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二姐苏凤
当苏云接过邮差李勇写的文章,答应帮他看看将对方送走后,之后才有时间查看汇款单上的信息。
收款人:苏云。
汇款人:苏凤。
汇款单位:川省山城日报社新闻编辑部。
看到二姐苏凤的名字后,苏云才知道这是二姐会给他的钱。
之前的稿费一直拿二姐汇钱当幌子,没想到幌着幌着还真就给幌来了。
给他汇了20块钱。
几乎是一个月左右的工资。
要知道人除了工作还要吃喝拉撒,二姐已经结婚了,估计也有了小孩,还要养家,平时给自己也几块几块的邮寄,估计根本就没什么存钱。
现在竟然直接给他汇了一整个月的工资。
估计是这工资刚发到手里,还没焐热会就给他回了过来,这怎么能让苏云不感动。
通过汇款单位,他也知道了二姐现在所在的省市,更知道了二姐单位的名称。
川省山城日报社新闻编辑部。
他的二姐竟然也是给文字打交道的,就是不知道在新闻编辑部具体负责什么工作,是文字编辑还是外出采访的记者?
和汇款单一起来的还有一封信,苏云打开一开,果然和他想的差不多。
心中的大概意思是听说弟弟结婚了,因为太远,工作又忙,所以就没有抽出时间过来。
再加上又没什么积蓄,所以给他汇的钱也是等发工资后才给他汇过来的,最后希望他和弟妹好好过日子之类的话。
有苏国龙那样自己家吃不饱也要时常接济他的大哥,有苏凤这样平时都给他汇钱,知道他结婚后,在没什么存款的情况下还将发到手的整月工资都给他汇过来的二姐,苏云顿时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家的温暖。
因为重生,他失去了前世的父母,却又拥有了如父如母的大哥和二姐,老天还是待他不薄的。
即便姐夫能赚钱,二姐往后的这一个月肯定也会此而过是哪个一段时间的苦日子。
苏云也不是没有想过,把钱再给二姐汇过去?
可是从汇款单上的回款日期来看,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如果他再汇过去,等二姐苏凤收到又得再过去十天半个月。
到时候,二姐就差不多发下个月工资了!
苏云只能收下素未谋面的二姐的这片心意。
不过回信还是很有必要的。
回信中,苏云首先是感谢了一番二姐这些年来的帮助,之后又将自己全力帮助媳妇考上大学,也有可能在一个多月后去媳妇考上大学的城市里工作的事说了下。
并嘱咐二姐以后不要再汇钱了,可能到时候自己已经走了收不到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不想再给二姐添加负担。
等以后他跟着媳妇去城里工作后,就会写信告诉她。
写完后又看了看没什么问题,这才折叠好塞到了一个空白信封之内。
然后,又在信封上填写收件人,收件地址和邮编等信息。
原本想等下次邮差李勇来送信送报纸时再让他捎走,但是转念一想,反正要去镇上采购,就直接拿上信和汇款单回家,和侯香玉一起去了镇上。
取钱的同时,再采购一番。
紧接着就把给二姐的信上邮局寄了。
然后才找的黑市长发男子,双方已经有过一次交易,所以这次很顺利。
回来时又买了一堆东西,不但将二姐汇过来的钱花了个干净,连带着也花了他自己的三四块钱,现在他身上只剩下了三块多。
等第二天苏云在村大队办公室,看邮差李勇写的狗屁不通的文章时,他才感觉要赚钱了。
即便往后色这一个多月吃喝不愁,但是如果侯香玉真的能考上大学,侯香玉在省城有家,或许不需要钱,但是他却是需要在省城租房安家。
购买生活用品什么的哪哪都需要钱。
如果要是侯香玉家里人一时半会的给他找不到工作,他还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所以这兜里没钱肯定不行。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足够他再写两篇小说出来,赚个百八十块来傍身。
再说延河杂志编辑部。
距离十号出版当月杂志已经过去了一周多的时间,不光销售略有提升,就连读者往编辑部中邮寄的反馈信件,也越来越多。
这不,早上门卫孙大爷又抱来了几十封读者来信。
除了少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都是诉说关于最新一期的杂志上发表的老三和静秋的故事。
并且绝大多数还都是女性读者,一边夸奖书中老三和静秋纯美的爱情故事写的如何如何好,身边的人就有这样类似的例子,一边又控诉叫苏云的作者将老三的结局写的太凄惨,欺骗读者的眼泪。
有的读者则是问老三和静秋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因为不管时间年代还是背景,都和当前时代下所发生的事息息相关,让他们都不由自主的带入进了书中的老三或者静秋身上。
有的女读者则是问现实中或者作者身边有没有老三的原型,如果真有,她们愿意以身相许。
还有不少女读者来信是控诉作者的,想要其修改文章的结局,凭什么非得把绝世好男人老三写死,要写死也是把女的写死。
或者是通常的大团圆结局。
甚至有些奇葩男读者,还偷偷摸摸的来信问作者苏云是男的还是女的。
如果是男的就算了。
如果是女的,会不会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来的小说,甚至他愿意替死去的老三继续爱她。
编辑部负责看信的二十多岁女编辑陈岚,为此也颇为头疼。
原本以往编辑部来的读者信件都是提修改意见的,或者某某文章怎么怎么好,或者不好的。
像老三和静秋的故事这样一经发布就纷纷引来众多读者回信的也不是没有,但却屈指可数。
往往都是些文学界的牛人写的文字。
不同的是:人家都是讨论的是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之类的,但这次却是第一次因为一个爱情故事所致。
开心的是杂志效率攀升,甚至在身边的亲戚朋友中都传开了,并且还偶尔讨论。
悲催则是负责查看读者来信的女编辑,每天正事还没有干,光是花费在看信上的时间就不少,让她不厌其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