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市脱贫攻坚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概述

神木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总面积7635平方千米,是陕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市),辖14个镇6个街道326个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神木市共有户籍人口46.03万人,常住人口57.19万人。神木市与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吕梁山区隔黄河相望。北部镇街资源富集,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中南部镇街沟壑纵横、生态脆弱、土地贫瘠,受丘陵沟壑地形制约难以进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城镇空间拓展。因此,中南部镇街普遍基础条件差、缺乏发展活力,是全市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神木山大沟深、坡陡地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收入以农为主,广种薄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财政每年拨出4.4%用于社会救济。1958年后,农村生产大队对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社员实行“五保”制度。但是,这种单纯的救济式扶贫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1990年前后,神木人均财政收入仅为70多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400元;有15%的农业人口未摆脱贫困;已经脱贫的也很不稳定,返贫率较高。1994年,神木被“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列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此后,神木抓住国家实施片区扶贫攻坚的重大历史机遇,将农村工作重心向扶贫开发倾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经过艰苦奋斗,到2000年左右神木的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7年,神木率先成为陕西省第一个全国百强县。2011年,神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上升到全国第36位,跃居西北第一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98元,但城乡之间、北部乡镇与南部乡镇之间的差距仍十分明显。2015年,全市农村户籍人口34616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818人,贫困发生率为5.1%。

2016年,神木市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向建成小康社会发起冲锋。2016~2020年,神木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着眼于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保障、饮水安全、住房安全、道路畅通、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问题,全力以赴补齐短板、千方百计提升弱项。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53亿元(市本级资金7.05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48亿元),实施了939个扶贫项目(产业发展项目2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01个,能力提升项目13个,其他项目15个)。2017年,神木市5个贫困村出列;2018年,剩余19个贫困村出列。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2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9249户1928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退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35元。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收入不断增加,农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动力显著增强。神木市脱贫攻坚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脱贫攻坚中,神木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神木市实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的“双组长”领导机制;设立了脱贫攻坚“十办三组三保障组”部门体系,成立脱贫攻坚“九个工作专班”;建立了市级领导包抓、部门包扶、“四支队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驻村帮扶、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企业结队帮扶贫困村或低收入村的帮扶体系。24名市级领导、18家市级帮扶单位、150家帮扶企业、74名驻村干部、2300多名帮扶责任人以及其他社会帮扶力量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

2016~2020年,神木市制订了全市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各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及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移民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障、金融扶贫、企业帮扶等专项工作方案,为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提供遵循;压实“三级书记抓扶贫”主体责任,市、镇、村三级书记“面对面”访贫问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市委书记遍访率为150%、镇街党委书记遍访率为203%、村党支部书记遍访率为425%,累计解决了1271件困难问题;定期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重点工作调度会等,安排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神木市完善督导奖惩机制,制订出台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方案、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脱贫攻坚工作监督检查奖惩办法等制度;组建了脱贫攻坚督导督查组,实行日常督查和集中考核等制度,对各扶贫队伍、帮扶责任人进行督查指导。与此同时,神木市强化正向激励引导,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主战场,对工作突出、成绩显著的扶贫干部优先提拔使用。2016~2020年,神木市表彰奖励了700多名扶贫干部,提拔使用了252名扶贫工作干部。

