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夏原吉
翌日,内官监。
看着朱瞻墡手中的金牌信符,内官监的态度立刻大变,从为难瞬间转为点头哈腰,引领着朱瞻墡进了内官监。
朱瞻墡实际上不是很想来这里,因为这内官监里都是太监,但他又不得不来,因为夏原吉被老爷子给关在这里了。
没错,当初朱棣因为北征一事将夏原吉关押,并不是关在了大牢里,也不是关在了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诏狱,而是这太监办公的内官监。
另外提一嘴,太监等于宦官,但是宦官不等于太监。
宦官就是太监的说法来源自清朝,而在明朝时期,阉人统称为宦官,而宦官中只有几个人才能称之为太监。
太监这一说法起源自明朝,但和清朝不同,唯有宫中的四司、八局、十二监,也就是统称为二十四衙门中的掌印者才能算作是太监。
没错,官宦中的佼佼者才能被称之为太监。
……
跟着引路的宦官七拐八拐的好一会儿之后,朱瞻墡才见到了他今日的目标夏原吉。
“哟,夏尚书的日子过得不错嘛。”看着房间中正在看书的夏原吉,朱瞻墡笑着说道。
“哪怕是被关押,但还是不忘记学习,当真是楷模啊。”
“嗯?”在内官监的这段时间里几乎不被打扰的夏原吉在听到人声后皱着眉抬起了头,但在看到朱瞻墡后连忙站起。
“夏原吉拜见皇孙殿下,殿下福寿安康。”
“免了。”朱瞻墡摆了摆手,抬步上前走到了夏原吉的书案面前,翻看着夏原吉面前的书籍。
“看的挺杂啊……”
之所以用杂来形容,是因为朱瞻墡看到了很多种类型的书籍,有工匠的,有兵书,还有历朝历代国库相关的书籍。
“回皇孙殿下,户部尚书一职关系颇大,从大明百姓的户籍到税收再到支出,可以说是关系到了大明的方方面面,想要做好,那就只能方方面面都了解一些。”
“这倒是。”朱瞻墡闻言颇为赞同地点了点头。
“不过你可能没啥时间了,跟我走吧。”
“这……”夏原吉看了看面前的朱瞻墡,又转头看了看书案上的东西,略带迟疑地说道。
“不知能否麻烦皇孙殿下让人将这些东西送到户部?”
夏原吉并没有怀疑朱瞻墡的话,他是朱棣亲自下令关押的人,没有朱棣的命令谁都不敢放人。
况且,内官监的宦官能带朱瞻墡进来,就说明这宦官最起码是验证过了的。
“听到了吗?”朱瞻墡转头看了看在门口等待的那个引路宦官。
“奴婢知道了……”引路宦官低着头回道。
“走吧,夏尚书。”朱瞻墡说着从袖兜中掏出了一物,放到了夏原吉的手中。
那是户部尚书的印章。
……
户部。
从内官监出来,直到抵达户部之前,朱瞻墡和夏原吉都是一言不发。
朱瞻墡不说话是因为他和夏原吉要谈的事情很重要,关系到草原和中原未来的局势,自然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随意交谈。
夏原吉虽然不知道朱瞻墡为什么找自己,但他却能猜到一定不是小事儿。
当初他被关内官监是朱棣亲自下的命令,他知道自己最终一定被放出来,但肯定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少则半年多则……不清楚。
他被关押的时间要看朱棣短时间之内还有没有再次北征的想法。
但现在,他却被放出来了,距离大军班师回朝抵达顺天府才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被放出来了,而且放他出来的还是朱瞻墡这个皇孙,那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
“你们都退下吧。”一到户部,夏原吉就在户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拿出了户部尚书的印章,让众人退下。
“殿下,请坐,不过户部没有什么好茶,不知道殿下要喝些什么?”
“不必了,咱们还是来说正事儿吧。”朱瞻墡摇了摇头,打算开门见山。
……
前前后后大约半个时辰,朱瞻墡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都告诉了夏原吉,然后让他发表一下看法。
“唔……”夏原吉捏着下巴沉吟良久,但开口所说的第一句话不是看法,而是问题。
“殿下,请恕下官冒昧,在此之前还有问题需要殿下为下官解惑。”
“但说无妨。”朱瞻墡微笑着说道。
“首先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殿下切实的验证过了吗?这样羊毛所织的衣物是否如同殿下您所说的那般呢?”
“这个自然。”朱瞻墡微微点头。
“那么第二个问题。”夏原吉点了点头,抛出了第二个问题。
“殿下为什么要将收购后的羊毛首先送到云南,然后再送回京城?这个想必不需要下官多言,殿下应该知道这一来一回的需要消耗多少时间和人力物力。”
“这个就不劳烦夏尚书操心了。”朱瞻墡笑着摇头。
“不过可以告诉你一点,那就是羊毛要经过处理,之所以去云南就是为了处理,不然的话织出来的衣服和草原上的人直接穿羊皮子没什么区别。”
“原来如此。”夏原吉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
“下官没有问题了,户部会全力配合殿下的安排,届时无论是羊毛相关还是下西洋相关的事宜,殿下让人将条陈送到户部即可。”
“当然了,前提是要有殿下您的盖章。”
“哦?”朱瞻墡闻言惊奇地问道。
“对于下西洋一事,你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
其实在昨天晚上,朱瞻墡就做好了啃夏原吉这块硬骨头的打算。
后世的人都知道,下西洋虽然是明朝时期最伟大的航海事业,但也是受阻力度最大的,如果不是朱棣力排众议,下西洋一事都坚持不到宣德朝。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历史上在朱棣驾崩之后,太子朱高炽亲自到内官监将夏原吉迎接了出来,同时询问夏原吉大明之后的路该怎么走。
当时夏原吉给出了四条建议,分别是赈济饥民、减省赋役、向云南和交趾各道采办金银,以及……停罢下西洋。
也就是说,从夏原吉这个户部尚书的角度来看,下西洋是一件并不值得的事情。