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心思你别猜
刘邦的脸刷得一下子就黑了,什么人?敢在天子脚下占百姓的便宜?看我不拧下他的脑袋当夜壶!
底下人赶紧跟他汇报,说侵占民田、占人便宜的就是丞相萧何。
萧何?刘邦瞪大了眼睛,你确定没搞错?
绝对不会有错,这是百姓们写的状子,全都是控诉萧何的。
确定是萧何无疑后,刘邦的表情反倒多云转晴,想不到平日里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萧何也有这样一面,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刘邦笑呵呵地收下诉状后,回到宫中,第一时间就把萧何叫了过来。看着眼前涨红了脸的萧何,刘邦一本正经地审问他:老萧啊,你口口声声说自己一心为国,看看这些诉状,怎么解释啊?
事情是自己做的,还能怎么解释?萧何只能连连道歉,说自己一时财迷心窍,请刘邦责罚。
不料,刘邦却大手一挥,没有继续追究的意思:算了,这事是你自己惹出来的,还得你亲自跑一趟,向百姓谢罪。
看着萧何惶恐不安离去的背影,刘邦哈哈大笑。那一刻,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
为什么刘邦没有处罚萧何?很简单,通过侵占土地一事,萧何实际上是给刘邦翻开了自己的底牌,告诉他,我萧何虽然是开国元勋,可我也是一个俗人,我也有贪财之心。
人一贪财,眼界必小,弄权之心,不免逊退。萧何搞臭自己的名声,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刘邦轻描淡写地略过。萧何一看,自己果然没事儿,他那盲目的自信心开始膨胀了,又开始了作死的行为。
身为丞相,关心民间疾苦是他的本职工作。在日常调研走访中,萧何了解到长安城周边人口众多,可是耕地远远不够,粮食供给是个大麻烦。
为了开拓更多的耕地,萧何把目光瞄向了上林苑,这是秦朝时期修建的“皇家园林”,一直都是皇家的后花园和游猎之地。这一日,萧何找到刘邦,给他提了一条建议:长安一带人多地少,百姓们缺少耕地,日子过得很苦。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早就已经废弃荒芜,我想请陛下下令退林还耕,让百姓们进去耕种打粮,留下禾秆作为动物的饲料。
萧何的出发点是好意,不料刘邦却勃然大怒:好你个萧何,一定是接受了商人的财物,竟然想占用我的上林苑!
刘邦立即传旨把司法部长(廷尉)找来,将萧何披枷戴镣,关进了大牢。
萧何一脸无辜,我是为了百姓着想,凭什么抓我?
老萧啊老萧,怪就怪你平日里虽然干工作兢兢业业,却始终猜不透帝王心思,不懂官场游戏规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一草一木都是皇帝的,你萧何有什么资格割让皇家土地来补贴百姓?要是真这样做了,赢了名声的只会是你萧何,而不是刘邦啊!
作为皇帝来说,头等大事是维护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切对此权力的觊觎者,或者可能的觊觎者,都属于被消灭之列。韩信如此,彭越、英布如此,萧何差一点也属于此列,张良如果不急流勇退,只怕也难逃此列。
当然,汉初第一功臣进了监狱,势必会引发轩然大波。老萧的工作作风,大伙儿都是看在眼里的,说他贪污受贿?没有人会相信,当务之急是先把人捞出来。
然而,捞人也是要讲究时机的,眼下皇上正在气头上,这个时候去为萧何求情,搞不好自己就成了萧何的狱友了。
就在朝中大臣们观望的时候,一个姓王的卫尉果断站了出来,大着胆子问刘邦:“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要把他关到大牢内?”
刘邦:“我听闻李斯当秦朝丞相时,有了成绩归功于始皇帝,有了过错自己担着。如今萧何收受商人财物,妄想占用我的上林苑,讨好民众,所以朕才抓了他。”
卫尉:“陛下跟楚军死磕数年,又数次外出平叛。如果相国想谋反,当时在关中留守时,他只要跺一跺脚,函谷关以西就不属于陛下了。相国没有趁机为自己谋利,又怎会在今天贪图商人的钱财呢?”
刘邦一想也是,如果老萧想谋反,当年有大把的机会,何必等到今天?
想到这里,刘邦让人去把萧何带回来。
萧何蹲了几天大狱,虽说在里头没受什么罪,但毕竟老胳膊老腿经不起折腾,久困之下,人也消瘦不少。今天突然被放出,回到这宽敞的大殿中,萧何一时还有些不适应,及至刘邦发问,他怔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叩头道:“罪臣萧何,谢陛下天恩!”
堂下,是蓬头垢面、光着脚丫子的萧何;堂上,是一脸得意的刘邦。
看着年迈的大臣如此狼狈,刘邦脸皮再厚,也觉得不好意思了,他挥了挥手,道:“萧相国算了吧,相国为民请求上林苑,却被我给否决了,我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相国则是贤相。我把你用镣铐抓起来,是想让老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萧何脸上一阵烧,这话他没法接。
在经历了这次重大打击后,刘邦虽然表面上依然对萧何客客气气的,但萧何的心已经冷了。
都说帝王心凉薄,想当初,自己辞去了令人艳羡的公务员工作,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追随刘邦打江山闹革命,一路经历了多少坎坷!刘邦在战场上屡战屡败,哪一次不是自己在大后方为他擦屁股,征兵纳粮,帮助他东山再起?
想不到临了,却因为皇帝的无端猜忌,进了一趟监狱。
身为文臣,最看重的是清誉,如今这段经历,好比在一张白纸上涂了墨水,人生有了污点,这让萧何如何能甘心?
曾经,他们是无话不谈的好兄弟,而如今,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在那万人中央,享受着万丈光芒,自己是匍匐在他脚下的臣子,唯有仰望。
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也罢,就让胸中这郁积的不平之气,尽付这眼前寂寥的山河吧!
晚年的萧何,做事更加谨小慎微,生怕被别人挑出毛病。他把田宅都置办在穷僻之处,也不建高宅大院。别人问他缘由,他给的答案是,如果我的后代贤能,一定会学我一样勤俭;就是不能干,家产也不会被豪强所夺。
日历翻到了惠帝二年。
新的一年,有人大了一岁,有人则是老了一岁。
这一年,萧何病重,躺在床上,只剩一口气了。
皇帝刘盈知道后,亲自前来慰问,他拉着萧何的手,问道:您如果不在了,谁可接您的班啊?
对于这个问题,刘邦其实早有安排。想当初,刘邦临死前,就向吕后交代过,萧何死后,曹参可以接他的班。按理说,刘盈不可能不知道这个安排。但他还是问了,因为他想知道萧何的想法。
萧何知道他在明知故问,答道:知臣莫如君。
刘盈也不客套了,直接问他,您觉得曹参如何?
萧何:陛下已得其人,臣死而无憾也。
这年七月,萧何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