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建立关系如此艰难
***
这些年我经常收到读者来信,信中谈到他们自以为是的伴侣、爱取笑人的朋友、长大后仍然试图控制他们的父母、独断专行的老板和尖酸刻薄的同事,这些人用各种形式的“微攻击”[1]打击着他们的信心,甚至会让他们怀疑自己。有时候,我们选择结束一段关系,是因为这段关系确实难以维系。
有位女士在疫情期间结束隔离后写信给我,说她经过长时间的隔离后,发现自己很难再回到正常生活。
疫情暴发时,我整整居家20个月,现在刚恢复正常社交。由于身体原因,我刚刚接种疫苗,因此我很担心自己感染病毒,只能远离人群。疫情期间我感染过一次,差点危及生命,幸运的是我挺过来了,但这次经历也让我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孤独和脆弱。
我被公司辞退,最近一直在找工作,面试几次都被拒绝了。有的公司没拒绝,但是也并不重视我,给我开出的条件很低。
曾经我认为牢不可破的友谊,现在也让我非常失望。同事和朋友看到我现在失业,觉得我没什么价值了,都不再和我联系。我在生活中完全靠自己,人际关系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我今年39岁,早已放弃了恋爱结婚的想法。男人总是想在第一次约会时就知道你是否对他有意,而我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确定自己的感受。我对亲密关系没有太多要求,平时互相发发消息,一起散散步、聊聊天,偶尔约会,出来吃个饭,就足够了。
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也许是敞开的,但对我来说,迈出这一步是如此艰难。
长期的孤立和孤独,会使我们对他人产生高度警觉,不再信任他人。如果某件事发生过一两次,我们就会把它当作一种固定模式,认为之后会持续发生这样的事,然后我们就会因此而畏缩,过度保护自己,以避免它再次发生。我们害怕被一再拒绝,因而变得警惕又脆弱。人类是群居动物,如果一个群居动物被从群体中带走并隔离在外,当他再次返回群体时,往往很难融入。他只会躲在边缘地带,不敢冒险,继续保持相对孤立的状态。科学家已经用老鼠和果蝇做过相关实验,我认为就本能而言,人类也没有太大不同。
如果我们在约会或与朋友相处时有一些不太愉快的经历,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把这当成一种常态,认为与人交往都会是这样的,从而证明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友善的,人际关系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会找一些听起来非常合乎逻辑的借口,就像写信给我展示各种证据的那位女士一样。当我们保持一段长时间的孤立状态后,出于本能不想再结交新朋友,我们会用很多推断来支持这种本能,而这样的推断是有害的。
面对这种恐惧和不信任的感觉,我们可以做两件事:一是被这种感觉支配,远离人群,躲到安全的角落里;二是允许自己感受恐惧,并想办法克服。如果我们躲起来,就会不断助长恐惧;如果我们直面恐惧,采取行动,再次建立关系,重新开始与人的磨合,恐惧反而会逐渐消失。
有一种常见的认知陷阱是“非黑即白”。比如我们经常说:没有人会关心别人;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任何友谊都没有意义。这些说法的共同之处在于“两极分化”,认为人生不是1就是10,不存在2到9之间的任何可能。要辨别哪些说法是“非黑即白”,就看有没有诸如“每个人”“百分之百”“没有任何人”“从来不”这样的表达。这都是你基于过去的经历形成的一种偏执的看法,是一种假设和想象,你需要在了解事情全貌之后进行理性思考,而不能情绪用事。我在其他书里说过,现在再说一遍:不要把熟悉的事物当作真理。
如果一定要假设和想象,建议多往好的方面去想,比如,你可以说:每个人都很有魅力,很聪明;大家都很喜欢我。当然,这不一定是真的,但你可以训练自己相信这些想象,因为它们会影响你和别人在一起时的气场以及别人对你的感受。
你对别人的任何假设,都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试想一下,你去参加一个聚会,走进会场时心里想着“没人喜欢我,没人愿意和我说话,人际关系毫无意义”,这样的想法会如何通过你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你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你可能会躲在角落里,避免和人进行眼神交流,在任何谈话中都保持警惕。但如果你这样想:“这里的每个人都幽默风趣,很有吸引力,他们都对我印象不错。我也很幽默,有魅力,又有价值。我想跟他们聊聊我的想法,我也很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这样的想法会如何通过你的表情、肢体语言、眼神和你散发的气场表现出来呢?显然,这会让你更容易接近,更友好,更具亲和力。
我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猜测别人
对我们的看法,如果一定要
猜测,不妨就设想成好的,
这可能不会改变什么,
但会让我们的心平静下来。
很多时候我们不相信“人性本善”。我们总是习惯在想象中与他人建立关系,想象别人的动机、想法和感受,而且都是往最糟糕的方面去想,但这些其实从来没有在现实中得到过验证。所以最终我们成了自己的迫害者,却还为此责怪对方。我们都曾这样做过,从现在开始,跳出你习惯了的思维定式,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别人,这样你就能放松下来,减少焦虑。我们和果蝇相比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我们能认识到自己的本能,了解它,并超越它。我们可以由理性引导行动,而不是由本能。
改变信念系统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变化,关键是要意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意味着对他人的主观设想,判断标准是:你是否只挑选支持你设想的证据,而不是全面观察;你是否在使用“非黑即白”的说法。如果你把对别人的消极想象换成积极的,把你的信念系统从“每个人都很糟糕”变成“每个人都亲切友好”,这会通过你的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最终改变你的人生。我尝试这样做过,我的来访者也试过,效果非常好,所以我强烈建议你也试试。也许你做起来很容易,也许你还需要勇气去改变。把注意力转向希望,去寻找证据来证明有些种子一定会发芽(但如果你不播种,就一定不会发芽)。
现在,和我一起读:“每个人都很有趣,充满魅力,包括你和我,我们都很高兴见到彼此。”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不值得为任何人投入精力”这样的想法,那么你需要加强练习,因为之前的想法是你反复练习过的。现在,是时候升级到下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了。生命只有一次,一定不要做一只果蝇。
[1]微攻击(microagg ression),也就是不易被人察觉的微妙的攻击行为。微攻击不同于普通攻击,并没有露骨的攻击意味,泛指日常互动中的轻视、侮辱、贬低以及边缘化某类成员的言语或举动。这样做的人有可能是故意的,也有可能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冒犯了别人。——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