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此计中“借刀”是手段,“杀人”才是目的。借刀杀人之计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使用:其一是自己不想直接出面,只是借助他人之手去害人。比如,《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便是借助秋桐之手加害了尤二姐。其二是自己无法直接达到目的,只好利用别人之手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比如,明末时努尔哈赤及其儿子皇太极曾五次大规模进犯中原,结果都被宁远守将袁崇焕率领的明军击退。后来,气急败坏的皇太极只好实施借刀杀人之计,并最终除掉了袁崇焕。原来,皇太极秘密派人重金收买明朝宦官,让宦官向崇祯皇帝“告密”,说袁崇焕已与后金订下密约并故意让努尔哈赤的军队深入内地,甚至有可能伺机造反。崇祯皇帝大怒,便将袁崇焕推出斩首。从此,皇太极再无劲敌,很快就灭掉了明朝。
借刀杀人计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其大意是说:敌方身份已明,友方态度未知;借用友方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却不出力。
史上最著名的借刀杀人案例,当数“二桃杀三士”。其故事梗概如下:
从前,春秋齐景公时期,齐国有三位武艺高强的勇士公孙捷、田开疆和古冶子。他们因意气相投而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但他们都自恃功高盖世,脾气暴躁,骄横跋扈,以致“上无君臣之义,下无长幼之伦,内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敌”。特别是田开疆更是成为国家隐患,因为其家族已串通国内几大贵族掌握了越来越大的实权,甚至直接威胁到国君的统治。齐景公本想直接杀掉这三人,但又担心弄巧成拙,担心“搏之不得,制之不中”,所以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晏婴及时献上了借刀杀人之妙计,果然就不动声色地除掉了此三人。原来,在一次宴会上,齐景公声称将拿出两个富贵的金桃犒赏功劳最大的臣属。但为公平起见,希望每人自行表功。
话音刚落,三勇士中的公孙捷就抢先表功说:“有一次我陪国君在林中打猎,突然蹿出一只猛虎。我奋不顾身冲上前去,用尽全力打死老虎,解救了国君。如此大功,难道不该吃个金桃吗?”晏婴赶紧附和说:“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当然该赐酒一杯,赏桃一个。”公孙捷十分得意,底气十足地当众饮酒食桃。
三勇士中的古冶子见状很不乐意,白了公孙捷一眼就表功道:“打死老虎有啥稀奇!当年我送国君过黄河时,一只水怪兴风作浪,咬住马腿把国君拖入急流。是我跳进汹涌的波涛,舍命杀死那只水怪才拯救了国君。像这样的奇功,当然该吃个桃子!”齐景公也乘机附和道:“当时确实危险万分,若非古冶子将军舍命相救,哪有我的今天。如此奇功,理应吃桃!”晏婴也积极配合,赶紧把剩下的那个桃子送给了古冶子。
田开疆眼见桃子分完,非常气愤地说道:“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出生入死,杀敌斩将,俘虏五千余人,吓得徐国国君俯首称臣,就连邻近的郯国和莒国也都望风归附。如此大功,难道不该吃个桃子吗!”这时,晏婴故意煽风点火道:“田将军之功当然超过前两位,可惜,今天桃子已分完,只好再等下次机会了。不过,还是先赏你一杯酒吧!”
早已失去理智的田开疆狂吼道:“打虎杀怪算啥功劳!作为南征北战的头号功臣,竟然连我都吃不到桃子且还在国君面前遭受如此羞辱,我哪还有脸活在世上?”说罢,竟挥剑自刎了。公孙捷大惊,也拔剑说道:“我竟因小功而吃桃,大功臣田将军却反倒没桃吃。我更没脸活了!”说罢也自杀了。古冶子面对两兄弟的尸体,良心大受谴责。捶胸顿足道:“我们仨情同手足,既然他俩已死,若只有我还活着,这是不仁;我用言语羞辱兄弟而吹嘘自己,这是不义;虽厌恶自己的行为却不赴死,这是不勇。假如我与他俩共享金桃而非独吞,那将不会出现悲剧。”说完,他扔掉桃子,也拔剑自杀了。晏婴和齐景公心中窃喜,庆幸终于如愿除去了三个棘手的隐患。
其实,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在网络空间,“借刀杀人”都是极其常用的计谋。粗略来说,几乎所有的黑客行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借刀杀人”行为,毕竟任何计算机只会进行合规的操作,因此受害者所遭受的任何损失,其实都是受害者自己的计算机的某种合规行为所导致的合规操作结果。换句话说,黑客只是借用了受害者自己的计算机这把“刀”,刺向了受害者自己的信息系统,使其产生了有损受害者自身的负面结果。如果换成下述说法,你也许能更好地理解黑客行为与借刀杀人行为之间的等价性。实际上,黑客的任何攻击行为最多只能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发挥作用,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攻击方法。这也意味着只有当黑客的攻击行为能从目标系统中“借到刀”时,它才能“杀人”,否则就可能全然无效,更不可能给目标系统造成什么损失。如果你觉得上述描述太笼统,下面就再列举一些更形象的案例来解释黑客的借刀杀人之法。
首先,计算机病毒是黑客的常用撒手锏,而病毒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寄生性。或者说,在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病毒都会寄生到其他正常程序或数据中,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一定的媒介开始传播。在宿主计算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满足某种既定条件,病毒就会被激活,甚至会随着程序的运行而不断修改和运行宿主计算机中的相关文件和数据,并对计算机的主人造成损害。但是,只有当计算机病毒被植入合适的宿主后,这些病毒才能生存,才能传播,才能隐身,才能发挥其既定的破坏作用。或者说,才能“借到刀”,才能“杀人”。比如,哪怕是最先进的计算机病毒,当它只是被植入落后的计算机中时,病毒将不能“借到刀”,更无法“杀人”,甚至不能生存。所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越是古老的计算机或手机,越能抵抗最先进的病毒攻击。难怪许多保密场所的手机都是老古董。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难免会出现一些非恶意的安全事故。其中的某些事故就完全有可能催生出恶意的借刀杀人新手法,甚至可能是极其简单而后果却非常严重的“杀人”新方法。比如,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在一条空旷的高速公路上,某款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竟莫名其妙地与前方一辆厢式货车追尾了。事后,无论从现场监控录像,还是从汽车内部的操控系统,或是从后台的数据库系统等方面来看,始终找不到任何问题,一切都很正常。后来,终于有人偶然发现了症结所在且其原因简直难以置信,原来被追尾厢式货车后面的外板上喷绘了一幅足以乱真的蓝天白云彩画,于是,自动驾驶电动汽车就认为厢式货车只是天空中飘浮的一朵白云,自然也就没有减速。想想看,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借刀杀人之法呀,黑客只需要在目标车辆后面的外板上贴一幅画,就可能将受害者送上西天。
