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掌大权(公元前336年)
Beginning of His Reign(B.C.336)
最终,亚历山大继承了父亲腓力二世的王位,但这个过程实在出人意料。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腓力二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他想要顺利开始这次辉煌的亚洲征程,就必须同奥林匹娅丝和亚历山大和解。不仅是因为他期待亚历山大能在远征中助他一臂之力,更为重要的是,把这样一个对自己充满敌意和仇恨的儿子单独留在自己的王国是件非常危险的事。
因此,腓力二世派人给奥林匹娅丝和亚历山大送去了充满善意的和解书信。当时,母子二人已经在伊庇鲁斯安定了下来,奥林匹娅丝的哥哥正是伊庇鲁斯的国王,而她的朋友和家人也都住在那里。一开始,伊庇鲁斯国王被腓力二世对待自己妹妹的态度激怒了,但腓力二世通过不断协商和书信往来,慢慢地平息了伊庇鲁斯国王的愤怒。最后,腓力二世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嫁给了他。这场纷争总算落下了帷幕,随后奥林匹娅丝和亚历山大又回到了马其顿王国。而此时,马其顿王国正在为腓力二世的女儿准备一场盛大的婚礼。
这桩婚事是腓力二世促成的。除了要安抚他的前妻和儿子,并和伊庇鲁斯国王建立良好的关系外,他还准备在这个隆重的场合给予希腊诸城邦的国王、贵族和将军无上的荣耀。因此,他特意准备了这场豪华、漫长的婚礼,并广邀希腊诸城邦的权贵和显要人士。
与此同时,希腊诸城邦的贵族和知名人士也都送来了贺礼。他们似乎都想在这场豪华的盛宴上讨好腓力二世。实际上,他们是带着私心来的。腓力二世此时已经是希腊大军的最高指挥官,他将率领大军远征亚洲,完成这一伟大壮举后,他必将到达权力的巅峰,其影响力也将大大增强。所以,各城邦都渴望参加这场辉煌的远征,从而获得更多的权力和荣誉。于是,所有人都投其所好,极力恭维腓力二世。要知道不久之前,他们还在与腓力二世剑拔弩张地对抗,但现在,腓力二世确立了其无上权威后,他们便都转而为他效力,帮助他扩张势力。
腓力二世当然不会去谴责这些人的虚情假意。实际上,他对他们也没付出什么真情。给他们一些好处只是腓力二世的一种手段,他想通过这种方式将他们变成自己向权力和荣誉最高峰攀登时的垫脚石。同样,他们对腓力二世的期待也是这样——借助腓力二世获取更大的权力和荣誉。然而,从表面上看,他们的友谊又是如此真挚而热烈。
有些城邦为他送来了做工精美、价格昂贵的金王冠,还有些城邦派来使者向他表示祝福及表达远征必胜的信心。雅典——当整个希腊文学与艺术的中心——派人献上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将远征亚洲的壮举提前描绘了出来。诗歌中的腓力二世当然是大获全胜。他率领大军一路前进,越过了艰险的道路、峡谷,击败了数目众多的敌军,取得了意义非凡的胜利,获得了亚洲所有的财富和权力。不过,为了对这首诗歌做出公正的评价,我们必须指出一点:因为它所描绘的场景是虚构的,所以诗歌中所刻画的腓力二世和波斯国王的形象也是虚构的,甚至连名字都是虚构的。
最终,这场盛大、奢华的婚礼在马其顿王国的一个城市正式举行。婚礼盛典上还安排了竞技表演、军队及公民大游行等。成千上万的观众聚集在这里,一同见证了这场盛典。在游行队伍里,还有一支由各种神像组成的队伍。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的雕像极其精美,立于高高的基座之上,香炉、香料摆在周围。雕像一出现,便吸引了大量的人。他们围在雕像周围,举行各种虔诚的祭祀仪式。接着,第十三尊雕像出现了。它比那十二尊主神像更宏伟,代表着被神化的腓力二世的雕像。
乍一看,我们会认为这是一种对神的亵渎。其实不然。因为古人所崇拜的神,正是一些被神化的英雄和国王。他们生活在更早的年代,因为杰出的功绩而被人们称颂,在混沌的时代,经过口耳相传的演变最终升格为神。这些被神化的英雄满足了人们对神灵的所有想象。所以,在当时,把一位君主奉为神明并不为过。当时,人们仰视这尊神化的国王雕像时,胸中流淌的正是崇敬和敬畏之情,如同对古代英雄一般。
紧跟在这群雕像后面的是军人组成的游行队伍。游行队伍簇拥着身着盛装、佩戴荣誉徽章的君主、贵族、使者、统帅和各城邦的高级将领。士兵们吹着军号,高举旗帜;盛装的将军们骑着战马,意气风发。
