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神
可以说《古事记》于今天最大的意义,在于提出了“何谓神”这一问题。从开头的部分以及神话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异于一神教,接近希腊神话的,也可认为是在记述人类事迹的神话性表达。然而,既然是神,就拥有某种超越现世的力量。可惜这种界限并不明确。后来室町时代⑤时,前来布教的天主教传教士们也并没有将其超越性存在——Deus(宙斯)一词翻译成“神”。
本居宣长在《古事记传》中这样描述神:“迦微 ⑥,是对古代经典中出现的从天地诸神乃至祭祀于神社的神灵之统称。人自不待言,鸟兽草木、山河湖海之类,无论何物,有其不寻常、优异之处,且值得敬畏者均称为迦微。”所谓“优异”,并不止于字面意思,不仅包括尊贵、有功德、善等正面意义。恶、怪奇之物等,只要异于常世,令人敬畏,即称为神。(《古事记传》卷三)以上即是本居宣长的总结。这一定义可谓在充分推敲了《古事记》语言广度的基础上做出的解释。原本“MI”与“CHI”早于“神(KAMI)”一词出现,用来指代拥有非凡力量者(如“海神WATATSUMI”“雷神IKAZUCHI”中的“MI”“CHI”),可视为人格化的神。
江户时代的儒学学者新井白石认为,神代的“神”即指人,并把“记纪”当作历史即古代史来阅读。本居宣长也曾说过“神代的人皆为神”。我们并不能否定这一解读。这种理解方式下,《古事记》中神的神圣性,或者说尊贵性的依据就成为一大问题。和辻哲郎认为,这些神并不拥有绝对性,他们必须按照甚至比天神地位还高的某种存在的意志来行事,并由此将神分为祭祀神、祭祀同时被祭祀的神、仅被祭祀的神、要求别人祭祀的灾神四种。甚至连天照大御神都必须看更为超越性的神的脸色行事。追根究底,这一超越性的神到底为何尚不明确。在这层意义上,和辻哲郎指出了“记纪”中神的一大性质,即这些神是“通往不定神的途径”。这一视角认为,神是否有超越性、绝对性,其答案在《古事记》的文本之外。
佐藤正英对此提出了相反的观点(《日本伦理思想史》)。佐藤指出,《古事记》文本中出现的元初始神为“物神”。所谓“物神”,指的是超越了世俗世界的事物与现象的存在。《古事记》中记载了这些“物神”,即第一次神话。后来又有了包含人的要素的“灵神”的概念,佐藤在《日本伦理思想史》中对此进行了说明。这构成了理解“记纪”中神的性质的重要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