接着介绍另一个非常奇葩的借刀杀人真实案例:某国的铀浓缩离心机与世隔离,本来不可能遭受外部黑客的任何攻击,但是其莫名其妙地被毁了。历经多年深入调查,终于有人在一定程度复盘了当年的攻击过程。不过由于该过程太复杂且涉密,此处不打算详述。但其中一个扮演关键角色的借刀杀人思路足以让人震惊。原来,黑客只是调低了离心机仪表盘的显示数据。于是,为了让离心机转速达到正常值,操作人员便严格按照规程不断进行手动增速。如此反复几次后,离心机终因转速过高而自毁了。换句话说,黑客只是借操作员之手,活活将离心机累死了!更恐怖的是,这种“借刀”思路几乎能杀死任何工控系统。
最后,再介绍一类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且将越来越普遍的借刀杀人之计——舆情引导。此时施计者通过网络手段,怂恿他人充当自己“杀人”的那把“刀”,让不明真相的网民掀起惊涛骇浪的舆情。从负面看,如果敌方巧用舆情引导,他们将能把小事变大,让大事爆炸。从正面看,如果我方巧用舆情引导,就能把大事化小,把小事化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同样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下面我们只从正面来介绍舆情引导。所谓舆情引导,就是指传播者通过对有关信息的组织、选择、解释、加工和制作来引导公众的主观意向,进而影响舆情走向。舆情引导一般涉及三方,包括舆情博弈的双方和舆论的受施对象,后者通常为普通网民。只要运用得当,舆情引导就可以将舆情引向有利(或有害)于舆情博弈中的任何一方。因此,舆情引导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争取受施对象,让他们接受并广泛宣传我方观点,从而使我方取得舆情博弈的优势地位。
舆情引导之所以重要,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是因为如今的自媒体已经相当发达,无论好事还是坏事,只要是爆炸性新闻,都能很快引起巨大反响,产生惊人影响力。适当的舆情引导既可以延缓舆情的发酵,也可以促进舆情更猛烈的爆炸。
二是因为舆情博弈的任何一方,若想将自己的意志变为普通网民的共识和行动,就必须对社会热点进行引导、解惑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解决问题。毕竟从宏观上看,舆情对社会有着强劲的影响力,甚至能指挥网民的言行;从微观上看,舆情对大众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影响其世界观。
三是因为舆情博弈错综复杂,舆情是典型的双刃剑,我方若不加以正确引导,网民就很可能被对方引入歧途。舆情涉及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许多方面,并对所有人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舆情既有理智成分,也有非理智成分。适当引导舆情,既可以给自己贴金,也可以给对方添堵。
舆情引导的作用巨大,甚至在某些方面它既能超过法律的强制力,也能超过道德的约束力。舆情引导的作用,主要通过如下三种功能表现出来:
一是倡导功能。舆情引导能将我方观点正面传递给受众,起到“放大镜”和“扩音器”的作用,甚至让我方大幅度“涨粉”。
二是抑制功能。舆情引导可以抑制对方观点,通过揭露和批评等方法,打造对方的负面形象,消除对方既有观点的影响,甚至让对方大幅度“掉粉”。
三是协调和沟通功能。舆情引导者当然希望自己的思想能获得广泛认同和传播,希望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能得到普遍认可。同样,被引导者也希望自己的心声得到引导者的认真倾听。如果在舆情的引导过程中,引导者和被引导者的观点能形成正反馈并最终逐渐达成共识,那么舆情引导将在博弈中进入良性循环。
舆情引导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或喊口号,必须注重方式和方法,否则将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比如,对政府部门来说,不能因为自己拥有官方媒体的背景就麻痹大意,就以为自己一定能引导舆情。实际上,若想有效引导舆情,即使政府部门也必须讲究如下策略:
一是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促进政府信息及时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其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及时化解公共危机,可以对外宣传自己的观点、政策和动向,可以避免出现马后炮的被动局面。
二是随时注意引导公众态度,了解公众诉求,尽可能与公众保持一致。不能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更不能言而无信,否则就会失去舆情引导的根基。
三是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直接向社会发布重大消息,隆重邀请各种媒体记者参会,回答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消除相关猜测和负面舆情。
四是及时邀请相关专家和领导就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给出权威回答,及时澄清相关事实,消除相关误解,表明官方态度和立场等。
总之,舆情引导非常关键,必须足够重视,特别是及时发现舆情新动向,不能只是被动地应对社会舆情,更不能被对方的舆情所引导,被对方借刀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