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暗潮涌动
朱高燧很差吗?不能说他强,也不能说他差,只能说不见得他有多差。
朱棣一生共有四个儿子,但老幺朱高爔不到一岁就夭折了,剩下的就只有朱高炽、朱高煦和朱高燧三个儿子。
老大朱高炽神宽体胖,不说骑马了,走路的时间长了都会喘,但他在文政方面很是出色,不仅在靖难时替父镇守北平,在其父登基之后更是多次以太子的身份监国。
后世有句玩笑话,说朱高炽是大明的常务副皇帝,这句话其实不是随便说说的,所谓的永乐盛世,不说有朱高炽一半的功劳,但三分之一是肯定不止的。
老二朱高煦,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个莽子,是典型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但他在武事方面功劳颇高。
靖难之役时,他随其父四处征战,先后三次救朱棣于生死存亡之际,以至于后期朱棣甚至萌生出了易储的想法。
不过,易储之事,最后被当时的兵部尚书,也是靖难的第二功臣金忠劝住了,但即便如此,还是埋下了以后汉王谋乱的祸根。
老三朱高燧,可以说是三兄弟中最不出色的人了,但所谓的出色不出色,那也得看你跟谁比。
一个正常人,如果跟傻子比,那肯定是赢,但如果跟天才去比,那自然是比不过的。
朱高燧这人算是中游偏上,他也不是没有功劳,比如朱棣定下迁都之策时,就是朱高燧奉命前往顺天府。
从永乐三年到永乐十九年,整整十六年的时间,他统辖顺天府乃至大明北方边陲的所有事务,从未出错。
但正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文政不如大哥,武事不如二哥,甚至在朱棣看来,这个三儿子在为大明牺牲奉献的精神上都不如朱瞻墡这个孙子。
如今,朱高燧更是犯下了弑父谋逆的大错……
……
看着锦衣卫将自己的弟弟带走,朱高炽轻轻地叹了一声。
他熟读史书,自然知晓历朝历代有多少人为了那个位置反目成仇,甚至是手足相残,但他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事有朝一日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咳咳咳……”
一阵急促的咳嗽声让朱高炽猛地回过神来,赶忙冲到床前,给正在剧烈咳嗽的父亲梳理气息。
“没事……”朱棣咳了好一会儿还缓过劲儿来,带着几分虚弱地靠在了床边,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
“天色也不早了,你先回去休息吧,我怕是有阵子不能处理政务了,这段时间还得你撑着。”
“老三的事,别怪爹心软,他到底是你的弟弟,是爹的儿子……”
“爹您说的是哪里的话。”朱高炽闻言赶忙说道。
“老三就是一时之间鬼迷了心窍,他骨子里不是个坏人,让他冷静冷静就好了,您别生气。”
……
朱棣没有说话,只是比起了双眼,脸上露出了些许欣慰的笑容。
大儿子通情达理,不管是不是装的,但最起码他有这个心,这就足够了。
“回去吧。”沉默良久之后,朱棣再次开口。
“这件事就不要张扬了,咱们自家人知道就行了,至于孟贤等人就交给锦衣卫处理吧。”
“是……”
……
乾清宫渐渐地安静了下来,皇帝病倒的风波似乎也开始渐渐平息。
但是,真的能平息吗?
……
永安街。
作为京城四条交通主干道之一,永安街不比长安街,在那里居住的非富即贵,甚至就连赵王朱高燧的赵王府都坐落在长安街边。
但是永安街也就是比不过长安街罢了,能在永安街居住的,也都不是一般人。
徐府。
徐亨看着手中的密信,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会因为你的一个决定让你未来的路产生极大地变化,甚至可以完全改变你的人生。
作为勋臣后裔,徐亨知道自己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自己的祖父是靖难功臣,不仅如此,还是靖难所封伯爵十四人中的第一。
但是,徐亨知道,有些事情是做不得的。
……
深夜的京城,寂静如水,除了偶有五城兵马司巡逻的脚步声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声音。
可就是在这样极尽寂静的时候,一个人被五城兵马司护送着,朝着皇宫而去。
……
慈庆宫,文华殿。
皇帝病倒,公务本就堆积在作为太子的朱高炽面前,可朱棣因为病了不能处理公务,朱高炽就能因为公务而不去关心自己的父亲了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公务也就堆积了起来,以至于哪怕是到了深夜,他也不得不熬夜批阅奏折。
“启禀殿下。”
安静的文华殿中,突然响起了人声。
“嗯?”朱高炽抬起头看向门口,显然是十分意外。
“殿下,五城兵马司遣人来报,说是兴安伯有要是禀告,据说关系到我大明的稳定和安危。”
“兴安伯?”朱高炽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回过神来,表情也变得严肃。
“宣。”
“是!”
……
“微臣徐亨,拜见太子殿下,殿下福寿安康。”
一进入文华殿,徐亨就跪在地上,叩首行礼。
“免礼。”朱高炽摆了摆手。
“五城兵马司说你有要事禀告,还说关系到我大明的稳定和安危,可有此事?”
“回太子殿下,微臣不敢妄言,更不敢欺君。”徐亨直起腰,伸手入怀,掏出了一封信,双手呈上。
“启禀太子殿下,陛下病重翌日,有人将这封信送到了微臣家中,说是只要能够送到汉王殿下手中,就可保微臣被再次重用,甚至是位极人臣。”
朱高炽闻言顿时正色了起来,对着身边的内侍摆了摆手。
内侍快步走到徐亨的面前,将信件拿走,转呈到了朱高炽的面前,然后快步退开了一段距离。
在宫中做事,除了要回察言观色,最重要的是要有眼力见儿,要通过话语甚至是情势来判断自己该处于什么位置。
涉及到皇帝病重一事,哪怕他是太子的贴身太监,听了怕是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很显然,随着朱高炽表情的变化,说明了这个内侍的选择有多么的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