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皆知辽王,不晓天子!
“那岳父认为谁最有可能继位?”
“皇太孙。”郭英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太子朱标病逝后,朱元璋便开始着手为皇太孙朱允炆铺路。
这可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老朱一心想让这位毛头小子,继承皇位!
“朱允炆受那些文人腐儒的影响太深,对武将十分忌惮,视我等兄弟几人更是如癣疥之疾。”
朱植继续说道:“本王料定,他日朱允炆继位,第一件事便是千方百计的削藩!”
削藩!
朱允炆登基后,推行削藩政策,以罪名相继将周王、代王、齐王、岷王贬为庶人,致使湘王自焚而死。
燕王朱棣为求自保,起兵造反,这才有了后世的永乐大帝。
而朱植这位辽王,也是削藩政策的受害者,兵权被夺,做了阶下囚。
郭英叹了口气道:“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他掌管宫廷禁卫,对这位皇太孙还是颇为了解的。
若朱允炆继位,他们这些武将同样也落不得好。
可是又能怎么办呢?
朱允炆是朱元璋钦定的继承人,何人敢出言反对?
“岳父是否信任于我?”朱植严肃道。
郭英面色一正:“王爷何出此言?”
“王爷厚待郭家,即便您让郭某人上刀山下火海,我也不会说一个不字。”
“好!”
朱植沉声说道:“那郭将军可愿助本王,统一辽东!”
郭英神色微变:“这,王爷这是作甚?”
“本王要让这个辽东,成为辽王府的辽东。”
朱植一脸坚定的说道:“不仅是广宁,还有沈阳、开原等地,皆知辽王,不晓天子!”
“你,你!”
郭英的内心掀起巨浪,久久无法平复:“你这是要造反?!”
他没有想到,看似胸无大志的朱植,居然有着如此骇人的野心。
皆知辽王,不晓天子,他这是想要做辽东王?!
辽王与辽东王,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却相距甚远。
辽王只是九大塞王之一的边镇藩王,而辽东王则是可以掌控大明最为精锐的二十万辽东猛虎!
“待新帝继位,自然还是要靠自家藩王戍卫边境。”
“辽东三王分立,王爷的身份定然会水涨船高,您又为何生出这般想法呢?“郭英苦涩的说道。
三王分立,这就是朱元璋在辽东的谋划。
在老朱的布局中,新帝继位,有朱植的辽王府坐镇辽东,广宁三卫骁勇善战,无需担忧会发生动乱。
并且,在辽东重镇开原有韩王的安东中护卫,沈阳则有沈王的沈阳中护卫,待韩王朱松、沈王朱模成年就藩,辽东三王并封。
辽东以北可以随时北上,讨伐女真各部,或是对蒙古各部实施军事打击。
倘若关内有变,辽东军也可以随时增援。
至于南边的高丽更是不足挂齿。
待辽东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辽东必然会对东北腹地进一步扩张。
并且,朱元璋早就已经在辽东留下了后手,朱植的两个弟弟朱松和朱模被封为韩王和沈王,藩地分别在开原和沈阳等军事重镇。
待韩王和沈王成年之后就藩,以区区辽东一地的资源供应三位藩王,自然是远不够的。
韩王的这个“韩”字,只怕是高丽半岛上“马韩、辰韩、弁韩”三韩的韩。
广宁城内修修补补的辽王府,就意味着朱植根本不会长久的待在广宁。
彻底王化整个东北地区,才是朱元璋的最终目的。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朱植的封地在北平的东北方,这无异于在朱棣的头上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因为朱棣起兵造反肯定是要往南打,倘若此时朱植发兵攻占北平,再与南军夹击燕王军,朱棣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或许是朱元璋想不到,朱允炆竟然这么蠢。
从地缘上来看,朱棣起兵靖难,最大的威胁便是来自于东北方的辽王朱植。
但朱允炆却因为辽王和燕王的封地相近,担心他们会形成联盟,从而将朱植召入京城剥夺了他的兵权。
就这样将自己天然的盟友给废了,不得不说朱允炆还真是个人才。
“你,你究竟是要作甚!”郭英突然感觉喉咙有些发干。
“郭将军,本王只问你一句话。”
朱植严肃的问道:“若皇太孙继位后,根本就没打算给我等兄弟留个活路,你是选择帮我,还是选择站在朱允炆那边?”
郭英顿时就呆住了。
这个问题,足以令他郭家和朱植满门抄斩。
若换作以前,郭英会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然后将谈话内容抄下送到朱元璋的手上。
他郭英虽然倾向辽王府,可效忠的还是朱元璋。
但现在不一样了,救命之恩如同再生父母,朱植救了他郭英的命,那他便是辽王府的绝对拥趸者。
再者,他的闺女是辽王妃,儿子也一直在为辽王府效命。
这位声名显赫的武定侯,在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了令他难以抉择的问题。
其中一方,是他郭英穷尽一生效忠的朱元璋。
另一方,则是对他有救命之恩,郭家今后的靠山朱植。
“好吧,我会向圣上请辞,辞去在皇城的所有职务,并手书一封,向圣上禀明余生将留在辽东。”
最终,郭英还是选择了朱植。
若是让他选择朱元璋或是朱植,郭英可能还是会选择朱元璋。
但选择的对象是朱允炆和朱植。
郭英毫无犹豫的选择了朱植,不为其他,朱允炆远不及辽王半分。
··········
应天府,乾清宫。
那位推翻北元暴政,纵横南北的洪武大帝,已然步入迟暮之年,垂垂老矣。
这位白发老人,正坐在象征着无上至尊的皇位上小憩,或许下一次闭眼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但他身上的霸道之意却丝毫不减,如同一头沉睡的巨龙,一举一动都会牵扯到大明的风云变幻。
他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建立大明伟业的千古帝王。
“陛下,辽东那边来信了。”
身着黑色轻甲,以铁面覆脸的影侍手捧文书,恭顺的站在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的身边并没有贴身太监,洪武年间,太监可以算是历史上地位最为卑微的时代。
而老朱的身边除了亲人外,便只有一种人--影侍。
这是永远不会出现在历史上的人,他们如同是朱元璋的影子一般,如影随形,无孔不入。
朝中文武百官皆对锦衣卫谈虎色变,却鲜少有人知道,锦衣卫指挥使对影侍望而生畏。
“哦....是郭四还是植儿的来信?”
朱元璋悄然睁开虎目,可以看到他的眸子虽然因为年迈而变得有些浑浊,但目光却更加锋芒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