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梅子
《酒徒》“写一个因处于这个苦闷时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识分子怎样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继续生存”(见《序》),是香港作家刘以鬯先生名闻遐迩的代表作之一。一九六二年十月十八日起连载于香港《星岛晚报》副刊,翌年三月三十日全文刊完。随后,香港海滨图书公司冯若行先生向作者表示,愿意为它出版单行本;同年十月,《酒徒》最初的图书版本在香港问世。
一九七九年三月和一九八五年九月,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和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先后首次在两地重排印行。
此外,一九九三年四月和二〇〇三年七月,另有香港的金石图书贸易有限公司版和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版(作者修订版)分别重排印行;二〇〇〇年七月,有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排版印行;二〇一五年十月,有台北行人文化实验室(行人股份有限公司)重排加注版印行。这个加注版有《新版前记》和《序》:前者沿用二〇〇三年获益版的《〈酒徒〉新版序》,并在文末加写一段话如下:“二〇一五年八月,黄劲辉导演拍摄我的纪录片《1918》接近尾声,片长约两个小时。全赖他四方筹募资金,制作长达六年,十分严谨。电影在台湾公映前,行人出版社支持《酒徒》在台湾再度出版,并提供严谨注释,希望让台湾读者更容易理解一九七〇年代的香港作品。注解审订得到香港学者萧欣浩、宋子江等义务协助,我衷心感谢他们的帮助。”后者重用一九六三年《酒徒》香港海滨图书公司的《序》。
《酒徒》各种中文版于各地多次再版的现象,在香港小说出版史上实属罕见。
二〇一四年《酒徒》由韩国学者、釜山大学中文系金惠俊教授译成韩文,并于韩国京畿道坡州市创评出版社付梓。
《酒徒》出版后,评论家或誉之为“一部具有创意的小说”,“中国第一部意识流小说,自‘五四’以来,穆时英以后,心理小说上的一次新的转机,一种大胆的尝试,一个创新的实验”;或归之为“文人小说”;或指之为“一本关于小说的小说”[1]……再次彰显了它的与众不同。一九九九年,《酒徒》入选《亚洲周刊》举办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二〇〇〇年,又入选《香港笔荟》举办的“二十世纪香港小说经典名著百强”。要欣赏或研究香港现代长篇小说的成就,不能避开或忽略这部经典。为了让内地广大读者更方便阅读,二〇一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作者商定出版了这部小说的简注本,正文采用的是二〇〇三年七月香港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推出的作者修订版。其中有些词语需要说明,还有部分外国人、地、书、电影的名称与内地通用译法有异,编者与出版社编辑特提供严谨注释,扫除了阅读的障碍。
本次出版的《酒徒》,除保留二〇一八年简注本的注释外,正文采用的是一九六三年十月香港海滨图书公司的初版本。编者在此基础上,改正了一些手民之误,规范了一些标点,对于作者本人、香港本地和特定时代的习惯用语、字词用法,以及量词、象声词、外文译名等未作改动,最大限度保留了原作风貌。本版还增加了作者手迹照、相片;在小说正文后附录一篇作者一九九三年的发言稿《我为什么写〈酒徒〉》和五篇评论的节录或全文,希望有助于读者的深入阅读和欣赏。关于《酒徒》的评论很多,迄今每年都有新作,其中也不乏新意,编者只列出《酒徒》问世后二十五年间部分评论的见解,时间和篇幅有限,自然谈不上求全,仅在举隅而已。
二〇一五年二月九日初稿
二〇二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定稿于香港
[1] 以上引文分别见于附录中振明、黄维樑、梁秉钧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