将最终决定济王赵竑的命运走向。

“谋逆若不严惩,来日必将效仿者云从。”

史弥远淡淡吐出这句话,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此时真德秀脸色变得惨白,他心中已经隐约预感到济王赵竑会有怎样下场。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真德秀把目光望向御座上的赵昀,他期望官家能明察秋毫,抱着宽仁厚德之心给济王一条活路。

赵昀注意到了真德秀眼神之中的乞求,可他却挪开了自己目光,面无表情道:“那史相公打算如何平叛?”

“就目前情报来看,忠义军李全部并没有参与湖州叛乱,臣认为命殿前司虞候彭任领兵征讨即可。”

彭任?

对于这个名字,赵昀没有多大印象,意味着他在历史上并不出彩。

另外湖州平叛之事,赵昀不会让自己牵扯其中,否则到时候济王赵竑一死,就很难引导舆论把锅全甩在史弥远头上。

于是乎他点了点头同意道:“那就依史相公安排。”

“老臣遵命。”

面对这木已成舟的定局,真德秀呆呆站立在原地,直到身边同僚纷纷退出去,他还是没有任何动作。

见到真德秀这副失神的模样,乔行简叹了口气来到他的身边劝慰道:“真中书,我知道你顾及师生情谊,可济王行了谋逆之举,就注定不可宽恕。”

“事情并未调查清楚,为何就提前下达定义,官家他明明可以再给济王一个机会的。”

真德秀痛心疾首反驳,他与赵昀相处这小半年,知道皇帝有多聪慧跟敏锐。

湖州叛乱来的太过突然跟蹊跷,并且没有李全忠义军的参与,起兵就是一个必死之局。济王哪怕再怎么鲁莽做事不经过脑子,也不会没有丝毫准备就自寻死路。

真德秀相信皇帝,同样能察觉其中问题所在。

听到真德秀这固执的言论,乔行简却摇了摇头长叹道:“真中书,常言道义不经商,善不为官,慈不掌兵。”

“如果给了济王这个机会,那就意味着官家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帝王。”

“相比较君王优柔寡断,在下认为乱世更需要果断无情!”

说罢,乔行简就转身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