回顾决战脱贫攻坚的历程,神木市描绘了一幅幅壮美的扶贫开发画卷。脱贫攻坚中,神木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各类扶贫项目“百花齐放”。神木市按照“优杂粮、扩蔬菜、强畜牧、增药材”的产业发展模式,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产业扶持“三补一奖”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采取开辟公益性岗位、培育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厂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开展创业扶持、订单定向培训等措施支持贫困人口通过就业创业增加收入;落实15年免费教育政策、教育扶贫政策和控辍保学责任制,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部享受教育资助、控辍保学率达到100%的目标;实施了健康扶贫工程,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参加新合疗(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并开展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使贫困户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精准选聘生态护林员、森林防火管护员,落实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难;全面落实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致富快车道;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实现脱贫攻坚“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神木市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齐步走”,将扶贫开发与扶贫扶志、扶贫扶智融合,帮助贫困群众拔除思想和能力上的穷根。神木市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开展道德讲堂进学校、进贫困村、进贫困户活动,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评选各类先进典型,增强贫困群众见贤思齐的正能量,倒逼贫困户自觉反省;规范约束村民行为,制定移风易俗红白事办事标准,杜绝红白事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现象;建立征信平台和“红黑榜”发布制度,广泛开展诚信市民、诚信商户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了“失信惩戒,守信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神木市还从“扶智长本领”入手,统筹职业教育资源,综合运用“菜单式”“田间地头式”“课堂+基地式”等方式,开展脱贫致富带头人及贫困群众实用技术等培训,让有劳动能力者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或技能。此外,神木市在贫困村设立了“爱心超市”,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和参与乡村建设可获得对应的积分,并使用积分兑换物品,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神木市树牢“一盘棋”工作格局,加大特殊群体保障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神木市建立“医养结合”养护机制,选定定点医养结合中心,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按照“政府主导、本人自愿、亲属配合、社会协助”的原则,对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对象进行集中养护;开展孝善养老扶贫,落实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责任,子女为老人缴纳的孝心赡养金的由市镇两级政府给予孝心奖补,形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全面提升农村低保覆盖率,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纳入低保范围;对无人监护或父母无监管能力的农村留守儿童加强监护,落实监护责任人;利用敬老院、幸福院、养老院等机构,为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同时,为残疾人按月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020年5月,神木市将农村低保审批权限全面下放给各镇街,使得审批周期由50个工作日缩短到25个工作日,低保救助更加精准,服务困难群众更加便捷高效。

脱贫攻坚中,神木市形成了不少扶贫开发新模式和脱贫攻坚典型经验。神木市创新推进“三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即光伏扶贫带动、村集体经济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主发展模式。在全市24个贫困村全部建成光伏电站,收益资金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帮扶等方面。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实施“三变”改革,引进合作社、企业发展产业项目和农业基地建设,贫困户通过资产、资金入股等方式参与分红。设立专项奖补资金,鼓励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同时,实施“三补一奖”到户产业扶持,对畜牧引种补贴80%、农机具购置补贴70%、新建圈舍每平方米补贴60元、发展种植和养殖给予不超过5000元的奖补。

神木市建立了“一二三四”就业模式,就业帮扶成效明显。“一”是建立一套实名制台账,逐户核实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就业愿望、培训需求、岗位需求等,进行全程跟踪服务。“二”是开展两项技能培训,以贫困户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为目标,开展订单式、委托式培训。“三”是开辟三类公益岗位,针对“三无”贫困劳动力,开辟一批农村森林防火、保洁、公路养护岗位;针对贫困大学生,开辟一批环卫、治安、社会保障协管员等服务性、辅助性公益专岗;针对有劳动能力无技能的贫困人口,开辟了企业特设公益岗位。“四”是拓宽就业渠道四种方式,通过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吸纳、产业就业、认定扶贫工厂等途径,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神木市实施了“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神木市发挥市内企业众多优势,按照“政府倡导、企业参与、群众受益”的思路,将企业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先后确定150户企业结对帮扶133个贫困村和低收入村,累计落实帮扶资金1.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50个。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发展产业项目、消费扶贫、安置就业等多种方式,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问题,推进全市农村区域整体发展。中鸡镇纳林采当村曾经是无产业、无村集体经济、无青壮年劳动力、无增收来源的“四无”贫困村,在引进恒源集团农丰农业公司、长青健康科集团有限公司等帮扶企业后,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集体经济,成为全市脱贫攻坚典型村。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奋斗起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神木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神木市对已出列贫困村扶持力度不减、政策不变、标准不降,对已脱贫户结对不脱钩、监测不放空、政策不断档,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在全面研究返贫致贫各类风险的基础上,建立了68个长效机制解决返贫致贫监管、权属、职责等问题;扎实做好防返贫对象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与帮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导致的生活困难户进行常态化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神木市跟进巩固脱贫攻坚期间实施的产业扶持项目,提高扶贫产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强了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运行管理和收益分配;管好用好扶贫资产和基础设施,持续发挥扶贫资金项目效益;采取以工代赈、乡村公益岗位和本地企业吸纳就业等方式,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

脱贫攻坚中,神木市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城乡面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全社会的众志成城、共同努力,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不懈努力,也归功于精准、科学的工作方法。

百年初心不改,百年前赴后继。在新征程中,全市干部群众将秉持“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续写新时代神木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