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泛着阳光的青石街
第六节
泛着阳光的青石街
(一)
要说如今还能想起在大学生涯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那便是在大二那年学校组织的那场艺术系的同学们集体外出写生。
清晨六点左右,两辆大巴车载着“昏昏欲睡”的大学生们驶离校园。而我,却在第二辆车上无比的清醒。因为我的画具和行李都在第一辆大巴车上,一直担心会给我搞丢了,虽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是自己亲自放进去的,因为两辆大巴是同时发动的,而且都是载着同一专业的学生,连同到达的时间都是计算好了的。
但作为一个出门检查门是否关好都要花费十分钟的人来说,只有在内心反复上演把画具放进车门的那一瞬间心里才会觉得踏实一点。
但不一会儿,注意力就被窗外一点一点亮起来的景色分散开了,困意也瞬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两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来到了这座古镇。
直至这时,我都还只是单纯的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写生景点,并不会发生什么其他的故事。如今想来,是当时的自己确实没有想的过于复杂,只当是一场简单的学校安排的外出写生之旅。
这样的想法,着实简单了些。
(二)
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集合吃早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址写生。很荣幸被当选为我们那一组的组长。
但第一天好巧不巧,天公不作美,碰到下雨天,我们只得临时组织大家在民宿的过道上“安营扎寨”,画着我们前一天采风拍下的风景。
看来老师还是有经验,或许是选中“雨镇”那一刻就已经预料到了这一幕,让我们到的当天下午就去提前采风。
那天坐在民宿的过道上,画下了廊桥座椅,微风斜阳。
第二天天气转晴,我们就早早出门了。
我们还是选择了一座古桥。
感觉古镇最不缺的就是桥。有连接古今中外的桥,有连接过去将来的桥,还有连续虚幻现实的桥,还有承载着岁月风霜的桥。
那里的商铺都是古风古色的,下了雨之后更是一幅不用任何描绘的天然水墨画,还有那随风飘扬的红灯笼,那是画里最鲜艳的一抹点彩。不可或缺。
(三)
雨后的古镇,看着格外有一种特别的格调,一种描绘不出来的感觉,要说接近的那种感觉,只有在陶渊明老先生的“桃花源记”里能窥探出一二。
这是在写生结束一周后,看着手机里拍下的照片脑海里闪过的念头,那时的自己似乎只顾每天的画作,都没有好好的,仔细的,慢下脚步来走进这座古镇。
现在怀恋的,也是当时那种每天置身于画中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感觉,却也是当时最容易被忽视掉的感受。
似乎在那里,自由是最不值得提及的,因为那里,有超越自由的一切。那里的一切,都像是隔绝了城市的喧嚣,另起的一座“世外桃源”。
那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打卡全勤,只有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自然一起工作,真是别有一番感受。那是一种超越世俗的腾空,一种超越平淡的升华,在那里,你会找到你想找到的一切答案,包括你自己。
(四)
此刻忆起,差点遗漏了那片云。
那时夜晚趁着凉风泛舟,也是一件不错的惬意事。
可我只觉得这样的天气容易挨冻着凉,可他倒喜欢这吹得人打冷颤的风,然后再约着出来画一幅夜景,说是别有一番意境。
我跟他,就是在学校安排的那次古镇写生相识的。
当时我是自由分配,并没有强求说组员必须一起集体行动。所以,我选择一个人背着装着画架和画布的画包来到了一个桥墩下。这个桥墩并不是一个打卡地点,反倒很少有人走到这儿来。或许是因为我绘画时不喜被人打扰的原因,这儿幽静,景色也不错,就选择在这儿坐了下来。
“怎么不跟着大部队走啊?”
就是这个说话的声音,算得上老成,但又算不上太老。
“我习惯一个人慢慢画。”礼貌性的回复了他一下。
“笔法不错嘛!”
“谢谢。”我俩就这样有来有回的聊了几句。
后来,他干脆就在我旁边席地而坐,“教我画几笔呗?”
说实话,我很讨厌这样的搭讪方式,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还是友善的回应了他,“你学过吗?”
“小时候练过几笔。”
之后,在画包里翻找到我之前用过的速写本和一支3B铅笔递给他,“吶,给你。”
他接过,道谢后,直接就在地上坐着画了起来。再在这之后,他的一番操作,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低调的大佬。
他在纸上下的那几笔,就够我练上几个月的。后来,我也就干脆没画了,直接停下来站在他身后观摩,谁知一站就是一下午,连群里通知我到集合点吃饭我都没注意,都是组员最后给我打电话,待我发现时,都已经过了集合时间点十分钟了。
“大师,教我画画呗。”估计他都能明显感受到我的语气变化,因为我自己都不自觉的感觉语气缓和了许多,“还有,你是怎么知道我是跟着学校一起出来的,我可是一个人坐在这儿的。”
“你那个画包我在好几个地方都看到过,排除巧合,应该是统一买的吧。”
“就因为这个?”
“当然不是。”
他成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还有你的椅子。”他这一提我才想起,我们的椅子后背上印着学校的名字,和专业院系。
这就是我跟他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留联系方式,纯粹也是因为他出神入化的笔法。
(五)
后来,我尝试着时不时发点我的小作业给他,估计他本着“为人师表”的胸怀和态度,每一张都批改的很认真和中肯,算是那段时间我的“外挂”最强配置。
我也是隔了一段时间才知道,他居然真的是美院的老师。
之后,我也时常跟着他一起外出写生,只要是能对上我学校放假的时间。我也有幸跟着一起去看了不少古镇的风景,也去到了不少景色秀丽的地方,让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仅仅只“禁锢”在校园里。
“为啥会捎上我一起呀?”
