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事不过三

数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同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一样,须臾不可缺少。人们谈论事物时也习惯归纳成数字,如一来二去、三从四德、五颜六色、七上八下、八九不离十等等。宋代大学问家邵康节的《山村咏怀》,就是用一到十的数字来描写山村景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是过去幼儿启蒙的必读课:“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数字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个数字都隐含着一定的意义:“一”代表着先进,“二”代表着副、其次,“十”代表着圆满,“八”“九”代表着充实,“五”代表着中间,“三”“四”“六”“七”虽然不上不下也不中,但也有其隐含的意义。特别是“三”,使用频率之高,隐含意义之广,高居各数字之首。“三”有“大”的意思,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还不大吗?“三”也有稳定的含义,所谓“三足鼎立”,代表江山永固的鼎,就是三只足。

三,在中国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首先要归功于老子。老子在《道德经》中把这个世界的来由说得非常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不说“三生四”或者“三三得九”呢?为什么不说“四生万物”或“九生万物”呢?不得而知。我们臆测,老子的“三生万物”是由万经之首《易经》中的阴阳观念推演而来的。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调和就是最佳境界,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就足够了,有了三就可以阐释万物的道理。

三,在中国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我想也是与中国的“中庸”文化有关的。极端有两个,两个极端一调和,便出现了第三端。考虑天和地,便想到人;考虑左和右,便想到中;考虑日和月,便想到星。于是便有了:世有三才天地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木土,人有三宝精气神;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军队有三军,左军、中军、右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祖宗要问三代,人才要论三杰。

一个普通的数字的“三”,在中国人的头脑里,会浮现出太多的道理。不论什么事情,说到三就差不多了,于是有“事不过三”之说。

事不过三。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何为“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够了,这三条足以说明一切做人做事的原则,如说四省、五省反倒不伦不类、画蛇添足了。

事不过三。大学问家王国维摘取三段著名的宋词来比喻循序渐进的求知过程。第一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佛家也说认识世界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一个段子说的也不错,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态度,也要经过三个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事不过三。宇宙间的灵气——天、地、人,无它;自然界的光明——日、月、星,无它;世间的人才——天才、英才、雄才,无他。

事不过三。三个同样的字放在一起也有独特的意义,众、品、晶、淼、焱、垚、森、鑫、犇,不一而足。“三”本身其实也是由三个“一”组成的。

事不过三。我这里梳理了做人做事做企业的“八个三”:

做人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做事有三宝——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落实于韩非;

求知有三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交万友;

读书有三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领导有三面——做之师、做之亲、做之君;

用人有三等——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统御有三要——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为取天下;

一忙除三害——忙得没有时间花钱、忙得没有时间生病、忙得没有时间讲闲话。

事不过三,是中国人的人生经验,也是中国人的哲学理论。所以,遇事要三思,三乃正、反、合;格局讲三度,三乃至广、至深、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