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问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成立时只有50多人的小党,成长为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宣告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员人数达到448.8万,截至2021年6月5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党的基层组织为486.4万个。中国共产党如何能从上海的石库门走向北京的天安门,从上海的兴业路走向北京的复兴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能够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中国共产党承载的初心使命既是精神上的“钙”,也是永葆青春的“保鲜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承载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担当了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这是党能够不断成长壮大的秘密。这些使命不是传播上帝福音的“使命”,而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初心使命。一个肩负初心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面对敌人,必然一往无前、浴血奋战;面对困难,必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面对风险挑战,必然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新中国成立前,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共170多人,42人牺牲,约占四分之一;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共55人,15人牺牲,约占四分之一。“两个四分之一”足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所经历的苦难与曲折。建国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两大奇迹”足以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赢得的胜利与辉煌。中国共产党有先进的理论指导,由先进分子组成,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仰,有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必然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必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中国共产党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文中反复阐述一个观点:资产阶级的贡献在于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却把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上,形成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破解这个矛盾,就不可能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不可能消解异化,实现自由。为彻底解决这个矛盾,马克思、恩格斯设计了一条现代化新路:成立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方面,克服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确保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以实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于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发展中大国成功找到了现代化新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由此,党的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关联在一起。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内在逻辑联系,党兴则社会主义兴,党强则社会主义强。同理,社会主义事业愈是发展壮大,党越是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与党的队伍发展壮大几乎同步发生,相互促进。
要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政党。世界上超过一亿人口的国家,绝大部分都实行联邦制,中国有14亿多人口,以单一制作为国家权力的组织原则,而且还很成功,这令许多人想不明白。其实,在中国这样的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个党和国家根本组织原则和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协调、综合、代表各方利益,使各方面的利益诉求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人民意愿和要求的公约数,党的领导已经成为单一制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抽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央和地方就会“打架”,这个单一制结构就会失灵。而党的领导越是能融通于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国家的制度化水平就越高,国家能力就越强。同理,国家能力越强,就越会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直至把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曲折,依旧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要归功于党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这两个传家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国共产党把党的政治建设的成果变成了正义的力量,把党的思想建设的成果变成了真理的武器,再把正义的力量和真理的武器交给了人民群众,最终汇聚为推动社会革命的不竭源泉。而每一次社会革命的结果,都必然把真理的武器成功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武器,把正义的力量成功转化为中国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动力,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螺旋上升,直至把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我革命的丰富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如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加强党内监督、发挥人民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选贤任能、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等等。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党之所以能够从弱小逐步走向强大,根本原因在于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推进社会革命取得新的更大成就。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革命者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