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产业链理论综述
一、产业链的内涵
产业链的思想最早源于亚当·斯密对于分工的论述,后经马歇尔、赫希曼等人的发展,更加强调产业之间的前后向关联以及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但并未提出较为明确的概念,其后价值链和供应链理论的兴起为产业链的研究提供了关键导向。Porter(1985)首次提出价值链的概念,将价值链视为相互关联的不同生产经营环节的价值增值的动态过程。Stevens和Graham(1989)以及Harrison等(1993)较早从微观层面考察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将供应链视为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之间形成的链状结构。
国外学者较少将产业链作为独立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更侧重于产业链的具体表现形式,对微观层面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的研究较为深入(程宏伟 等,2008)。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对产业链进行了大量研究,因而产业链的经济学概念具有较为浓厚的中国特色(魏然,2010)。国内对产业链的定义主要基于三种视角:一是从价值链和供需链的角度,各生产经营环节有序衔接构成的生产链条形成产业链(郁义鸿,2005;芮明杰 等,2006),后续研究进一步基于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在相互连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产业链(吴金明 等,2006;盛朝迅,2019);二是基于战略联盟关系的视角,产业中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与其相关联产业中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形成企业之间的经济关联(蒋国俊 等,2004;刘贵富 等,2006);三是基于产业关联视角,具有一定技术经济关联的产业之间围绕服务某种特定需求,形成链条式关系形态(卢明华 等,2004;龚勤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