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只得放弃高考
填坑不容易,在招待所里用了九天时间,才堪堪将新稿给完善,数了一下字数足足有八万多字,在中篇小说里都算长的。
“好!没想到你还挺快。几天功夫就将书写完了。这几天你出去转转,换换脑子,我们阅一下稿,然后咱开阅稿会。”接过宿建平递过来的一沓厚稿,李子芸笑的眼睛都眯成了缝,直夸宿建平是快枪手。
毛线的快枪手!咱很长的好不好!不好和人辩驳,宿建平抬脚准备走出304编辑室。
“对了建平,《一次别离》排到了五月刊,这两天清样就出来了,你记得过来取,顺便再订正一下。”在宿建平走出编辑室之时,身后响起了李子云的喊话。
清样要出来了?那回家的时候带回去,家里人就能提前见到自己的作品印成铅字,好事一桩。
从杂志社出来,宿建平打算趁着这两天好好的逛逛大沪上,现在手里也有点钱了,搞点沪上特产带回去正合适。
同处一个时代,沪上和陇省山区的差距有中米之间那么大。楼多、车多、人多是最显而易见的差别。
宿建平所在的山临县城就一个百货大楼,而且营业的场所只有一小层。沪上的百货大楼就有十几家,多数是和后世的大型商场差不多,拥有好几层卖货区。
卖东西的地方多,吃饭的地方同样多,到处都能看到餐馆,那像山临县城统共三家对外营业的馆子。
琳琅满目的百货大楼、种类繁多的沪上餐馆与宿建平关系不大。手里确实有钱,但他没票。
别说买商品的各种乱七八糟的票据了,就是吃饭的粮票、肉票他手里也没。
从家里带过来的三十斤全国粮票,已经用的都快见低了,也不知道接下来的改稿流程顺不顺利,如果磨叽的话还得搞些粮票不然连饭都没得吃。
杂志社招待所有食堂,吃饭免费,凭着编辑室给的饭票就行。只是用餐的粮票需要自己掏,这年头每个人的口粮是定量的,任何单位都没办法给你解决粮票的事。
像宿建平这种没有供应粮份额的农村人,想要获得商品粮票就得拿着自家的粮食到粮站去换票,身上带过来的粮票是老爹去大舅家借的。
没有票在大沪上就寸步难行了吗?当然不是。这个世界只要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在沪上很容易找到那种私下进行票据买卖的黑市!只要肯花钱,什么票都能搞到。
买卖票据的黑市里,硬通货就是全国粮票,价值比较恒定,基本上是能当钱用。其它的票据就得看情况了,有的票很紧俏票据在黑市上的价格比商品正常售价的一半还高,而有的花个商品正常售价的十分之一就能搞到一张票。严格来说这个时代的物价并不是真实的物价,将货币和票据的价值加在一起才是物价的真实面貌。
到离杂志社最近的百货商场过了一圈眼瘾,了解了商品的基本价格和所需的票据后,宿建平找到便宜姑父高老头透露的一个黑市搞票据。
花了三十几块钱,弄了一张自行车票,以及几张布票和工业卷。回家的时候给家里人买几件沪上产的衣服和几批布是最划来的,买自行车票是为了回家买自行车。
沪上这边工业发达,也是自行车的大产地,流出来的自行车票多,黑市上的自行车票只需要十几块钱就能搞到。在陇省,一张自行车票就得二三十块钱,以后从沪上往老家倒腾自行车票好像都能发财?
给家里人买东西的同时,宿建平给自己也买了一套新衣服。加上胶鞋,里外里一套衣服花了近四十块钱。谁说时代越变越遭了?就这物价,穿衣服都能把人穿破产。怪不得在村里,最羡慕的事就是有人有工作服可穿。
“哎吆?穿上新衣服了?别说、建平你这买衣服的眼光很不错啊。一套新衣服换上,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怪不得人们说文气养人哪,就你这派头,都像桑海宁了。”穿着一身新衣服到编辑室开改稿会,一位姓茹的女编辑见着这身打扮就是一通点评。
“确实、建平的这身很精神。”李子芸对宿建平的新衣服也给予了高评价。
被两个女的说的有点不好意思,宿建平摸了摸鼻子,腆着脸回道:“家里就一身没补丁的衣服,穿到沪上后连个换洗的都没,见着了稿费自然是要换一套。”
说了一会衣服的事,大家转到正题,讨论起改稿的事。
李子芸当先发言:“建平、你这篇新稿我们编辑室看了后的意见很一致,作品太好了,但是还不够好!
说太好了、是文学手法之新前所未有,简直就是石破天惊。看过这部作品的人无一不被震撼。用这种方式写小说讲故事简直是天才般的创造,不光咱们国内没有,在国际文坛估计也见不到!
至于说不够好,是我们觉得在现有的基础上,这部小说还能改的更好!以你的水平和天赋,也有能力将它改的更好,目前的这版创作的还是着急了一些。
沉下心来,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大改一翻,以这部作品的基础来说,是有很大可能成为不可多得的经典的,千万不能浪费这个好架子。多数作家,一辈子都构思不出这么好的结构,你既然已经进门了,那更应该乘胜追击。”
李子芸的一翻话说完,宿建平感觉自己是懵的。他不是没听懂话,而是被编辑们的专业性和敬业精神整的很慌。
《新湾词典》在文学语言上的创新宿建平心知肚明,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很明白这部小说的弱点在那儿。文笔差、内容不精,这在写的时候就知道。
被编辑们一针见血的指出来后,自己改还是不改?文笔磨一磨是有进步空间,内容上再精一点也不是不能做到,问题是真要将这玩意当经典搞,那就需要时间,最少还得投入一两个月的精力。
咱还得赶回去报名高考和复习功课哪,如果时间放到改稿上,就得放弃高考,这划算不划算?
高考和写书之间出现了只能二选一的难题,到底该选那个?
给编辑室的人说一下自己的情况,宿建平相信他们也会理解,是能放自己回去准备高考的。
但是这么干的话,新小说的发表就会遥遥无期了,正所谓错过了这个村就未必再有这个店了。
心思百转,宿建平最后痛下决心,决定放弃今年的高考,就留在沪上将小说磨出来再说。明年还有一届不受限制参加高考的机会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