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江南地区的经济一体性

从经济联系的角度来看,上述八府一州之地也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地域。施坚雅曾把以往学界关于经济区主要特征的看法作了总结,指出一个19世纪的中国经济区应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一个经济区应当是该地区高层中心地(high-level central place)的最大经济腹地;(2)该经济区的核心(core)是连接该区内各高等级城市的主要贸易路线的集中之地,这些路线所构成的网络的密度由核心向边缘(peripheries)递减;(3)核心是主要经济资源(特别是人口)的集中之处;(4)河流的流域是决定一个经济区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因为该河流的水系所提供的运输网络是该地区经济整合的基础。简言之,一个经济区应当有一个人口和财富集中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的是一些人口和财富密度逐渐递减的同心圆。该地区主要城市的商业腹地都在该地区的边界之内,这些城市之间的商业联系很密切,而最密集的城际贸易几乎都在该地区的核心部分注51

施氏总结出来的这些特征,对于界定一个经济区来说很有意义。以这些特征为标准来看,上述八府一州之地所形成的地区,应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经济区。首先,如前所述,这个地区都同属太湖水系,因此太湖水系所形成的水路网络将此八府一州之地连成了一个整体。其次,明清时期,这个地区已存在几个具有高层中心地功能的大中商业城市——苏州、南京、杭州、松江(明)—上海(清)等,而这八府一州就是这些高层中心地的基本经济腹地。再次,在此地区的高层中心地中,有一个中心地(即苏州)高踞其他各中心地之上。苏州不仅位于太湖水系的中央位置,而且也处于此地区内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因此也居于江南水路交通网的中心。江南绝大多数重要城镇,都有水路与苏州相通。第四,在明清时期,这八府一州之地已形成了一种具有核心—边缘关系的地域分化结构。苏州不仅是江南最大的商业城市,而且也是最大的工业城市。其人口和财富的集中程度在当日中国城市中无与伦比,可以说是该地区的最高层中心地。在此中心周围,由南京、杭州、松江(明)—上海(清)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核心区。此核心区内集中了八府一州内的大多数城镇、人口与工商业,而在此核心区外的其他部分(主要即太湖以西的宁镇丘陵和浙西山地)在城市化、人口密度和工商业繁荣程度等方面均逊于核心区内的部分,而且在经济上依附于后者,属于边缘地带。因此从施氏所总结的主要特征来看,这八府一州确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区。

不过,在这个经济区与严格按照施氏标准界定的经济区之间,也存在着一个重大差别,即:此地区内一些大城市的商业腹地,大大超出了此地区的边界。其中,南京和杭州两大城市既是苏、浙二省的省会,而且地理位置又靠近这八府一州地区的西部边界,所以它们的商业腹地并不完全局限于边界之内。不仅如此,这两个城市是仅次于苏州的全国最大的丝绸产地(南京同时是全国最大的木材市场之一),因此在某些方面,它们的贸易范围甚至超出长江下游地区。至于苏州,更是如此。作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苏州及其近郊集中了全国最大的稻米、棉布、丝绸、木材等市场,其商业腹地辐射到全国大多数地方。无怪乎施氏认为苏州城是19世纪中叶以前中国惟一拥有全国性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其经济腹地可以说延伸到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注52事实上,不仅是这些大城市,就是江南一些专业化的市镇,贸易范围也往往越过上述边界。注53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个地区视为一个按照施氏标准界定的普通的经济区。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当看到:总的来说,这个地区内各中心地之间的联系大大超过它们与外地的联系,它们各自的基本商业腹地主要还是在这个地区之内。这种密切的内部经济联系,使得该地区确实可称为一个经济上的统一体,或者说一个完整的经济区。但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地位,这个经济区同时也在全国处于中心地位,而这种地位又使得这个地区的经济具有一种“开放”的特点,因而颇有异于施氏所划定的其余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