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东南海巡
“好名字~”朱雄英听后不自觉地笑了起来,“真是好名字,好好干,前途无量!”
夸了两句,朱雄英大笑着离去,留下师徒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什么“毛瑟”这个名字让殿下如此开心。
又在学院里巡视了一番,朱雄英便带着亲卫回了皇宫。
年关将近,朱元璋和朱标都很忙,朱雄英便跑去给马皇后请安。
本该在去年就去世的马皇后,因为朱雄英的起死回生,也改变了原来的生死轨迹,不光没有在洪武十五年便去世,反而身体一日好过一日,现在整日在后宫安排嫔妃宫女学习怎么操作改良的九江机,甚至老太监纪梵希的织造厂,马皇后也多有涉及。
“孙儿给皇奶奶请安,皇奶奶您最近忙啥呢?”一回到坤宁宫,朱雄英便感觉轻松自在,不自觉便会恢复几分孩子的样子。
“英儿来啦,吃饭了没?”马皇后很自然的牵过朱雄英的手,满眼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宝贝大孙,“我听你皇爷爷说,你最近又做了许多新鲜玩意,有好东西拿来给皇奶奶看看啊。”
说着把手里正在缝制的布递给朱雄英看:“你看,这就是你做的九江机,搭配那飞梭织出来的布。虽说成色质感都比不得那丝绸锦缎,但是它便宜啊,纪公公说原来手工织一匹布的时间,现在足足能织七八匹布,我大明的百姓往后再也不会缺衣穿了。”
“皇奶奶,这就是上次我跟您说的,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比如飞梭和九江机,就大大提高了纺纱织布的效率,接下来我们只要保证有充足的原材料供给,也就是多种棉花,那么整个大明拥有的棉布便会越来越多,棉布也会越来越便宜,这样每个老百姓就都能穿上棉衣了。”
“其余方面,包括粮食,器具,房屋都是相似的,只要努力推动技术进步,那么先贤所描绘的大同世界便有可能真的实现。”前些日子朱雄英就发现,朱元璋太专断,朱标又太忙,自己满肚子想要提高大明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想法,只有以慈爱著称的马皇后能真的听进心里,于是便常常来和马皇后说关于“科技改变命运”之类的话。
“好好好,你有什么能造福老百姓的发明,尽管去做,奶奶虽然不管朝堂上的事,但是给大孙撑腰,让你能为老百姓做事情,还是可以的,你皇爷爷若是有意见,便让他来找我!”马皇后喜笑颜开,主动给朱雄英撑腰。
祖孙二人说说笑笑,连带着忙前忙后张罗着过年事务的宫女太监们也都面带微笑。
——
坤宁宫一片欢声笑语,文楼却是一片压抑。
“温州卫,台州卫不是八月份才因为杀倭有功,赏了一大批财物!这才几个月,却又来报,卫下竟有数个村镇被倭寇掠杀成空!”
“常茂!孤让你沟通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你却成日声色犬马,这奏报竟是由福建都指挥使司传来的,你每日都在干些什么?!”
文楼内,身着衮龙袍的太子朱标一改往日谦谦公子的形象,少有的在人前大发雷霆。郑国公常茂跪在一旁,不敢作声。屋内一干内阁成员也都噤若寒蝉,没人敢出头替常茂求情。
“殿下,此事关乎我大明数百子民性命,应速速上报陛下,请陛下定夺。”向来刚正的凌汉在一片沉默中出了声。
“哼,不列个章程便上报父皇,要你们这群人干嘛!”朱标仍在气头上,冷冷的回道。
闻言常茂却抬起了头,满脸忿忿:“殿下,臣要请战,臣请三千水师,巡战沿海,不灭倭寇,殿下您杀我的头!”
“杀你头有什么用!”朱标慢慢平息怒火,在心中默默盘算,此事应该如何处理。“父皇向来消息比我这边还要及时,估计早已经知道了,按下不发,估计是要看我如何处置此事。”
“有什么想法,都说说吧~”内阁成立已经快要一年,朱标对于内阁的使用渐渐得心应手。不同于朱元璋喜欢独断专行,朱标更喜欢让这些“聪明人”先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一遍,自己再做出最终的决定。
按最初的设定,内阁是不该有议事的职能的,只是朱标这么用着实在是好用,再加上朱元璋在上头压着,自己也还年轻,便也没有太过在意。
“防倭一直是我大明海防重中之重,臣以为还是要从源头解决此事。”说话的是詹徽,他现在不光是内阁成员,还兼任着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职务,此人向来机敏,善察言观色。
“臣听闻倭寇乃东瀛国武士,因主家战败失去依靠,便入海为寇,常常袭扰我大明海疆,类似失去了地主的佃农,只能做那流民。若是能命令东瀛国主,对其属下严加看管,应当能减少倭寇的数量。”
“辅之以水师清剿……”
“你说的这些跟废话有什么区别!”话没说完,就被朱标粗暴的打断了。
“实行了多少年的海政,你还能拿出来再说一遍,行了,你们干活吧。”说着朱标直接起身离开了,留下几位内阁大臣心惊胆战,面面相觑。
出了文楼,朱标满心烦闷,便想着去御花园散散心。
在半途却遇到了刚从坤宁宫准备回东宫的朱雄英。
“儿臣拜见父王!”朱雄英远远看见朱标脸色阴沉,乖巧的上前行礼。
“是雄英啊,今日去给皇祖母请安了吗?”朱标见是朱雄英,面上稍微缓和了神色。
“刚从坤宁宫出来。”朱雄英老实回答,看着朱标的表情轻声问道:“父王可是有什么烦心的事?”
“与你说说也好,不然要被憋死了。”说着朱标就近找了一处游廊中的美人靠坐下,屏退了随从,便开口诉苦:“内阁虽说帮我分担了不少事务,但真遇到棘手的事情,却又帮不上什么大忙。”
“福建地方来报,说倭寇屠了温州,台州数个村镇,我想让他们出个应对,竟又把父皇的海防政策拿出来说一遍!要他们何用啊!”
听了朱标的吐槽,朱雄英却是哭笑不得,这才不到一年,军国大事都要让内阁出主意,自己这老爹有昏君之象啊。
“这事……父王欠考虑了……”
“什么?”朱标显然没想到朱雄英竟然还说是自己的问题。
“此事涉及数个村镇,数百条人命,父王让内阁出意见,已经远远超出内阁职权了。这事往大了说,已经是军国大事,我大明为此向东瀛国开战都未尝不可,这等大事,应在朝堂商议,由您和皇爷爷决断。”朱雄英不急不慢的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这……”朱标听后一时语塞,过了一阵反应过来,“你说得对,是我近来过于依赖内阁了。”
“此事倒也简单,倭寇不过是些东瀛流落武士加上一些大明沿海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要开海自然能解决,不过皇爷爷向来不喜开海,所以唯有清剿一途,这个差事孩儿愿领。”
朱雄英正好想要练一支水师,若是能领了这个差事,也算是有正儿八经的名头营建水师了。
“那倭寇狡猾的很,你如何清剿啊?”
“所谓狡猾,无非是占了地利,还有情报优势,只要皇爷爷首肯,孩儿自有办法让他们无容身之地。”朱雄英对此却很自信。
朱标见他自信满满,便不再多问,“那我便上报父皇,开春让你巡海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