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最重要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
——沃伦·巴菲特
在一次论坛上,白岩松说:“现今‘85后’‘90后’不再有食物上的饥饿感,这是幸运的。但是,心灵饥饿同样是饥饿,也许现在我们比以前更加饥饿。”也许正是这种新的饥饿感,让我能潜心研究中国人在富裕之后所面临的新问题。其实,从某个角度来看,大多数人富裕以后产生的不再是饥饿感,而是某种安全感的缺失,因为担忧财富的持续问题。同时,这种持续还包括爱的延续。因此,能否实现“富过三代”,其实就是继承、传承的问题。表面上看,这似乎说的是做好遗嘱订立准备、做好企业交接班的事情,但是更深层次上,这又是涉及文化、教育和价值观的问题,即家族二代的教育和成长以及家族财富文化、家族企业价值观念的培养,而这才是“传承”的深层核心。
在中国,极其富有的高净值人士虽然在数量上处于“小众”地位,但是他们以及他们的家族对社会的影响却极为深远,他们的企业经营情况、投资行为、慈善和公益捐助乃至家族二代、三代的成长状况和接班情况,对经济、就业、社会的稳定以及大量人士的福祉可能都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财富管理和传承领域实践中,笔者发现,高净值人士在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的需求以及他们的企业和家族存在的各类问题和受到的各种困扰,其实也给服务于这个群体的财富管理专业人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高端金融和法律服务领域,与中国财富人群数量以及个性化服务需求的迅速增长相比,我国在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的学术研究、教育和培训、服务实践均严重滞后,该领域拥有巨大的潜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如同一座被沙石覆盖埋藏的金矿,远远没有被充分认知、发掘和利用。
从专业人士层面看,这个领域包括理财师、家族律师、税务筹划师、心理咨询师、培训师等;而从机构角度看,则包括银行、家族办公室、法律服务提供商、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移民服务公司以及针对家族企业创一代及创二代等的高等教育和高端培训机构等。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专业人士、专业机构的服务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与财富客户的巨大需求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个领域可参考借鉴的著作是以外版学术类图书为主的,而各类新媒体所传播的有关财富管理的知识或信息,固然很方便阅读,但是鱼龙混杂,其中不少甚至还存在错误,易误导人。新一代财富管理专业人士急切需要进行火线培训和提升,他们需要一本全面、专业、权威的教材并将它作为参考书,它能够将欧美财富家族的管理和传承理念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更有效地服务客户。所以,这个供给和需求间的巨大差距既带来了挑战,又意味着机遇。
中国的财富家族,为什么不能享受到最先进的、国际化的财富管理和传承服务,从而让自己有机会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中国金融和法律领域的专业人士为什么不能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端、一流的服务?
这些成为促使笔者决心撰写一本有关私人财富管理与传承的专业著作的原动力。一方面,中国的财富人群有权了解他们应当获得什么样的服务,应有机会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家族如何科学管理和成功传承财富;另一方面,中国这个新兴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专业服务机构需要获得权威的和来自实践操作第一线的知识和指引。
就这样,我和团队开始了写作,过程虽辛苦,但也乐在其中。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家族企业决策者、财富家族成员、家族办公室成员及家族财富管理领域专业人士案头的一本必备工具书。
为什么中国到了必须重视财富管理和传承的时候?根据《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资产在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以上的中国富豪共有1 133位;而根据招行-贝恩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1 000万元人民币的人数在2020年达到262万人。以上数据虽然所涉及统计方法不同,但是它们都反映了中国现阶段的高净值人群规模非常庞大。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正逐渐老去,很多财富家族目前正处在财富交接的关口,财富传承日趋紧迫。
然而,无论是基于胡润百富等机构的调研,还是根据已经出现的相当数量的传承失败案例分析,我们都可以发现,许多人对财富管理、资产安全与财富传承缺乏了解,存在误区,容易被误导。
如何应对“心灵的饥饿感”?传承不等于继承,财富上的“饱腹感”也无法弥补“心灵的饥饿感”,这尤其体现在财富人士的子女教育上。
美国心理学家梅德林·莱文博士在其专著《特权的代价》中提及,根据一项2007年的研究调查,在美国富裕家庭中,有30%~40%的青春期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青春期少女中高达22%患有抑郁症,该比例是美国七年级少女患抑郁症比例的三倍。这类家庭中的女孩到了八九年级有三分之一出现了显著的临床焦虑症状。
而据一项调查,中国有将近28.67%的富二代认为他们身边家境优越群体中有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犯罪问题;有42%的被调查者认为“毒品偶尔玩玩无妨,只要不上瘾就好”,只有38.1%的人认为吸食毒品是一种堕落行为。[1]
