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海精微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文字,也就有了医药,有了关于医学的文献记载。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有过长期领先于世界医学的辉煌,即使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发展迅速的今天,中医学仍能焕发生机,发扬光大,并传播于海内外,受到世界众多科学家的青睐,并为之探索与研究。其魅力所在,究其由,一为其独特的辨证论治诊疗体系指导防治疾病的卓越疗效;一为其精深博大的理论体系能符合现代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

浩瀚博大的中华医学典籍,她是数千年来无数医学家不断实践潜心研究的成就,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同时也反映了中华医学发展辉煌的历史。其中,有现存最早系统创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黄帝内经》,有东汉时期张仲景奠定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伤寒杂病论》,有唐代孙思邈集方数千首的《备急千金要方》,有金元四大医学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学术争鸣、各创新说的代表作《素问玄机原病式》、《儒门事亲》、《脾胃论》和《丹溪心法》,有明代李时珍所著被称为中药百科全书享誉世界的《本草纲目》,等等……。中华医学几千年来的这些典籍至目前为止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出版,不仅给热爱中医学的现代学者和读者阅读、研究带来困难,并且对中医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中华医书集成》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对中国历代医学典籍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和总汇,并根据学科的属性进行分类,力求底本精善、校勘精细、标点准确,改古籍的竖排、繁体为现代通行的横排、简体,为世人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宏富、完善的大型现代中医学丛书,解学者和读者买书、读书之难。清代学者张之洞有言:读书不明选书,读而无功;版本不佳,事倍功半。《中华医书集成》兼目录学与丛书双重功能,既可引导读者登堂入室为发掘中医学宝库提供钥匙,又可为读者提供一套中医学十分完整的百科全书。

世纪之交的中医学是医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研究的领域是健康与疾病,包括如何维护和促进健康,如何发挥智力潜能,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并使患者康复等内容。中医学自身的学术特征,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交融,与人文哲学渗透的学科。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区别,主要是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辨证思维模式具有丰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是中国古代哲学指导下的医学。当今不少学者正在积极探索中医学术发展的途径。首先提出以大学科的观念,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开展学术研究,再者是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挖掘哲学原理对医学的影响和指导作用;从方法学角度看主要是实体本体论与关系本体论的结合,若能相辅相承,将会推动中医学术的进步。有人提出中医学术研究应遵循“继承、验证、置疑、创新”的思路展开。当然继承是源头、是基础,尤其在明确了研究方向,立项立题之后,重视文献研究,占有扎实的本底资料十分重要。联系到《中华医书集成》的出版,为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学者开展中医学术研究可资启迪和借鉴;对于各级各类临床医师可提供防治疾病宏富的经验。

《中华医书集成》编委会相邀全国著名的一些中医学家对此丛书的编纂工作进行审定,首先感谢编委会的信任,并对诸位先晋鼎力相助,如期完成顺致谢忱。编委会全体同志能不畏艰辛、默默耕耘,对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作出如此贡献,诚属难能可贵,令世人敬佩! 然因工程浩大,参编者众多,错漏难以完全避免,祈望海内外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和完善。书将付梓,实为中医学术繁荣与中医事业发展做了有益的工作,故乐为之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永炎

一九九九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