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苏轼朋友圈里更多的,是各种粉丝,比如小迷弟米芾。
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迁襄阳。苏轼与他来往不算多,但先后交往近二十年,足以称作朋友。
初次见面,是在苏轼被霉运缠身的1082年。
那一年,苏轼46岁,米芾31岁。
为了在书法界闯出点名堂,米芾冒着风险,到黄州拜访苏轼,希望他指点一下自己。
这段经历,米芾在《画史》里记录道:“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竹枝、一枯树、一怪石见与。”
初次见面,酒兴正浓的苏轼就让米芾贴纸上墙,可见苏轼对这个小兄弟是非常认可的。
分别之后,米芾听了苏轼的劝告,“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往后一生,米芾都是苏轼的死忠粉,处处维护偶像。
想起这个小兄弟,苏轼内心一定是温暖的。
1101年,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苏轼从岭南回归,见到米芾。此时苏轼65岁,米芾50岁。
在游览金山的时候,有人请苏轼题词。苏轼微笑着说:“有元章在。”
当时的米芾,已经是大宋第一书法家。听到偶像谦虚之言,米芾赶紧作揖:“某尝北面端明,某不敢。”
苏轼拍着他的背说:“今则青出于蓝矣。”
这世上,帮助他人走向成功,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苏轼在仪征染病,米芾多次前往探视,并冒着暑热送“麦门冬饮子”。不久,苏轼抱恙上路,病逝常州,米芾连作《苏东坡挽诗》五首,纪念自己的偶像。
乌台诗案中,有不少人受影响,王定国是受处罚最重者之一。虽然他祖上两代高官,又是元老张方平的女婿,也未能幸免于难,依旧被贬到偏远的岭南宾州。其歌姬柔奴不离不弃,坚决随行。
苏轼一直对他有愧,怪自己连累了朋友。苏轼在黄州写过一首词,所念者就是王定国:
后来,两人在开封见面,柔奴表演歌舞助兴。
听罢南行的故事,苏轼问柔奴:“去南方不苦吗?”柔奴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文豪十分感动,后填词一首:
只要一个人的心安定下来了,那他所在的地方,就应该是故乡(“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后来到杭州任职。
一次,他遇到老朋友、收藏家钱穆父,为他写词一首:
钱兄,你一直在路上,心态也很端正,高尚的情操令人景仰。
人生就像个旅店,我们都只是短暂的住客。
这首词被谱写成歌,听来非常美妙。
我最近听董宇辉的版本,循环播放,很是感动。
有的朋友,是须臾间的欢愉。
比如在黄州,苏轼遇到张怀民时的情景,大文豪是这样描写的:
此小品文正文共八十五字,将苏轼的好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一名罪官,欣然起行,闲庭信步。
苏轼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两个睡不着的人,干脆夜游一番。
多浪漫,多潇洒!
正因为这些朋友的存在,苏轼在困境中才能够感受到温暖。
转眼间,他又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去温暖更多的人。
因此,不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持内心的火热,也许不经意间的举动就能温暖某个人的心,让他走出世间的泥泞坎坷。
苏轼对米芾的神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