“因为觉得你的笔法与他们都有不同之处,一样的风景在你的画纸上总能看见不一样的描绘手法和呈现方式,很难得。”
“嗯?”
“因为你能把近在眼前的景画出一种朦胧感。”
“想知道为什么吗?”
“洗耳恭听。”
我没有说话,只是摘下了眼镜。
他看到之后,那应该是一种不知接下去该如何接话的笑。
只是后来,他从美院离职后,我们也就没有再约着出去写生过。
(六)
后来,他在课外兴趣班教小朋友们画画,我有时抽空也会去看看,我去的话,那堂课他就能稍微轻松一些,因为我会去检查修改一些小朋友们的画作,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跟他,忘年交算不上,顶多可以算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他教我绘画,我教他如何在画上“搓”出朦胧感。
所以,也感谢他吧,直至现在,我都没有荒废掉这个爱好。
就像后面我询问他原因,说仅仅只是因为他惜才。很少看到有人用这样的手法绘画,我是第二个。好吧,我接受这个理由。而且,是非常高兴的接受。
就像远处的一片云,只要我用力向前追逐,他就会一直在,然后给予我方向和力量。也像是云后面一直追随着的风,一直在后面为我加油鼓劲。
(七)
后来,我断断续续画了些许的画,在他的课外兴趣班上。听他的学生说,我当天画完的画都是被他装裱好挂在他的办公室里,也有一些留在了教室里。问及他最欣赏的,还是我跟他第一次见面时画的那座桥墩。或许是因为有特别的意义吧。
“姐姐,你今天跟我们一起去吧?”
是我之前帮忙修改过她画的一个小朋友。
“去哪儿?”
“我也不知道,不过,他说要带我们去画云。”
“画云?”
“嗯,姐姐一起吧,我们都想看看你‘搓’的云。”
“我——‘搓’——的——云?”
“对呀,老师说你的画都是‘搓’出来的。”
过后再想起这件事来,记忆最深刻的点那肯定是我们那天去的那个地方。
天气确实不错,环境也不错。蓝天打底,云层分明。那天“搓”的云,也格外明亮。
(八)
“你当时真的是惜才吗?陈老师。”
“那是当然的呀!”
没错,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肯定,给了当时的我莫大的自信心,也间接的让我之后的笔法都变得自然、自信、随性了许多。
那晚趁着廊桥夜风,我们聊了很久,探讨绘画技巧,相互分享着去过的写生打卡地。感觉我们像是在“查漏补缺”。
之后,到饭点,就去到了一家农家乐,在那里见到了他的夫人,一位一看就很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士。仅是远远看着,都能感觉到那不一样的气质。
“是小张吧?我可听我们家老陈老是夸你。”说话间,给我递来了一杯茶水,“说是那段去古镇采风的时间,碰到了一位才女,很有自己独特的绘画见解,想收你为徒呢。”
“真的!”我雀跃的像是快要从椅子上蹦起来,“陈老师可从没这样当面夸过我。”
“他这人,当着面,自是什么话都讲不出来。”
话音刚落,我跟师母都相视一笑。
只剩下陈老师一人在默默喝着茶水,一言不发。饭桌上的气氛,却更加浓厚了一步。
后来,我们交谈甚欢。
记得,那晚的云,都比平时散的更慢一点。
我们,是在月亮出来的时候,散场告别的。
不知下一次与陈老师再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
我只知道,现如今的我,有许久都没有“搓”画了。距离上一次“搓”画,是三个月前。也不知陈老师的近况如何,应该还在兴趣班教画吧。只是如今的我再看到云时,便就会想到那天陪衬的蓝天,和我落笔时的那一抹晚霞。
再后来,我每“搓”一幅画都会署名寄给陈老师,请求他指点一二。就一直保持着这样的频率,直至一周前,我收到了陈老师一封特别的回信——是他近期画的一幅画。
(九)
后来,我们离开古镇的那天,天气格外的晴朗,像是许久都没出现过的好天气,太阳也格外的耀眼,照着整座古镇。
待这儿的这几天,可没少下雨,但都是急雨,来去匆匆,倒也没有耽误学校安排的任务和老师派发的画作数量,每天都按时按量的完成。
坐在回程的班车上,心里突然一种莫名的不舍渐渐涌上心头,只是当时被嘴里的美味分散着注意力并未察觉,在抵达学校的那一刻,脑海里就已经控制不住的在回忆起刚到古镇时的场景。因为现在此刻的我正跟朋友说着那里有什么什么样的没见过的树,又是什么什么没吃过的美食。尤其是那块我差点被滑倒的青石街,不知现在怎么样了,是否上面岁月的痕迹又添加了一轮。
当然还有那片特别的云,不知是否还在那里,还是被风吹的不知去到了何方。希望下次去的时候,抬头还能望见。
其实瞧不见那片云也没有关系,因为在那里的每片云都何尝不是它呢。
(十)
得空之余,打开相册翻看着相片,感觉时间又回到了去到那儿的第一天。
初到古镇的欢声笑语此刻又在耳边响起。
只是现在阳光不似当时那么好了。这是我第二次去到古镇时的感受,是的,确实不巧,碰上了几天的强降雨,把我们的计划全部打乱。
可在心里留下的那些记忆,在这座古镇留下的痕迹,我想并不会被这场雨所冲淡。
就像刚开始讲的那样,不曾想过,这么一段简单的写生之旅会让我记挂至今,或许也正是因为它的简单吧,所以才会让人如此的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