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主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传承的定义

传承是一个和创新相对的概念。传承是指后人继承并传播了这一创新的想法,并且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做出进一步创新。创新需要传承,因为传承是创新的结果和测量,传承能反映这一创新的想法对于后人的影响,一个没有传承的创新,就像仅停留在脑子中的想法或者没有任何人读过的论文,可能都算不上创新。因此,有影响力的创新就必须得到传承。创新的强度或者大小,可以用它的影响力来衡量。创新的影响力不仅包括直接用户,也包括受创新启发而引发的其他创新。成功的创新成果可以成为其他创新的“踏脚石”,失败的创新尝试也可以被后来的创新者借鉴。

传承不应当被理解为完全复制,本书描述的传承,强调在复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再创新。其实只要不去刻意压制创新,任何过去的创新都可以被利用成为进一步创新的“踏脚石”。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创新活动就像一个传承接力赛,每个创新都是基于前一轮创新的传承。

传承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养育后代。如果把生育看作基因的传承,那么自从有了两性繁殖,每次基因的传承也伴随着创新,因为每个孩子的基因都是父母基因独一无二的组合。基因与模因(meme)的创新和传承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观点由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先提出,并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如果把人比喻为计算机,其硬件就是基因,软件就是模因(想法),人类文明既需要基因的创新,也需要想法的创新。[1]本书中所提到的生命的意义,指的是广义的创新和传承,既涵盖了想法的创新和传承,也包括基因的传承。

有人会说,把基因和想法相提并论有些牵强。的确,两者的表象完全不同,但是背后的逻辑却十分相似。首先,生育和养育孩子与科技创新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有关科研创新的不确定性会在下一章详细论述。其次,生育(包括养育)孩子和科研创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后,两者的回报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要到后世才能体现出来,都是为人类文明的长期繁荣做出贡献。由此可见,两者都是为了给后世留下些什么,所带来的意义感和成就感是相同的。

有人会质疑把人口比作硬件的说法:如果科技创新足够先进,那么就不需要这么多的人口了,所以生育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要回应这个质疑,就要回答人工智能能否完全替代人类工作,包括能否完成创新的工作。我试图在本书中回答这个问题,结论就是创新活动还是要靠人类完成,所以人口是创新不可或缺的要素。想法的创新离不开人口的繁衍,就像软件离不开硬件一样。本书下文会详细论述人口和创新的关系。为了区分,本书一般把养育孩子称作“传承”,把想法的创新——狭义的创新——称作“创新”。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创新和传承就是生命的意义。人类文明的意义,就是通过创新和传承来实现长期繁荣。什么是长期繁荣?最直白的说法就是,要数量多、空间广而且一直延续下去。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延续的过程要有趣。细菌虽然也无处不在,而且存活了几亿年,但是无趣。追求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就要实现世世代代不断有丰富多彩的新生活。总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持续为人类的知识大厦或者基因大厦添砖加瓦。

有些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知识的创新和传承,有些人则帮助他人实现创新和传承,比如医生和保姆。创新和传承也涵盖养育后代,很多人把生育和养育孩子当作最大的成就。人生匆匆几十年,如果能够为社会留下点什么,为人类社会的长期繁荣做点贡献,那就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