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发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着重强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些深刻论断全面把握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和新任务、新要求,指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未来目标,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持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6月7日至8日,中央宣传部主办的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举办,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论坛致贺信,为我们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指明方向;也为我们提供了文化强国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价值。
文化数字化建设是我国数字中国建设宏观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创意劳动作为文化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在数字内容生产、数字文化人才培养、数字文化经济发展、数字文化社会转型、数字文化企业管理、数字城乡文化治理、数字创意传播等领域都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值得学界和业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2022年9月2至4日,北京大学艺术管理与文化产业博士生论坛召开。此次论坛主题为“数字文创与创意劳动”,紧密契合中央提出的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文化强国建设视域下数字文化体系的创新与发展建言献策。2023第二十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于1月7日至8日举行,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新辉煌”为主题,邀请了全国范围内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积极探讨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与文化创新发展。
本期评论集辑录的大部分论文大多来自这两次论坛遴选出的研究成果。此外,本期评论面向国内外专家与行业人士约稿,得到国内外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教授、青年学者的积极响应,共收录论文15篇,基本反映了2022年以来我国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要议题,分为理论视野、前沿观察、产业动态、区域热点四个栏目,呈现出不同角度、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学科的文化发展研究视点。
在理论视野栏目中所辑的论文涉及文化和经济的多个领域,提出了文化研究的原创性理论。有研究者提出“文化因子”模型,对当今跨文化传播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海外传播提出建议;也有研究者研发出“技术-形式-内容”三阶元模型,探析博物馆数字藏品发行的本质并对其进行深度诠释;还有研究者通过选取戴维·索罗斯比(David Throsby)文化资本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资本、场所、组织和价值转换理论,试图进一步解析其文化经济学对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价值。
在前沿观察栏目中所辑的论文聚焦博物馆文创、数字博物馆、非遗短视频的创新性发展等行业热点话题。有研究者认为,推动博物馆文创新业态的发展,重点在于数字化转型、产业链拓展、社会化协同;也有研究者着重探讨了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再现-重塑-共同诠释”的构建路径,旨在为数字技术及其多元阐释提供可能性;还有研究者以抖音“非遗合伙人”计划为分析对象,总结非遗短视频传播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创作者和平台方的角度,提出促进传统非遗短视频创新传播的策略和方法。
在产业动态栏目中所辑的论文主要从平台与消费者不同角度出发,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探析影响文化创新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有研究者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分析了短视频带货营销模式对消费者线上购买决策的影响等;也有研究者以数字音乐平台VFine Music为例,分析了我国数字音乐商用版权平台的运作结构与经济特性;也有研究者以哔哩哔哩弹幕网为例,分析我国UGC网络视频平台的现状、瓶颈与前景;也有研究者以西区爱乐室内乐团为例,从价值链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索我国非职业交响乐团的发展路径;还有研究者通过草莓音乐节这种新兴的文化消费形式,细致探究参与者满意度、忠诚度、重游度等影响因素,以及价值感知影响机制。
在区域热点栏目中所辑的论文着眼于不同区域的代表性案例,对文化发展相关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有研究者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基于“后身体”视角理论,探讨身体语言与技术相结合的背景下,以身体的表意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有研究者聚焦城市文化街区的典型代表——成都宽窄巷子,探究其夜间经济的游客满意度,对于提升游客满意度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也有研究者探讨了台北忠泰“新富町文化市场”的案例,全方位调研与分析艺术倡议(Art-Based Initiatives)施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与影响;还有研究者从艺术管理视角对广西藤县舞狮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为我们提供非遗传承的相关启发与实践思考。
文化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借助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基石和根本路径。今后,本评论将立足文化强国建设研究,聚焦文化发展战略、国家文化安全、文化体制改革与国家文化治理、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经济政策、公共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城市文化建设、乡村文化振兴、文化与旅游融合、网络文化建设等领域开展专题约稿,进一步凸显本评论集文化性、专题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的组稿思路,进一步凸显本评论集学术性、创造性、现代性和中国性的编辑视野。
北京大学风雨征程已经走过125年的峥嵘岁月,在办学过程中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经历了文化救国、文化立国、文化兴国和文化强国百余年的进阶之路。在多元学科日益交融互动的当下,我们特别期待中国文化界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不断激发思想火花、点亮智慧火种,推动我国文化创新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持续和蓬勃展开,建构世界文化发展前沿领域的中国学派。诚挚欢迎国内外学界专家与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关注和支持本评论集。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编辑部
2023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