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激荡年代的小城大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7 旗下

在杭州人的心目中,龙翔桥是市中心的代名词。清代时,这一带是八旗的旗下营,四周有城墙。1911年辛亥革命后,旗下营的城墙已无所用,在1913年被拆除,建起了公园与新市场。杭州的商业中心逐渐从河坊街、中山中路移到了龙翔桥。原先住在旗下营的旗人被安排到百井坊巷一带新建起的排屋里。因为路南端原来有座延龄门,就把新建的南北向马路叫作延龄路,后改为延安路,一直沿用至今。而东西向的解放路原在迎紫门处,称作迎紫街,新中国成立后路拓宽延伸到金衙庄,并改名为解放街。此后,这个新市场人气很旺,“旗下”就成了繁华的代名词。而本来最热闹的清河坊、三元坊却慢慢冷清下来。我们住在武林门外时,要到城里逛商店,就说到“旗下”去。

延安路学士路口停满了前来买菜的自行车,这里曾经有一座两边是水泥栏杆、栏杆上有灯柱的龙翔桥(1979年)。

20世纪60年代初,我到“旗下”时,龙翔桥还在浣纱河上,桥边是卖金鱼的摊,再过去一点就是十分简陋的龙翔桥菜场。1973年“深挖洞、广积粮”时,人们把河道的淤泥挖起来,两边砌起水泥墙,上面放上拱形的预制块,然后填上土、铺上沥青变成了浣纱路,下面就是防空洞。龙翔桥也就消失了,但桥名还被大家广泛使用。1977年左右,杭州最大的国营综合菜场在这里建成,称为“龙翔桥蔬菜综合商场”,简称“龙商”。随着社会的发展,龙商也可以说是命途多舛。在东坡路上建起杭州最大的农贸市场后,龙商的生意便一落千丈,只好改变经营方式,卖起水果和海货等商品,虽然一度有所好转,但已无回天之力。后来它被改成自选商场,再后来又被租出去,变成了摆酒宴的“红泥”餐馆,但是“红泥”红了一阵后又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