终于,腓力二世本人也出现了。他身着白色华服,头戴华丽王冠,走在队伍中央。他为自己在队伍中央安排了一片很大的场地,可以自由走动。这样一来,他比游行队伍中其他城邦的君主更引人注目。他的贴身卫兵紧随其后,但与他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游行队伍朝着大剧院行进,那里将举行竞技表演,诸神的雕像也会被送到那里,安放在一个醒目的位置上,供人膜拜。此时,其他雕像都已经放进了剧院,而腓力二世的雕像刚刚搬到门口。腓力二世正走在通往剧院的大道上,走向为他准备的场地中央。然而,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瞬间,亚历山大的未来及五十个城邦的命运被改变了。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一个站在腓力二世不远处的卫队将领突然穿过国王与众人的隔离区,冲到他身边,在大家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时,一刀刺进了他的心脏,杀死了他。
接着是无法控制的混乱,刺客被一拥而上的卫兵乱刀砍死。不过,在刺客临死前,他们发现他是卫队的将领普萨尼亚斯——一个非常杰出的、有影响力的将军。其实,他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逃生用的马匹和其他工具,但还没来得及使用,便死在了卫兵的刀下。
这时,一个官员迅速找到了亚历山大,把腓力二世的死讯告诉了他,同时请求他立刻继承王位。慌乱之中,大臣们急匆匆地召开了会议。最后,在例行的冗长声明中,亚历山大成为马其顿王国的新国王。接着,作为回应,亚历山大做了一场演讲。所有人都饶有兴趣地盯着这位年轻的国王,他们都想听听他会说些什么。亚历山大还不到二十岁,差不多还算是个男孩。然而,在演讲中,这个男孩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男人应有的自信和果断。他宣布,他立刻继位,并继续父亲的宏图伟业。他说他将尽全力稳定局势,并将局势恢复到他父亲在世时的样子。他还说希望除了国王的名字之外,这个国家的一切都如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改变。
然而,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不清楚普萨尼亚斯刺杀腓力二世的动机。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次刺杀属于私人恩怨,普萨尼亚斯是在报复腓力二世曾经对他的轻视。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次刺杀的主谋是希腊诸城邦的某个派系,他们仇视腓力二世,不愿让他统率希腊联军远征亚洲,所以他们煽动普萨尼亚斯刺杀他。著名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就是腓力二世在希腊诸城邦中的敌人代表。为了激起公民反对腓力二世野心勃勃的远征,为了削弱腓力二世的权威,他曾做过多次强有力的演说,这些演讲被称为他的“反腓力二世宣言(Philippics)”。而“Philippics”这个词也因此流行起来,成为“强烈抨击”的代名词。
据说,当时德摩斯梯尼正在雅典。在腓力二世遇刺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雅典前,他就在一次大集会上宣布了腓力二世的死讯。他解释说自己得到了神的启示,所以能预测腓力二世的死亡。于是,许多人猜测,这场刺杀行动很可能是由希腊诸城邦策划的,而德摩斯梯尼也是参与者之一,普萨尼亚斯只是这个计划的执行者而已。德摩斯梯尼相信这场刺杀会成功,并为之欢呼雀跃,以至忍不住提前公布了这个消息。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波斯人策划的一场谋杀。他们重金收买了普萨尼亚斯,让他刺杀即将远征的腓力二世。但无论如何,由于普萨尼亚斯当场被杀,他的杀人动机永远成了谜。
