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公共危机的分类
公共危机事件的分类与分级是针对危机事件发生的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级别上的确认,以有效地识别公共危机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是进行公共危机治理的先决条件。目前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分类主要从产生原因、发生过程及形式、事件危害程度等几个方面进行。
1.2.1 按照突发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分类
按照突发危机事件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事件及人为因素引发的危机事件。自然原因导致的灾害指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危机事件指危机是由人们的意愿变化、管理不当等因素引发的,如石油危机、城市火灾、政变、战争等。
1.2.2 按照突发危机事件发生的过程分类
按照突发危机事件发生的过程,可以将突发危机事件分为渐变型和突变型两种。渐变型突发危机事件是指事件从发生到结束要经过很多的中间状态,事件的发展是逐渐变化的,例如火灾、水灾、有毒品污染、劫机等;而突变型突发危机事件从事件发生到结束是瞬间完成的,例如地震、爆炸等。
1.2.3 按照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按照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这类灾害主要有以下特征:
(1)不可预见性。自然灾害大多属于自然现象,很难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很难从根本上去消除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发生造成的损失,如亚马孙地区的森林火灾的起因是天气干燥、大风和高温。
(2)破坏性强。自然灾害的破坏性主要体现在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方面,如汶川地震造成7万多人死亡、4 625.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8 451.4亿元。
(3)难以恢复性。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灾难破坏性极强,恢复难度大,如亚马孙火灾被毁森林面积已达58.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16.6个海南省陆地面积。
第二类:事故灾难。事故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这类事故最大的特点:一是人为因素比较强,通常是疏于预防、违规操作、管理不善造成的。如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危险品的不当管理;二是事故发生后救援难度较大。天津港事件中政府尽管在第一时间出动了23个消防中队的93辆消防车、600余名官兵,紧接着又调集9个消防中队和35辆消防车增援,但最终还是导致70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和165名的人员死亡。
第三类: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常见的公共卫生事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起因复杂。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与大自然的抗衡等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二,影响范围广。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在某一地区发生,随着人员的高速流动就会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可能蔓延至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三,隐蔽性强。公共卫生事件不像前两类事件,一旦发生就如火山喷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初隐蔽性较强、不易察觉,但是往往带有极强的传染性,容易带来群体性危害,增加了控制的难度。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第四,一致性强。当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公众表现出非常强的一致性,众志成城、共同应对。
第四类: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是人为原因导致的,通常具有成因复杂、经过长时间酝酿、在短时间暴发、影响恶劣的特点,如“9·11”事件。
1.2.4 按照突发危机事件的危害程度分类
危害程度出发,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危机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如表1-1所示。
表1-1 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分类
薛澜和钟开斌结合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性质与机理,对突发危机事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类。他们将突发危机事件分为: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海洋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事故灾难,如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生态破坏事件等;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如表1-2所示。
表1-2 突发事件发生原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