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漕泾”,原本是一条河港的名字,即漕泾港,相传取意“漕运之河港”。明清多部《崇德(石门)县志》载有“漕泾港”及其附近的“方田村”“洛水港”等名称。
作为漕运水道,“漕泾”一名最早出现于何时,尚无考。或许南宋或明代,时京杭古运河桐乡段漕运常遇匪霸盗贼抢劫,加上高桥一带农田成片,属重要产粮区,为确保漕米收集方便与运输安全而改走此港,此港两端连接语溪(南沙渚塘)和洛溪(洛塘)。或许更早,隋唐大运河(江南河段)开通前的千年历史中,贴境而过的语溪(南沙渚塘)和洛溪(洛塘)及其相连线——纵贯村域的漕泾港等所构成的水系,是连接长水(百尺渎、陵水道)与崇长港(越水道)的主要水上通道,西通崇长港,可达杭州,东连长水塘,能抵北方。
漕泾村,因港而名。作为村名,最早源自1959年3月20日成立的“漕泾”。1961年7月18日,“漕泾”更名“漕泾生产大队”,1983年10月变更为“漕泾村”。
据传,禹夏分天下为九州,如今杭嘉湖平原,包括其中的漕泾村域,地属扬州,当时已有先民光顾,留下原始农业痕迹。东周列国,战火纷飞,漕泾时吴时越。明万历《崇德县志》载:“吴越战场在塘东有数处,大者曰东荡,界桐溪盐官间。”村域地处原崇德县东南角,连海宁,近桐乡,自然处于东荡战场范围内,村域北沿与春秋时期所筑之晏城,空中距离不到3千米;境内墩子浜东岸约200米处,曾有一处高程五六丈的土墩田横,据老辈人传言,这是当年吴越作战时的烽火台!
历史长河中,漕泾地域先后隶属长水、由拳、禾兴、嘉兴、崇德、石门县的语儿(亦曰御儿)乡,其中明清二代隶属语儿乡四都十图和十图东邻区域。
民国二十二年(1933),村域隶属崇德县第四区骑塘乡,内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保,后变更为第一、第三保。民国三十五年(1946)10月,村域归属崇德县梵山乡,内设第十一、第十二保,后变更为第一、第三保。
1949年5月,村域解放,村域仍属梵山乡,翌年春改属骑塘乡,设第一村(全部)和第三村(部分)。1956年2月,境内成立骑塘乡一联社,此后村域区域范围基本稳定至今。1958年10月1日,地属崇德县留良人民公社第五大队,11月21日随崇德县并入桐乡县。1959年3月20日,第五大队析分为漕泾、骑塘生产队,均隶属桐乡县留良人民公社骑塘管理区,漕泾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连(生产队),后析为20个生产队(习惯称小队),再调整为15个小队。1961年4月,漕泾生产队隶属骑塘人民公社;7月18日,漕泾生产队更名为漕泾生产大队;9月,里门桥小队划归骑联大队。1969年5月至1978年4月漕泾大队曾更名为红光大队。1983年10月,村社分设,设骑塘乡漕泾村,下辖30个村民小组。2001年10月,隶属高桥镇,2017年8月,隶属开发区(高桥街道)。
漕泾村,地处桐乡市高桥街道最南端,南靠海宁桐乡横向界河洛塘,与斜桥镇斜西村隔塘为界;东止于纵向界河洛水港,与斜桥镇黄墩村隔港为界;最西端抵相庄港,西南与骑力村毗邻,西北与湘庄村相连;正北与晚落村耕地相通,东北角查坟前与楼下角村隔南沙渚塘相望。桐斜公路和骑斜公路分别纵向横向穿村而过,村委驻地马家木桥,东南距海宁市斜桥镇区2公里,北距高桥集镇3.2公里,距桐乡市区13公里。
漕泾村域,平均海拔约6米,较桐乡市其他村最高。地理坐标为东经约120°55′,北纬约30°28′。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湿夏热秋干冬寒,四季分明,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境内一马平川,无一山丘,曾经的漕运通道——漕泾港纵贯全境南北,洛水港与相庄港分列东西两侧,洛塘和南沙渚塘分贴南北边境而过,从而形成“曰”字状河网框架,内穿插小河小浜众多,实乃江南水乡,风水宝地。
1985年,全村15个大村坊、30个村民小组,共有559户2318人。有耕地2342亩,其中水田1880亩、旱地462亩;另有桑地725亩。年产粮食299万斤、蚕茧1699担、油菜籽1704担、络麻1414担、榨菜21000担、鲜蘑菇240担。全年饲养生猪2526头、家禽5531羽、兔5230只,湖羊年终存栏3794头。村办企业有袜厂、皮鞋厂、皮件厂、手套厂等6家。有小学1所,学生270人。
2006年,总土地面积为2902亩,其中水田1832亩,专桑地681亩,以种植水稻、桑树、蔬菜为主,有30个村民小组,645户人家,总人口2335人。村内有私营企业45家,个体工商户20家。村党支部共有党员58人,其中家庭年收入超10万元的党员有4人,其中有15名党员带头搞经商、个体加工业致富。村民年人均收入8550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43.7万元。
2009年3月,漕泾村经多年努力建设,获评为“桐乡市文明村”,桐乡市委、市政府给漕泾村颁发了文明村牌匾。
2014年,漕泾村产业仍以农业为主,兼有部分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农业以水稻、蔬菜、葡萄、苗木、蚕桑、猪、羊、鸡等种植、养殖业为主。工业有袜子生产、纸箱生产、皮件制作、灯头小五金制造等。时年有私营企业3家,个体工商户20余家;村经济总收入227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000元,村集体拥有出租房屋4300平方米、集体土地41.1亩等资产,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208.01万元。
2020年,实现村级集体总收入858.61万元,村级经常性收入243.7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53元。2021年年底,村域总面积2.1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为2893亩,其中水田1840亩,专桑地681亩;有30个村民小组,农户637户,户籍人口2324人。
千百年来,村域农耕文明发达。1949年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漕泾的农业生产和乡村教育一直是公社(乡)乃至整个桐乡的先进典型。21世纪后,漕泾村先后获得浙江省卫生示范村(2007)、人口与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2012)、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和嘉兴市科普村(2008)、“三治融合”示范村暨“无讼”村(2019)、民主法治村(2019)、人居环境优胜村(2020)、“除四害”村(2021)以及桐乡市“三无”达标村(2002)、先进调解委员会(2005)、“五好”党组织(2007)、绿化示范村(2008)、科普村(2008)、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集体(2007、2009、2011、2014)、先进党组织、A级景区村庄、全面小康建设整治达标村(2008)、生态村(2008)、文明村(2009)、充分就业村(2009)、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2010)、扶残爱心村(2013)、治水美村(2016)、小康型老年体育示范村(2019)、农村环境全域秀美第一批典范村(2020)、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先进村(2020)等荣誉。近年来,学习强国、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新蓝网、浙江电视台“中国蓝”新闻频道、嘉兴电视台新闻频道、桐乡电视台文化教育频道、“桐乡发布”等媒体先后报道过漕泾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垃圾分类、红色路长、国庆主题活动、红忆馆里忆党史、居家养老中心落成、抗击疫情等。
截至2021年,漕泾村容整洁漂亮,村民聪明勤劳,村风敦厚淳朴,是一处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
桐斜路漕泾村北入口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