就这样,亚历山大突然登上了希腊的王位。他继承的不仅仅是马其顿王国的王位——对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这已经算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了,虽然马其顿王国只是腓力二世统治下的一小部分,后来经过不断扩张,他已经控制了整个希腊,甚至还准备征服亚洲。现在,亚历山大继承了这一切。眨眼间,这个年轻人便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所有人都想知道,亚历山大会选择继承他父亲的遗志,继续开疆拓土、远征亚洲,还是会选择留在马其顿王国,安安稳稳地做个国王。
当时,许多谨慎的人都劝告年轻的国王选择后者。但亚历山大从未想过要抑制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决定继承父亲的全部衣钵——不仅继承他已经打下的江山,还要完成他那场早已计划好的雄心勃勃的远征。
亚历山大首先要做的便是惩罚刺杀他父亲的人。他下令调查刺杀事件,审讯所有与普萨尼亚斯有联系的人——无论是证据确凿的,还是捕风捉影的。虽然已经无法完全查清谋杀者的计划和动机,但他最后还是查出了其他参与刺杀的人,并判处他们死刑,然后公开处决了他们。
接着,亚历山大保留了对腓力二世时代所有重要官员的任命,依然把全部政务交由他们处理,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先王去世、新王登基后,新的国王常常会提拔许多积极热情的年轻人,用他们取代先王任命的那些资历很深的官员,但是年轻人缺乏经验、能力不足,而且容易骄傲自负。因此,亚历山大依然留用他父亲选用的官员,尽力维持他父亲时代的权力格局。
在这些官员中,有两个人深得腓力二世的信赖,他们是安提帕特和帕米尼奥。安提帕特负责行政,而帕米尼奥主管军事。此时,帕米尼奥已经快六十岁了。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将领,亚历山大也非常依赖他的军事才能,一如他父亲那样信任他。而帕米尼奥也欣然接受了年轻国王的领导,几乎追随了他一生。这样一位年长的、杰出的、阅历丰富的老将居然愿意听从一个男孩的指挥,似乎匪夷所思,但亚历山大的天赋才华以及他自信的性格,总能激发人们的热情,让人们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命,辅佐他建功立业。
马其顿王国位于希腊北部,而希腊最富饶的城邦都位于希腊南部。其中,最著名的是宏伟壮观的雅典城。它那金碧辉煌的城堡正好修建在市中心的石山顶上。雅典是希腊文学、哲学和艺术的中心,也是当时西方文明中最具吸引力的地方。还有科林斯,它两边临海,位于环境优美的地峡之中,这是一个以娱乐享受而闻名的地方。这里格外奢华,各式各样的享乐方式应有尽有。在亚历山大所处的那个年代,这两个城邦早已遐迩闻名,世界各地的人们趋之若鹜:那些渴求知识与艺术的人拥向雅典,而那些追求享受、放纵人生的人则视科林斯为乐土。
相对于雅典和科林斯,底比斯更靠近北方。它地处高原,与所有古代城池一样,筑有坚不可摧的城堡。这时,底比斯由腓力二世派遣的马其顿王国军队驻守。底比斯城非常富裕、强大。这里曾诞生过许多诗人、哲学家及名人,其中就包括希腊抒情诗人品达。在亚历山大出生前的一两百年里,他已名扬四海。现如今,他的后代依然居住在底比斯。亚历山大继位不久便授予他们家族至高无上的荣誉。
还有著名的斯巴达,这里几乎全民皆兵,以崇尚武力而闻名。居民皆体魄强健、勇猛无畏。所有社会活动和教育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如何培养年轻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如何让年轻人拥有军人的气魄和骄傲。
这些城邦再加上南部其他城邦,以及它们的附属城镇,共同构成了一个辽阔而繁荣的区域。该区域一直延伸到马其顿王国以南的希腊诸城邦。但是,如前所述,腓力二世最终确定了他在希腊诸城邦中至高无上的霸权。当然,为了取得霸权,他历尽艰辛。其间,既有战争也有谈判。现在,亚历山大并不确定这些城邦的统治者是否能接受由他继承父亲腓力二世的霸权。现在,他初登大位,年纪尚轻,无法与他的父亲,那个顽强的君主及其将士相提并论,况且至高无上的霸权是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取得的。如果他们不承认,他该怎么办?是主动放弃权力,还是派出使者向各城邦宣示他的继承权?抑或什么都不做,只是待在马其顿,静待各城邦的商议结果?
