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嚣人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天道与人道

《天道与人道》

这个话题其实有点深奥,何为天道?老子的《道德经》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虽然几个字,却蕴含大智慧,对道稍作了解释。

现在任何人对《道德经》的解读都是一家之言,况且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节第一句话就说了,道可道,非恒道!很显然,道与佛说法一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只能靠自己去觉悟,所以才有了开悟者或得道之人。但我还是想凭借自己的一些思考,谈谈个人对道的一些见解,善鱼以下观点仅做抛砖引玉和文学理解之用。如您认可,也做个学习借鉴!

谈道之前,我们先从狭义范围来讲,由于人生存在地球上,以下的道先从地球范围说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要揭开道的面纱,运用逆推思维,需要先从人道开始。

什么是人道?人性就是人道,那么什么是人性?人性就是人的基本属性,这也是人类区分其它动物的最根本属性。人性容易缺失,便需要秩序,有了秩序便有懂得责任,有了责任便能教化人心,自然而然!

既然自己和他人属于同类,那么了解人性就先从了解自己开始,读懂自己是读懂别人的第一步,不自知就不了解人性,不知人,老子也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就是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

说起人性,就不得不提佛教中所提的人性三大弱点:“贪嗔痴”,这是人的本性,只要是人就有这个弱点,没有弱点的人已经成为了圣人,

古往今来几千年,成为圣人的人用手指头都可以数得过来,比如老子,孔子,王阳明,耶稣,佛祖,苏格拉底等人,可以说这世上所有人都存在这三大弱点,这概率已经趋于无限大,已经属于一种必然!

那我们先看看佛教里“贪嗔痴”是怎么定义的,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嗔:不随自己心意时产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贪嗔痴”是人性的特点,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而能正视它们的存在,对己反人性,对他人顺人性的人都是深谙人性的人。

我们要学会直视它们,与它们共存,让它们自生自灭,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它们,企图消灭它们。你也永远无法把它们彻底消灭,就像你永远无法消灭你的影子一样,有身即有影,如影随形,不离不弃,与你同在!也只有当你开悟了,空掉自身这个“肉体”时,你的影子自然就不见了,因此我们只能正视它们,觉悟它们,懂得了人性,也就懂得了人道!

再来谈天道,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遵从的是自然规律。什么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就是达尔文讲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细分自然规律,又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阴阳四季,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该做的事情。一天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而人道遵从天道,也就是人们通常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冬天收藏。

其次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强者为尊。我们经常看动物世界就明白了,比如狼吃羊,狼只能吃掉实力比它弱的动物,不能吃掉比它强大的动物,比如狮子,这就是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大到国家间,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这个法则,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一定都是强者胜出,弱者淘汰出局。

最后是盛衰有常,循环运动不止。比如春夏秋冬、四季轮换,白昼黑夜、循环不止,生老病死、新陈代谢等这些自然现象都是日常所见。阳光在黎明初照时候是弱,然后开始一点点变强,到正午时分达到最强,之后又开始一点点变弱,黄昏之后便消失了,然后每天继续重复着。人的生长衰老,也是如此,婴儿刚刚出生是一个弱的状态,到中年至刚至强,进而转入老年,直到生命消失,但过程中又有其它新的生命不断诞生。最后做个总结,人生有两大本领需要掌握:一是洞穿人性,二是看透规律,人性是人道,规律是天道,它们合起来就是道。道就是规矩,既有所能,必有所不能!

现实中我们常常感叹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是世界法则的一种运作结果。强弱转化,有无相生,这是道永恒不变的规律。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换,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其实已经指出了道的属性—反者道之动,是指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老子认为世界万物莫不遵道,道作用于世界万事万物,万事万物皆有道,皆阴阳相生,依道而行。

这是世界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万事万物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而人道遵从天道,我们需要依道而行,顺道而为!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正所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也正如老子所讲:“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道教我们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找到规律,看透趋势,才能游刃有余、趋利避害!

当然,谈到最后,说一句发自肺腑的话:“”用心去实践即是修行,分享即是行善!爱国既是大义。爱人既是善良,理解既是慈悲!包容既是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