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我与朱元璋争天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37章 明欧之会中

眼见得聊天要凉,明玉珍开口道:“元帅,玉珍此次来确实是为结盟之事。原则上是各守疆土,事有缓急则相助。元帅以为如何?”

“能如此就太好不过。使我无后顾之忧。”欧普祥这时还有攻城掠地的雄心,自然乐得如此。

本来结盟就是对两家有利,一言可决。只是一些细则却要推敲。

“今后两家通商自不在话下,只是有一点还请元帅见谅。不要在玉珍的领地内开香堂、传明教,不知元帅意下如何?”明玉珍眼神锐利的看向欧普祥。

欧普祥已经从儿子那里得知明玉珍参加了芦溪县的拜火仪式,倒把儿子斥责了一番。

欧普祥免去了袁州路的赋税,这是因为他作为袁州路明教事实上的掌控者能通过香堂聚敛钱粮。

这样处置就把剥削隐蔽化了,地方百姓自然归心。当然代价就是财政能力较弱,没法供养大量军队。

“明元帅,那若是将香堂收入两家平分呢?”欧普祥之前是真打算去明玉珍的领地内传教,眼下自然还要争取。

“不算是钱粮的事情。”明玉珍坦诚道,“明教对百姓的蛊惑太强了,尤其是对过得不如意的百姓。”

听明玉珍这样说,欧普祥就知道这一点谈不拢了。在徐宋这个体系中,明王的位置已经被皇帝徐寿辉给占据了,欧普祥也没法拿这个做交易。

“既然如此,这一点就照着明元帅的意思办。”欧普祥无奈道。他知晓两家的实力对比是自己这方更需要这个结盟。他麾下士卒就两万,地盘就大半个袁州路。

明玉珍发现欧普祥肉眼可见的变得不如之前高兴。他自然知晓这个时代只要是一方势力的头目就没有不缺钱粮的,温和的笑笑以缓和氛围,再明知故问地道:“元帅可是觉得军资不足?”

“确实不如明元帅人多地广,我这点地盘养不了多少兵马。”欧普祥对敌人的本性是暴躁的,这会是微微有些酸的与明玉珍搭话。

明玉珍也不着恼,缓缓道:“元帅,玉珍适才讲过你我两家可以做些生意的。这样可好?”

欧普祥看明玉珍的样子,不禁疑惑难道自家还有对方需要的东西不成。他不信的问:“好是好,难道我这袁州还有明元帅看重的货物?还请赐教。”

“哈哈,自然是有的。不知元帅可知道铁炭是何物?”

欧普祥听明玉珍还真的说出一个物什来,便知道明玉珍说的做生意的事情不是空话,他虽然不知道铁碳是什么,但是仍旧笑道:“明元帅要是问邹普胜那个铁匠,他可能还知道,我嘛,只认得石炭,却不晓得铁碳。”

明玉珍示意史天章拿出之前备好的制作铁碳的册子。他让史天章呈上,同时解说:“元帅,这册子里便是制作铁碳的法子。请过目。”

欧普祥翻开图文并茂的薄薄册书,没要三分钟就看完。他疑惑道:“这铁炭只要有石炭就能烧制,难道明元帅境内连石炭也没有不成?”

“自然是有的,只是觉得不如芦溪镇外的好。元帅要觉得可行,玉珍就可以提交易的条件了。”

明玉珍笃定对方会答应。这对于欧普祥来说是拿石头去换成他更需要的钱粮。

欧普祥在明玉珍提到铁碳之前根本不知道对方会要这个东西,他自然对如何交易铁碳没有规划。因此,他打算听明玉珍打算怎么做。

“明元帅,愿闻其详。”

“等我去了萍乡城后,元帅着人把烧制好的石炭运到水运码头边的货栈,只要品质合格,每千斤铁炭,我出四石粮钞来换。”明玉珍一边说,一边伸出四个手指。

史天章听完都是一惊,心道这个价格真的不算低。因为若是按照木炭的效果计算,每冶炼两千斤铁,需要炭一万四千斤,那就是价值五十六石粮钞。

不过这是在欧普祥的元帅府上,他实在不便公开劝谏。

不过史天章的失态已经落入欧普祥的眼中,他看向自己的儿子,只见欧文广轻轻点头。

明玉珍之所以把价格让得高一点的部分原因就是要推广自己的粮钞的使用范围。他见欧普祥在迟疑,猜测可能是不了解自己的粮钞,又或者是在想别的。

“元帅,这寻常的石炭每千斤也就一千二百钱左右,即便开采难一点,也不会超过一千六百钱。这石炭烧制成铁碳只要得法损耗亦不大。这个年月的四石稻谷在丰年也要两千钱上下,要是荒年恐怕四千钱都打不住。”

欧普祥爽朗笑道:“明元帅刊发的粮钞和粮票,我都见过。我适才迟疑的是这粮钞兑换成粮食还是多有不便,为何不以粮票交换。”

“元帅既然更喜欢粮票,自然也可以兑换成粮票,只是元帅要兑换粮食需得提前通告萍乡知州,让玉珍知晓后也好调拨粮食。”明玉珍把这点解释后,又说:“元帅既然知晓这粮钞,必然也知晓粮钞可以当做银钱购买其他物件,比如兵器铠甲。”

“铠甲吗?这倒是真的需要。”欧普祥倒是为明玉珍的开出的价码怦然心动,他太知道铠甲的重要性了。他追问道:“不知道都是什么样的铠甲,价格几何?”

“柳叶铁甲,一百石粮钞一套;铁片布甲,四十石粮钞一套。”明玉珍基本都是加倍的价格出售,当然卖给李普成和王普敬都会是这个价格。

欧普祥想着明玉珍是个厚道人,前面收购铁碳的价格确实仁义,现在又愿意拿出铠甲来出售,第一时间并没想着还价,粗略一算知晓兑换一套铁甲大概要两万五千斤的铁碳,铁片布甲需要一万斤铁碳。

他开口问自己的儿子:“石炭课税每年能收多少?”

“回禀父亲大人,这石炭乃是一九抽分,每年大概二十余万斤。芦溪镇能课税五万斤。”欧文广特别恭敬的回答。

“那还不错,为何课税这么低,课税按照二八分。还要组织人手、钱粮在芦溪开新矿。”欧普祥直接改了抽成比例,他转向明玉珍,搓搓手道:“哎呀,如此也就不劳明元帅准备粮食,就这点铁碳就全部兑换铁甲也是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