最终,亚历山大没有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而是亲自率领马其顿王国大军向希腊南部挺进,以便向各城邦展示自己的力量。如果有必要,他打算用武力迫使他们承认自己对父亲所有权力的继承。整体来看,这可能是亚历山大一生中最大胆和果断的决定了。马其顿王国的许多大臣都警告他不要这样做,但他没有把这些警告放在心上,而是我行我素,召集军队,然后率领大军向希腊南部进发。
马其顿王国和希腊南部各城邦之间横亘着一片陡峭的、难以翻越的崇山峻岭,横贯整个希腊腹地,而在它东面的峭壁旁,便是那条通往希腊南部的主干道。该道路的最狭窄处是温泉关。它位于悬崖和大海之间,是通往希腊南部的必经之地。该道路的北侧,温泉关附近,有个名为安西拉的城镇。
当时,希腊诸城邦会时不时地举行联合会议来解决各城邦之间出现的问题和纷争。该会议被称为“近邻同盟会议”,是由一个叫安菲克提翁的国王提议搞的。会议的地点不是在温泉关,就是在安西拉。这次,各城邦就亚历山大的事情在温泉关专门召开了会议。由于会议地点在贯通南北的主干道附近,因此各城邦都同意在这里开会。
在向南部进发的过程中,亚历山大首先抵达色萨利。它也是一个强大的城邦,位于马其顿王国的正南方。刚进入色萨利时,亚历山大遭遇了一些抵抗,但这些抵抗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这个年轻人展现出来的勇敢无畏和果断决心征服了色萨利人。色萨利人对他印象深刻,非常喜欢他。亚历山大的言行得体,对人慷慨,待人真诚,自信独立,谦虚谨慎,这些高贵的品质让所有见过他的人都为之倾心,乐意与他交往。一般来说,人们都愿意拥戴优秀的领袖,平凡的人都愿意服从在他们眼中能力出众、有影响力的人。的确,优秀的领袖会让他们充满信心,而亚历山大便是这样的领袖,他不仅拥有良好的品质,还极富魅力和吸引力。于是,他很快就收服了人心。色萨利人投靠了他,并真心地拥戴他。
色萨利人热情地接待了亚历山大和他的军队。他们表示愿意接受亚历山大的领导,承认他所有的权力。他们还加入了他的部队,与他一道南下,朝温泉关行进。
在温泉关,一场同盟会议即将举行,而亚历山大也参加了大会。当然了,他是众人普遍关注的焦点,他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亚历山大继续南下,此刻,与他同行的除了他自己的军队,还有支持他的城邦国王、贵族及其部下。
当年轻的国王率军进入温泉关时,他显得特别兴奋。温泉关是军事重地,它与军人的荣誉紧密相连。大约一百五十年前,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正是率三百名斯巴达勇士在这里阻截了强大的波斯大军。一开始,在列奥尼达斯的指挥下,联军暂时拦住了波斯大军。这里极其狭窄,而且位于悬崖和大海之间,优越的地势可以让他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波斯大军派出一支部队,通过一条小径越过群山,最后绕到了希腊联军的后方。察觉此事后,列奥尼达斯马上命联军撤退,而他自己则率三百名斯巴达勇士死守峡谷。
列奥尼达斯很清楚,他们并不能击退敌人或者守住通道,他和勇士们最终会力战而亡,而波斯入侵者则会蜂拥而上,踩着他们的尸体通过。但他觉得,既然自己率军在这里驻守,军人的荣誉便要求他绝不能轻易离开。战斗开始了,他——联军的统帅,斯巴达的国王,三百名勇士的统领,冲锋在前,自然成了第一个阵亡之人。他阵亡后,他的勇士们围在他的身边,竭力保护他的遗体。最终,三百名勇士寡不敌众,几乎都消失在波斯大军的人海之中,只有一人侥幸活了下来,并最终回到了斯巴达。后来,人们在此地树立起了一座纪念碑,碑上写道:
旅行的人啊,
如果你到了斯巴达,
请转告那里的公民:
我们阵亡于此,
至死恪守着我们的誓言。
亚历山大穿过这条峡谷,挥军南下,剑锋直指雅典、底比斯和科林斯。在科林斯,希腊诸城邦的君主和贵族再次召开同盟会议。这时,亚历山大把他的个人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给所有与他交往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在这次会议上,亚历山大实现了他的雄心壮志——最终,强大的联盟选择了他这位年轻的国王为首领,让他领导这次伟大的远征。这也充分表明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卓越品质和领导才能。亚历山大凯旋,从南方返回马其顿王国。之后,他治理内政,解决后患,开启他梦寐以求的辉煌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