在大量的案例中我们发现,若没有智慧的传承,即使有财富的继承,财富也终将消亡。而我们在服务客户的时候发现,不少高净值人士都有以下担忧:过多的财富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他们希望我们在传承的筹划安排中,设计好方案,兼顾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让家族做到财富与精神的真正传承,实现基业长青。
家族企业面临什么样的特殊挑战?波士顿咨询集团在一项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家族企业的业绩表现更为稳定,尤其在经济低迷时,其表现更为出色。同时,有研究发现,家族企业在长期战略和业绩稳定性,高级经理人和员工的忠诚度,以及企业文化鲜明度等方面明显胜于非家族企业。麦肯锡对114家家族企业与1 200家其他大型公司进行对比后发现,家族企业在员工激励和管理者领导力方面显著优于非家族企业。
当然,在企业传承和家族治理方面,家族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企业对家族决策者的严重依赖,企业内部存在的任人唯亲,以及家族成员争斗给企业和财富带来的极大负面影响,等等。
一项针对250家中国香港地区、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的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发现,这些企业在所有者交班过程中都遭遇了巨大的损失,具体来说,在新旧掌门人交接年度及此前的5年,家族类上市公司的市值在剔除大市变动因素后平均蒸发了60%。[2]法国欧洲商务管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分院之一)和哥本哈根商学院的两位教授通过对丹麦5 300家私营企业的调查发现,家族企业中任职的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相比,前者的业绩表现显著差于后者。
而中国由于在一段时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以有相当数量的财富家族只有一位子女可作为继承人。接班安排不当,非常容易导致企业在二代手里资产缩水,甚至最终导致多年积累毁于一旦。即便交接班成功,如果接班人对家族企业的发展没有预见力,那么家族企业的控制权和管理也会受到影响。
基业长青背后的神秘业力是什么?除了介绍财富管理和资产保护的技巧,本书还探讨了一些略显神秘的问题,成功与财富的背后,是否有某种“好运”在起着神奇的作用?冥冥之中是否有某种力量保护着那些幸运的财富家族?而那些家道中落的财富家族的不幸难道仅仅是由于理财失策吗?善举、公益、价值观究竟对财富的创造和守护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善举和好运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巧合?当我们把一系列的财富家族案例集中起来进行归纳和分析时,我们发现了什么?这些也许是本书中最鼓舞人心、发人深省的部分。
对于前述问题,读者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我们希望,通过了解世界财富家族有关财富管理、财富传承和家族治理的秘密,广大读者可以在财富管理理念和方法上受益,财富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端理财服务,同时提升自己的“财商”,丰富自己的生存和投资哲学,为自己的财富管理和下一代教育积累经验。
本书分享了许多有关国内外财富家族的案例,引用真实资料和数据,描述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并以轻松、浅显的语言来解答较为复杂的金融投资、法律以及教育方面的问题。
最后,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中国数百万民营企业家和他们的家族从容应对人生中的重要决定和转折点,以使他们面对人生的无常,能更加胸有成竹,充满自信,而不需要在迷惘中无可奈何。这些影响人生的决定可能涉及移民、重大投资、家庭教育、婚姻、遗产分配、国内外信托、家族企业的传承和家族的治理。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相关行业内的诸多资深人士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财富管理和投资经验、智慧和方法。在跨境资产保护方面,英国的大律师Gary Miller(加里·米勒)先生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经验分享;在资产配置方面,我们获得了曾在高盛私人银行部任职的康宁先生的指导;在保险方面,则获得了上海诺亚荣耀保险经纪公司原总经理娄道永先生以及香港Willis(韦莱)公司资深财富管理顾问潘凯儿女士的帮助。他们的无私分享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写作内容。在此,对他们表示特别的感谢。
与此同时,这里特别感谢参与本书编辑和研究的团队成员:陈文珊、汪昕曈、胡函、叶逸嘉、柳静之,以及汪中海、张紫薇、张卓晨、董丙刚、李怡、陆珊菁、王瑶、陈璐。
∗ ∗ ∗
我们既然无法预测未来,那么不妨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未来。如美国通用电气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所说,“如果你不去主宰自己的命运,那么别人会”。对于提升自己的财商,管理自己和家族的财富,掌控自己和家族的未来,何尝不是如此?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在今天投资自己、付诸行动,就是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创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1] 陶涛,于一.财富们怎么想:中国富二代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
[2] 范博宏.交托之重:范博宏论家族企业传承01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