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1)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当前面临的问题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是一项新兴事物,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在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法律法规的约束性问题、梯次利用的技术瓶颈问题、产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性问题、回收利用商业模式的创新等问题。

1.法律法规层面,新能源电池制度约束力不足,主体责任难落实

我国目前已出台多项与新能源电池相关的管理规定,但在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领域还缺乏更有针对性、具体的法律法规。截至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地区均在电池回收利用方面出台了严格的环境立法,要求生产者履行回收利用责任,并采取激励措施促使消费者参与回收,形成了较完善的回收利用体系。如欧盟于2020年12月10日颁布了新《电池法》,要求生产者需要建立回收体系、合理规划回收网点,为收集点提供基础设施,支付回收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并提供整个回收过程中的电池溯源等信息,还提出了供应链尽职调查义务方面的要求,加强了现有生产者延伸责任的约束力。相较而言,我国基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专门立法正在制定中。根据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立法。

2.体系建设层面,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尚未形成完整矩阵

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正规渠道的回收成本和处理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部分退役动力蓄电池通过非正规渠道流入非正规的市场,急需建设健康高效的动力蓄电池回收体系。“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已被列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监管力度也有待加强,急需配套政策促进回收体系闭环管理。

伴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新能源电池退役量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期,而当前行业内尚未有系统、权威的退役电池统计出口,下一步应尽快明确统计口径,做好退役电池的数据收集、统计与分析,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在退役电池回收环节,对于个人用户退役电池的回收行为,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消费者对于退役电池的回收利用缺乏重视。在综合利用环节,尚未建立梯次利用产品管理机制,对于梯次利用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缺乏检测手段,导致梯次利用产品性能和一致性参差不齐,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3.标准体系层面,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系统性研究尚未开展

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仍然存在缺失,在特定领域仍然留有空白。目前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涵盖通用要求、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管理规范4个部分,涉及20多项技术标准。截至2020年底,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已发布5项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家标准,其他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已公布,相关标准的报批工作正在加速进行中。部分行业聚焦的退役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如“剩余寿命评估规范”“回收处理报告编制规范”正在加快制定中。整体来看,行业尚未形成完整的多领域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因此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退役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亟待完善,并且退役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需要紧跟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势,确保标准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4.创新发展层面,关键技术需要专项支持及创新发展

新能源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有待持续突破,保障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部分企业认为动力蓄电池性能衰减机理、健康状态评价以及一致性检测等问题还没有可靠、有效的解决方案,直接影响电池重组效率和后期运行维护。不同应用场景电池梯次利用的运行控制策略和系统集成方式还不成熟,难以确保梯次利用系统有效运行。

行业发展急需向有序性、规范化发展。目前,梯次利用市场处于加快探索期,企业大多追逐短期利益,面向不同消费群体开发梯次产品,部分企业开发充电宝等小型化梯次产品,导致产品应用领域分散,产品报废后再回收难度增大。部分市场流通的梯次利用生产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缺乏保障,导致安全及环保隐患较大。

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技术装备急需绿色化、智能化升级。目前,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过程仍然存在物料分选效率低、二次污染重、装备自动化水平差等问题;资源循环过程流程长、仍普遍依赖传统的选矿与冶金原理,急需从新能源电池废料特征入手,推进建立新型共性理论,全面提升其综合利用绿色化与智能化水平。

再生工艺方面,行业主要侧重于三元材料中钴、镍的回收,锂金属及其他组分的回收处于从属地位,且回收设备及工艺对多种电池回收处理的兼容性不强,导致综合利用效率较低。发展趋势方面,再生利用工艺面临转型问题,需要提升自动化、规模化拆解水平,研发高值化有价金属提取以及综合处理多种动力蓄电池的工艺及技术装备,研究应用正极材料直接再生、物理修复等二次污染小、经济环境综合效益好的技术工艺。

5.产业布局层面,新能源电池回收企业盈利能力与服务网点建设质量有待提高

部分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盈利能力有待提高。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超过9000家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但是实际运营中许多退役电池并未完全流入规范回收网点,导致退役电池供应与需求错位;同时部分企业电池回收物流成本较高,考虑到材料成本与仓储成本,回收总体成本难以控制,导致企业盈利空间被极大压缩。

对于磷酸铁锂电池而言,回收利用经济性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呈现波动趋势。目前市场中流通量较大的主要为退役磷酸铁锂电池,而锰酸锂等电池所含贵金属元素较少,再生价值低,回收利用经济性较差。据调研,部分再生利用企业回收的磷酸铁锂等低残值电池没有有针对性的回收处理设备,缺乏正规回收流程,主要使用三元电池的再生利用生产线进行兼容处置。

电池回收企业拿不到进项税发票。由于新能源电池掌握在个人手中,回收企业在收购退役电池时,无法取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再出售给再生企业时,无法进行增值税抵扣,导致回收企业税负增加。

新能源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建设质量不高,管理规范性有待加强。当前,新能源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诸多相关企业均采取自建回收网点的方式,缺乏统一规划,存在网点分布不合理、利用率较低、建设运营成本投入大等问题。此外,目前一些营业网点缺乏自律机制,存在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制造差价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